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亚林赛:用1%预算换10%能耗回报,重塑酒店遮阳采购新标准
重新定义酒店智能遮阳采购的“价值标准”。
近年来,采购环节作为酒店成本控制与ESG落地的关键节点,正从“单纯比价”转向“价值考量”。2025年11月21日,迈点MPI酒店采购盛典在文旅行业年度盛会「2025迈点文旅节暨最佳东方人才周」上隆重举行。
会上,杜亚中国战略合作中心总经理林赛以“1%预算,10%能耗回报”的核心主张,带来智能窗帘全周期采购解决方案,重新定义酒店智能遮阳采购的“价值标准”。

图注:杜亚中国战略合作中心总经理林赛
1、酒店智能遮阳采购的“成本迷思”
在酒店采购中,智能窗帘往往被视为“辅助性单品”,但传统采购逻辑下的“成本优先”思维,却让多数酒店陷入“短期省钱、长期费钱”的困境,暴露出三大核心痛点:
首先是一次性采购与长期运营的成本失衡。多数酒店采购时过度关注初始报价,却忽视了隐藏在“低价”背后的长期成本。低端产品虽采购价低,但普遍存在使用寿命短、故障率高、噪音大等问题。
其次是国际化标准与本土化场景适配的矛盾。进口品牌虽具备较高的技术标准,但普遍存在“水土不服”问题:一方面,服务响应时效慢,缺乏本地化售后支持,设备故障后维修周期长达数周;另一方面,无法深度适配国内主流酒店管理系统(PMS)、客控平台,导致“采购后落地难、集成成本高”。而部分本土产品则因技术标准缺失,在电磁兼容、安全合规等方面存在隐患,难以满足高端酒店的运营要求。
最后是节能价值与采购决策的认知矛盾。在ESG成为酒店核心竞争力的当下,智能遮阳的节能价值尚未被充分重视。传统采购中,多数决策者未意识到窗帘对空调能耗的影响——夏季强烈日照会使空调制冷负荷增加30%以上,冬季热量流失则会提升制热成本。但因缺乏量化的节能数据支撑,智能遮阳的“绿色回报”难以纳入采购评估体系,导致其沦为“可有可无”的附加项,而非“降本增效”的核心资产。
2、以“价值采购”重构智能遮阳采购标准
面对行业痛点,杜亚跳出“价格竞争”的红海,以“1%预算投入,10%能耗回报”为核心,构建“技术+适配+服务”的三维价值体系,让酒店采购从“算低价”转向“算总账”,实现短期成本可控、长期价值最大化。
第一,用硬核实力支撑长期价值。杜亚深耕智能窗帘领域二十年,以技术创新破解“好用不贵”的行业难题。其核心技术优势体现在三大维度:一是极致静音与耐用性,电机经过14000次老化测试,使用寿命可达15万次,运行噪音低于26.8分贝,远优于行业平均水平,从根源减少维修与客诉成本;二是全场景节能技术,独创酒店遮阳6大系统(DBSA),通过光线感应、气象数据算法自动调节窗帘,夏季阻隔太阳热能、冬季吸收阳光热量,经多年项目监测,可为酒店节省约30%的空调能耗;三是环保与安全合规,面料采用生物基材质,通过低排放标准认证,无VOC排放,确保安全合规。
第二,平衡国际化标准与本土化需求。杜亚深刻理解中国酒店从北上广深高端旗舰到县域文旅酒店的复杂运营环境,打造“国际化标准+本土化适配”的采购解决方案。不仅拥有更敏捷的响应、更无缝的集成,还有更低的持有成本,保障酒店运营的连续性。
3、写在最后
在迈点MPI酒店采购盛典的舞台上,杜亚的实践清晰地证明:酒店采购的未来,不在于追求“最低报价”,而在于锁定“最高价值”。“能用的,往往才是最贵的。”林赛强调,要找到真正好用的。而杜亚以技术创新支撑长期耐用性、以本土化服务降低持有成本、以节能数据兑现绿色回报的“价值采购”逻辑,不仅破解了智能遮阳采购的行业痛点,更为整个酒店供应链的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范本——供应链的价值跃迁,本质是从“卖产品”到“创价值”的转型。
当前,酒店业正面临成本压力与体验升级的双重挑战,采购环节作为“降本增效”的关键抓手,亟需从“成本思维”转向“价值思维”。杜亚的启示在于,优秀的供应链伙伴不仅能提供高性价比的产品,更能通过技术赋能、场景适配、服务协同,帮助酒店实现“采购一次,长期受益”。未来,杜亚将持续深耕酒店场景,以更创新的技术、更适配的方案、更完善的服务,与酒店供应链上下游携手,推动采购从“成本中心”转变为“价值中心”,为酒店业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绿色动能。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