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聚焦 | 地方协会探索青年安居“新解法”
因地制宜构建青年租赁保障路径。
当前,我国城市正加速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住房租赁作为城市基础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不仅是解决新市民、青年人“住有所居”的关键路径,更成为提升城市吸引力与包容力的核心载体。
2025年11月21日,第三届迈点住房租赁项目盛典在文旅行业年度盛会「2025迈点文旅节暨最佳东方人才周」上隆重举行。本次活动立足城市更新发展趋势,汇聚住房租赁头部企业与创新案例,探索租住需求升级背景下运营新范式,以数据驱动行业研判、用城市样本解码运营创新、通过资源协同重塑租赁价值,共同构建更具韧性、温度与成长性的青年居住解决方案,推动住房租赁行业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进阶。
会上,聚焦区域青年安居的多元化解法,合肥市住房租赁协会秘书长伍艳、江西省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江西省房协租赁分会会长黄良斌、广东省住房租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市中住房租赁研究院院长徐再军三位协会代表分别带来青年租赁保障经验,为行业提供参考。
伍艳:系统谋划、多措并举,将青年租赁保障提升至城市人才战略
图注:合肥市住房租赁协会秘书长伍艳
伍艳系统分享了合肥市在人才安居保障与住房租赁领域的实践与成效。她指出,合肥市始终遵循“创新天地、养人城市”的重要发展指引,将城市使命与青年发展机遇紧密融合,持续完善人才服务生态。
在政策层面,合肥市注重供给与需求双侧协同发力。一方面,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推动老旧办公楼等建筑升级改造为高品质租赁住房,如“合肥优乐公寓”项目已成为备受青年欢迎的安居之所。另一方面,持续优化人才补贴政策,为符合条件人才提供租房补贴,并创新性地打通公积金支付通道,实现按月全额提取支付租金,显著减轻青年群体的租房压力。
为营造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合肥市建立健全了房源核验、合同备案和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并与多部门联合强化行业监管,有力保障了租住双方的合法权益。
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合肥市住房租赁交易服务平台已实现对全市租赁住房资源的动态监测与精细化管理。平台通过热力图直观展示房源分布,并实行房源与从业人员的“双线”登记备案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平台已纳入管理企业1748家,注册用户138万人,累计备案租赁合同71万宗。
面对城市住房租赁市场的快速发展,合肥市住房租赁协会主动作为,自2021年起持续开展本地市场数据监测与研究,定期发布行业分析报告,填补了合肥在该领域的数据空白。2024年,协会更是首次发布《合肥市青年租赁数据分析报告》,为政策制定与市场参与提供了有力参考。
在品牌与服务建设上,“广玉兰人才驿站”已成为合肥招才引智的暖心名片。该驿站联合市内多家骨干住房租赁企业,为来肥青年提供7至30天的免费过渡住宿,有效解决了毕业生“求职第一站”的居住难题。此外,连续成功举办的“租房节”活动获中央电视台等主流媒体关注报道,进一步扩大了合肥人才政策的知晓度与影响力。
伍艳表示,合肥市已初步形成政府、企业、行业组织协同推进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未来,合肥将继续深化政策支持、强化品牌建设、优化租住服务,努力实现短期过渡优惠与长期稳定保障并重,让合肥真正成为青年人才心之所向、乐于安居兴业的美好城市。
黄良斌:创新“租金分成”租赁模式,实现青年安居“降价不降质”

图注:江西省房地产业协会副会长/江西省房协租赁分会会长黄良斌
黄良斌系统分享了江西省在青年租赁保障领域的创新实践与成果。黄良斌指出,面对当前租赁市场的发展机遇与挑战,江西坚持以“因地制宜”为核心,从政策与市场两端协同发力,系统推进青年群体“租得到、留得下、住得好”。
黄良斌介绍,江西在政策设计上紧密贴合青年群体的实际需求,提出“三步走”支持路径:
第一步,初到有依靠。为缓解青年初到城市的居住压力,江西推动设立“人才驿站”,如2019年联合南昌团市委、南昌市公益基金会共同发起青年创业就业服务项目,为来昌青年提供7天免费住宿,帮助其顺利度过城市融入初期。第二步,居住有品质。在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中,江西积极争取中央及省级配套资金,引导专业化、规模化企业参与,盘活城区内存量厂房与物业,打造位置优越、价格合理的租赁房源,使青年以低于市场20%的租金享受高品质居住环境。第三步,安居有未来。江西各地市在“十四五”期间积极探索产租融合、红旅融合、政企合作等模式,推动租赁住房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例如,协会与市交投合作盘活存量资产,提升物业效益与居住品质,助力青年实现长期安居。
在市场化运营方面,黄良斌强调租赁产品应回归青年真实需求,摒弃华而不实的配套,聚焦“降成本、提品质”。他提出以“租金分成”模式替代传统“二房东包租”,通过与业主共同运营、收益分成的方式,有效降低前期成本,将更多资金投入装修与服务,实现租金低于市场价20%以上。据其介绍,某园区项目采用该模式后,三个月内满租率提升至90%,形成“降价不降质”的可复制的江西经验。
黄良斌最后指出,青年租赁保障并非依靠华丽服务,而应回归居住的本质——为青年提供“租得起、住得好”的优质房源。只有构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才能真正实现政府、企业、青年与业主的多方共赢。
徐再军:创新“整租运营”模式,推动青年安居从“住有所居”迈向“住有宜居”

图注:广东省住房租赁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广州市中住住房租赁研究院院长徐再军
徐再军系统介绍了广州市在青年住房保障方面的创新路径与实践经验。他指出,“住有所居”旨在解决基本居住需求,而“住有宜居”则代表居住品质的全面升级。他表示,广州作为人口近两千万的超大型城市,近年来以外来人口持续增长为背景,积极探索以存量资源优化为核心的租赁住房发展路径,着力推动实现从“有得住”到“住得好”的转变。
在当前国家推动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等“三大工程”的背景下,广州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供给相结合,创新构建“整租运营一体化”模式。该模式强调“运营前置”,即在规划阶段即引入运营主体,实施定制化设计,并整合商业、公共服务等配套功能,在控制租金水平的同时提升居住品质,实现政府、村民、运营企业与租户的多方共赢。
在具体实施中,广州注重推动动静分区设计,优化租住户型功能,增强空间使用的灵活性与适应性,并依托文化赋能和社群营造,打造具有“新烟火气”的青年友好型社区。此外,广州还在老旧小区改造、危旧房原拆原建等方面持续推进,进一步拓展“住有宜居”的内涵与实践。
徐再军强调,未来广州将持续推进青年安居工作的规模化推广、智慧化升级与个性化适配,为更多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立足不同地域,地方协会结合本地实际,为我们立体呈现了不同市场背景下,住房租赁行业在实现青年安居、推动城市发展方面的多元路径。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