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圆桌会议:中国投资者的全球计划

迈点网 · · 2014-03-12 17:52:08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3月12日,为期两天的2014 年亚洲酒店论坛年会暨第九届中国酒店星光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东部华侨城茵特拉根酒店隆重举行,论坛就中国投资者的全球计划进行了讨论。

  3月12日,为期两天的2014 年亚洲酒店论坛年会暨第九届中国酒店星光奖颁奖典礼,在深圳东部华侨城茵特拉根酒店隆重举行,论坛就中国投资者的全球计划进行了讨论。

 

视频直播:中国投资者的全球计划

  ——以下为现场实录

  吕尚怀: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投资者的目光已经不仅仅停留在中国的本土上,放眼世界,拓展国际市场已经成为中国投资的发展趋势。简单说就是要走出去,走出去已经讲了好多年,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今天就请几位嘉宾探讨一下,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有什么样的事情是我们要特别留意的。

  中国在2013年出国的国民已经有一亿了,有人说以这样的速度大概在2020年就会有2亿,恐怕还不要到2020年,所以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数据。中国的酒店业在国外的发展、开展,基本上是几个模式。第一个模式是中国的业主到外面去买了产业,然后由外国人来管理,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是中国人到外面去把外国的酒店公司的股份买一部分,听说最近有一些产业园,万达也要到外国去买,当然这是传言。但是每一次当中国的投资者有这么大的信息发出去的时候,这些相关的美国酒店集团股票都涨起来了。第三个模式是自己到那边去买地、建造、发展,有这样的模式。

  所以当初也有很多的机遇,也有很多的风险。从风险的角度来看,我们有没有具备这么一个条件呢?在国外能够自成一格,独当一面的完成投资的过程,而且在投资的过程中又可以得到适当的回报,赚取自己应该得到的利润。

  首先我想请各位自由发挥,第一个问题是在中国的营运环境和外国的运营环境,两个相比之下,你们觉得有什么特别要注意的地方?或者有什么显著的分别?显著的机遇和风险,我想先问包铂。

  包铂:我认为对于中国的市场来说,特别是当我们看一下中国的主要市场的时候,特别是主要城市的时候,我们都说中国的主要城市酒店比较多,但是如果是谈一下北京、上海、纽约、华盛顿和巴黎相比,其实酒店的数量是远远不够的。您刚才谈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到外面旅游了,已经达到了1亿,2020年会达到2亿。我们也要关注,有很多中国旅游者是在国内进行旅游的。每年的十一,以及每年的春天,春节,很多酒店都会遇到非常旺的旺季。每天的订房量都非常高,对于国内的旅游者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休闲旅游为主的国内旅游者,他们也对我们的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我们现在仍然可以在中国的主要城市建造更多的酒店。但是我认为作为万达来说,我们主要关注的是主要城市,我们主要是找正确的位置,同时不断的发展我们的万达产业,万达广场,包括万达的酒店等等。我们现在有在许多的城市进行酒店投资、管理。今年1月份在北京才开展了万达的新酒店,接下来我们会在上海的非常绝佳的位置开另外一家酒店,他是一个非常高端的品牌。万达一直都在不断的投资,同时我们也会慢慢的进入到中国的二、三、四线城市中去,特别是我们去三、四线城市的时候发现当地已经有很多酒店了,但是他们的设施非常糟糕。他们的硬件也非常的古旧,同时他们都没有国际电视,也没有游泳池,可能即使有游泳池也没有注水,或者是非常脏。所以对万达广场来说,我们来到这个市场就希望能够带来更多万达KTV,万达购物中心,万达住宅、万达酒店,也就是中国的一条龙服务。

  我们现在仍然在关注这个市场,我们认为尽管中国酒店的量不到美国的40%,但是中国市场的潜力非常大,也非常强劲。我们之后会慢慢推出更多的酒店。我们在伦敦旁边进行了新的酒店投资,同时在伦敦也有万达的住宅。当时我们投了大概7千万英镑建酒店,接下来的5年就会营业。达沃斯的会址地还进行了新的投资,万达总经理去达沃斯上也发言了,我们也关注巴黎,关注西班牙,关注美国的市场,其实我们关注的是主要市场,重要的一线城市。当然,我们认为位置、选址、价格、定位都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投资的大部分酒店都会由我们来进行管理。

