对韩免签后,中国入境游将走向何方?
未来韩国来华交流、旅游将变得更加便利。
(迈点专栏 姜文恒)近日,中国免签“朋友圈”进一步扩大,决定对斯洛伐克、挪威、芬兰等9国试行免签政策。其中韩国作为中国入境游主要客源地赫然在列,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将韩国纳入免签名单,未来韩国来华交流、旅游将变得更加便利。

新的单方免签政策也在中韩社交媒体上引发了颇为激烈的讨论。但无论是网络的狂欢,或是中国网友对未能实现互免“意难平”,都无法阻挡韩国在新免签政策下继续保持中国第一大海外客源国的地位。韩国赴华游客在短期有望迎来爆发,并长期保持稳步增长。
新政策对国内目的地旅游的影响迅速而显著。Interpark Triple数据表明,在免签政策发布后的5天内,韩国赴华跟团游产品预订量环比增长了91%,预约人数环比增加了60%。以山东为例,凭借首尔与山东之间的便捷交通优势,免签政策发布后五天内,山航的座位预订量提升了约20%。
2024年第三季度,中韩之间的国际航班量已恢复至疫情前近九成的水平,国际航班恢复率仅次于日本,位居第二。大韩航空计划从下月28日起开通仁川至福州航班,每周执飞3次(周二、周四、周六);同时,从下月1日起,重启已中断近四年的釜山至青岛航班,每周执飞7次。这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完善,为韩国游客赴华旅游奠定了坚实基础。那么,接连不断的政策创新,为入境游市场传递了哪些信号?
以政策为盘活入境游存量,拓展增量
在建设现代化旅游强国的战略方针下,通过发展入境游、吸引更多外国游客来华旅游消费成为了各地“十五五”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疫情后全球旅游业逐步复苏,中国游客出境旅游和外国游客赴华都呈现出“由近及远”的变化趋势。根据携程数据显示,亚太地区作为率先恢复来华旅游的地区贡献了八成以上的入境游客。
中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自然景观以及与亚洲国家保持的深度交流合作,都让中国在亚洲旅游市场中保持着极高的竞争力。挖掘这些成熟入境客源国的剩余旅游需求,放宽免签政策对当地有意愿、但尚未形成来华旅游决策的游客群体无疑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免签带来的入境流程简化和出行成本的降低,都会提升首次来华游客比例,有助于入境游生态的良性循环。
在笔者先前参与的地方政府入境游发展建议工作中,也强调了当前过境免签政策与全面、深度开放免签在吸引入境游客效用上的差异。事实证明,各地已然意识到仅靠过境免签的144小时,为选择中国为核心旅游目的地的游客提供的实质有效帮助还不够大,实现的也仅仅是分流了亚太地区的部分旅游消费。对外免签政策范围的持续扩大和相关限制的进一步放松,是当前实现入境游全面恢复和推动后续积极发展战略上的重要决策,也体现了国家层面坚定旅游强国的决心和魄力。
随着出境游和留学等持续恢复,外汇局最新数据亦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旅行逆差已经高达1582亿美元,同比增长30%。欧美等远途客源国虽然在各类签证刺激政策影响下,来华游客量逐渐恢复至2019年水平。在免签政策及国际航班恢复等多重利好之下,今年上半年携程入境游订单同比增长翻倍。其中欧洲国家如德国、法国增速较快。但对于欧美市场来说,免签政策框架下能提供的优化空间已经十分有限。随着政策工具逼近极限,通过国家形象和文化的传播让世界感受到中国魅力,以真正开放的态度迎接世界来客,才能使中国入境游实现市场化的良性运转。
关于入境游发展走向的预测
1、以亚太地区为开端,继续扩大“免签朋友圈”
基于之前从企业端入境游数据的分析以及对相关政策支持的总结、研判,进一步提升外国游客来华意愿,颁布更加宽松的免签政策是必然趋势。而继续完善、简化亚太地区主要入境客源国来华旅游的流程,无疑是最为有效的手段之一。继韩国免签政策实施后,适时恢复日本来华游客的免签政策,或将成为短期内可预见的一项措施。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在11月中旬即将举办的APEC首脑会议期间,中日双方或将进行会谈,而会谈结果也将决定着中日免签政策的具体走向。
2、国内目的地短期迎来入境游爆发增长
每次免签“朋友圈”的扩容都会在入境游客的增长上不断彰显。亚太游客较为青睐的国内目的地如张家界等,需要从接待能力、旅游产品供应等多方面做好迎接游客迅速增长的准备。根据张家界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入境游客人次约69万,其中韩国人就有28万多,占比40%。在全球经济通缩、消费能力下降的背景下,由于地理位置、旅游资源上的优势让中国成为了韩国游客首选的出游目的地。通过旅游实现双边深度交流、让韩国百姓感受中国文化,种种积极条件的作用下,未来韩国赴华游客量或将创历史新高。
中华文化和国家形象传播任重道远,也需要长期经营。面对当前内部需求不足,保持积极对外开放的姿态,通过发展入境游拉动国内经济,建设现代化旅游强国。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授权转载文章,为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转载是凝聚网络力量的重要方式,如有争议,请及时反馈至邮箱:news@meadin.com
1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