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年22天,85000间房源易主,长租公寓规模战再次打响...

迈点网 · 谭博雅 · 2019-01-30 16:47:44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站在洗牌期的今天,后天的盈利、向好发展便不远了。

  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壮大,总会伴随着整合与洗牌。而当整合发生在长租公寓行业,总不免引起更多关注。长租公寓,这个聚光灯下的宠儿,资本眼中的下一个蓝海,牵扯到数万亿规模的住房租赁市场,更关系到流动人口的住房安居。一旦行业内有头部企业的整合、并购的风吹草动,不可不说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9新年伊始,一桩分散式长租公寓的收购新闻搅动了本就暗流涌动的公寓行业。

  1月17日,蛋壳公寓宣布以2亿美金(包含现金和债务)全资战略收购爱上租,涉及原爱上租的全部资产、100%股权并入蛋壳公寓。消息一出,整个行业哗然。

1_副本.jpg

蛋壳公寓

  收购与被收购

  30年河东,30年河西

  作为分散式公寓的行业前三品牌,蛋壳公寓以北京为大本营,成功占领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天津、武汉、南京、成都等10地市场;爱上租则雄踞杭州,业务深入长三角腹地。本以为一南一北的二者会分庭抗礼,彼此制衡。结果,爱上租被收购的消息来得始料未及,不免引人唏嘘。

  将时间拨回到4年前,童浩将其房屋租赁业务从链家独立出来,与他创办的公寓品牌“蜗居”结合,爱上租就此诞生,并在2016年、2017年获得了A轮1.01亿元人民币及B轮3000万人民币融资。彼时,正是长租公寓野蛮生长的黄金时期,加上资本的追捧,爱上租早期的扩张速度、房源储量都不错,在杭州一时风头无两。

  2018年8月,在克而瑞发布的杭州公寓运营商已开房源排行榜中,爱上租以13000套位列首位。然而,负面也在持续发酵,先是学历歧视、服务流于表面,直到2018年爱上租被爆出提前与房东解约……

  另一面的蛋壳,将互联网思维运用得风生水起。其唯一天使投资人/董事长沈博阳、CEO高靖及其核心团队均来自互联网系,并将互联网基因嫁接到了租赁行业。基于此,敏锐的数据分析能力削弱了蛋壳对传统房屋租赁中介能力的依赖。沈博阳认为,“蛋壳公寓做的不是单纯二房东的活,相反,这是一门并不好做的生意,它的技术含量非常高。”

  再来看蛋壳的融资情况,2017年6月A+轮数亿人民币,2017年2月B轮1亿美元,3个月内又获得B+轮7000万美元,由老虎环球基金(Tiger Global)领投,B轮投资方华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高榕资本、愉悦资本、酉金资本、元璟资本以及BAI(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全部继续跟投。

  资本的态度或许是蛋壳公寓价值的一个参考,也为其全国的跑马圈地加足了粮草。2018年,蛋壳公寓的扩张步伐格外迅猛,南京、广州、成都等多地开花后,蛋壳将目光瞄准了长三角腹地,一番博弈后,终于将爱上租收入麾下,爱上租80000间房源完成收编。

  大鱼吃小鱼or强强联合?

  对于公寓行业间的收购、兼并,免不了大小势力的对垒角力,大鱼吃小鱼的故事轮番上演。

  紧接着蛋壳收购爱上租, 1月22日,起源于上海的湾流国际收购了房源规模5000间的星窝创享青年公寓。合作揭开了湾流国际扩张华南区域的序幕,双方计划在2019年末,合资公司管理规模超8000间,营收超2.5亿。再继续把时间倒推,2018年10月,青客、麦家公寓均被传出介入寓见公寓接盘工作。更早之前还有魔方收购深圳V客青年公寓,以此挺进深圳租赁市场……

