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之下 公寓运营企业如何存活?
只要长租公寓运营企业着重发展自身优势,抓住机遇,依旧可以趁着2017年的利好“春天”大有作为。
日前,广东省发布《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实施意见》,鼓励住房租赁消费,并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该政策一出,在业内引起极大反响;被认为是广东长租公寓的“大春天”。
其实,广东省并不是唯一一个发布鼓励住房租赁消费的省份,自去年6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6〕39号文件以来,尤其是在中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基调之后,陕西、新疆、云南等多省市自治区相继出台《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住房租赁市场的若干意见》。
这些《意见》在具体实施细节上虽然有所差异,但是其主旨都是在“去库存、助租赁”,发展住房租赁企业,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规范住房租赁中介机构,支持和规范个人出租住房。而其中对长租领域最具冲击力的便是“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开展住房租赁业务”,该项明确指出:支持房地产开发企业拓展业务范围,利用已建成住房或新建住房开展租赁业务;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出租库存商品住房;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与住房租赁企业合作,发展租赁地产。
据相关数据统计,2016年下半年,金地、万达、合富辉煌、龙湖、旭辉等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合作或自持的形式相继开展公寓项目,加上之前就已进入的招商蛇口、万科、保利、远洋、绿城等企业,截止2016年底,至少有10家国内知名房产开发企业开展长租公寓项目。


麦家公寓(图)
既然冲击不可避免,那么值得深思的便是如此多的开发商巨头会对长租公寓市场带来怎样的影响?公寓运营商们又将何去何从?
从行业上来看,开发商开展公寓项目的主要目的,一是去库存,缓解资产管理压力;二是从开发商向配套服务商和资产管理房转型,如王健林在万达年会上便明确指出,2017年,万达集团将逐渐减少地产投资,开始轻资产运营。相关专业人士也表示,开发商的纷纷涌入极大地充实了国内的房屋租赁市场,满足日益增长的房屋租赁需求,吸引更多主力消费人群的关注,在帮助房产企业缓解库存压的同时,也将大量资本引入长租市场,有助于帮助长租市场度过资本寒冬。
对公寓运营企业来说,虽然,开放商巨头的入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但是影响并没有那么大。首先,房产开发商的优势在于库存房源和资本,本质是“销售”,与长租公寓的“服务”本质还是有很大的区别,即便是房地产巨头也会很难立即做到角色转变。其次,长租公寓市场上的也有you+、魔方、泊寓、新派公寓、麦家公寓等本身具有运营实力的公寓企业,虽然在房源上不如房产开发企业,但是在管理运营、盈利模式以及竞争力上都经过长久的摸索,其实力并不逊色多少。
所以,看似房产企业的进入,为长租公寓市场带来不小的冲击,但是只要长租公寓运营企业着重发展自身优势,抓住机遇,依旧可以趁着2017年的利好“春天”大有作为。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