  为何这么多收购?处于上升期的行业中,规模化或是关键诱因。须知资本的追捧也需要付出代价,企业资本化之后必然要考虑投资人如何更好地退出,而规模化是目前资本市场上屡试不爽的方式。和酒店行业类似,大部分公寓企业也在走规模扩张的老路,演绎着从规模到流量再变现的故事。无论是创业系的You+,还是房企系的万科均不例外。

  而规模化过程中,并购能够快速深入区域市场,“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方式也降低了房源扩展等成本投入,颇受资本认可,因而是比较主要的手段。

  对于收并购,行业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业内人士指出,最核心的问题是,各家长租公寓产品的品相、质量差距非常大,收购之后能否顺利消化,并为自己所用?进行收购或兼并之前,还需要做慎重的考量和权衡。

  随着多番收购案例的落地,混乱的市场开始逐渐被肃清,对于企业自身也实现了优势资源和优势区域互补。优胜劣汰,强强联合后的新的生态与秩序正在建立起来。

  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资本的加入,让行业发展加速。

  租赁市场的红利令人垂涎,再加上资本的推波助澜,缺乏相应监管的行业很容易变得激进,其间不免暴露出一些问题。无论是租金环境的不稳定,抑或甲醛房等负面事件,都为长租公寓的发展敲响警钟,作为租赁市场中的正规机构方,长租公寓有义务为行业做出表率。

  无论何时,对行业的敬畏之心是每一位公寓人最起码的坚守。

  同样,长租公寓的规模扩张也需要建立在健康的运营体系之上,靠烧钱争夺的规模,一旦缺少弹药,资金断裂,便难以为继。杭州的鼎家公寓、寓见……血淋淋的阵亡案例就在眼前。投机取巧,急功近利,以牺牲用户利益、滥用杠杆换来的规模增长必然不会长远。

  虽然市场红利不断,但长租公寓终究不是一门好做的生意,要把控的方面太多,用户口碑、产品品质、节能降耗……就像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有时稍不留神,就把这盘棋走死了。行业的健康生态需要企业、房东、租客共同维护。

  生存是第一要务

  行业盈利仍需要时间

  都知道规模大了好赚钱,但也要脚踏实地。况且,规模并不是唯一目标或终极目标。

  长租公寓的终极目的应该是消化存量资产,服务于人民美好生活。而这一切还有一个前提,即这个生意要盈利,要赚钱,企业和行业都要活下去。脱离了盈利,任何美好夙愿都变成空中楼阁。

  遗憾的是,不管是房企军团,还是创业系品牌,盈利都是行业痛点,目前尚没有一家品牌公寓做到整体盈利。多位业内人士表示,企业管理房间数量少于10000间的基本没有利润可言,即便达到一定的量,整体出租率也要在95%以上才能盈利。前龙湖冠寓CEO韩石表示,3年内不考虑盈利;旭辉领寓CEO张爱华表示,长租公寓是70年的自持物业,不能用5年、10年回本的逻辑来计算。

  大资本时代,房源端低价拿房的机会微乎其微,其实,行业并不止重资产一种玩法。企业倒不如换一种思路,轻资产运营托管或许能够打开另一片天地。省去房源端的重投入,公寓盈利问题或将迎来新转机。

  除了商业模式上的尝试,长租公寓的税收政策也有待完善,以降低企业税负促进盈利。明源地产研究院副院长刘策认为,“营改增的实行对企业利润,税负,成本与采购模式,供应商管理、财务核算,等方面都将产生较大影响。长租公寓税负更低,将有利于公寓业态的发展。”当然,一切都还需要时间。

  结语

  根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8》 显示,2017年流动人口规模达2.44亿。不可否认,虽然在磕磕绊绊中艰难前行,长租公寓仍然是一个美好的行业,兼并、收购等洗牌过后,业内也在期待更好的发展赛道。

  朗诗集团董事长田明曾表示,长租公寓“今天是风口,明天会洗牌,后天才能赚钱”。那么,站在洗牌期的今天,后天的盈利、向好发展便不远了。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