  到2020年有2亿出外旅游,这些人都希望呆在一个五星的,并且是高端的,能够有中国文化传承的酒店中。谢谢。[page]

  李渐众:我是RIM酒店的李渐众,RIM是美国最大的第三方酒店管理公司之一,我们还没有进入中国,今天来参加这个会议,主要是因为我们在美国有管理将近一百家酒店,其中有十多家是中国业主拥有的,所以我们有第一手的资料,就是中国的业主去美国资产买卖、管理,我们帮他们选择品牌,以及资产的升值。和中国比较起来,中国还不是很成熟的市场,但是增长速度很快,就像一个青少年。所以有一些成熟市场不太有的问题,比如说供求关系不太平衡。美国是周期性、可预见性比较强,一般是8到10年的周期,所以在美国买资产,像买房子一样很关键就是入市点。现在是一个很好的卖方市场,我们现在有十多个中国业主,其中有一家业主有两个酒店我们在管理,一个是万豪,一个是希尔顿,这一个业主今年想在美国再买十家酒店。所以我们看到有大批的中国投资商想来美国收购酒店,但是好的资产现在是价格比较高的。中国人传统过去买都是看最大的这些城市,可能是三藩市,包括我们公司总部在LA,在洛杉矶,纽约,华盛顿等等,这些对中国人最有吸引力。但是这些城市的价格太贵。我们是建议这些中国业主有时候要看一下二线的城市,其实还是有很多机会的。

  在美国另外一个和中国不同的,就是买资产的时候,很多中国业主过去认为餐饮在中国还是比较容易赚钱的,但是在美国是非常困难的。另外,美国有工会组织,所以有一些酒店是工会的酒店,人工和福利待遇成本是很难控制下去的。所以有很多和中国不太相同的地方。包括一些法律,投资的出路等等,所以我们公司是帮助中国业主做一条龙的服务,包括资产的选择推荐,资产的定位,包括银行的贷款,下一步的管理,包括退出都可以帮助中国业主。

  吕尚怀:你们除了中国人的业主有没有印度人的业主?

  李渐众:都有,但是印度人的业主不是印度来的,他们是来得比较早的。

  张滇:德尔集团是一个在美国的私募基金,这个私募基金是从91年开始是由我的合伙人,以前的万豪的全球总裁和西北的航空公司的总裁一起建立的,从91年一直开始到现在,我们在这个行业中取得了29.3的年收入。在中国我们也参与了浦东部分的酒店投资,我们也参与了中端的商务型酒店,我们的合作伙伴锦江集团,前段时间收购了时尚之旅。2010年我们是收购了全球的最大的第三方管理公司,和RIM一样,所以我们是和中国的公司,锦江集团一起50:50拥有这个管理公司,当时是纽约近交所的一个上市公司,所以也开创了中国企业历史上的第一次收购上市公司。因为在历史上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政策、法规、审批基本上是不可能实现这个收购的。这是因为我们讲到两边的中国和美国的差异,显然美国是相当成熟的市场,美国的市场主要是有很高度的流通性,尤其在我们这个行业,使得整个流通,作为投资者也好,作为消费者也好,都能够参与到酒店的投资过程中来。

  在中国,主要投资缺乏的是流通性。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的土地价值的估值,商业地产的估值,所以在酒店地产的估值上和美国有巨大的鸿沟,因为地产是商业地产50年,而美国是永久拥有的,所以机构投资者比较难做。

  当然这是一个很大的主题,如果我们讲中国企业如何出去,就像我们收购的企业,从我们收购到现在已经翻了一番,价值可能已经翻了好几番,他现在已经要管500多家酒店,从美国的酒店管理集团来说,他可能已经是前三位了。所以我们把这个模式引进到中国,也会管理上海中心这个酒店,在中国走出去的过程中,怎么样了解国际市场,如何把这些国际上成熟的,能够嫁接到中国市场来,我通常说这里面是一个艺术,而不是一个科学,是有相当的路需要去走的。[page]

  陆豪:其他各位都是做酒店行业的,因为我们是一个专业做投资基金的,旅游行业是我们一直关注的,我们已经在中国境内,大陆境内已经投了旅游产业的酒店和酒店管理公司,包括酒店的其他服务类的门类,目前在中国国内我们正在整合一个完整的大型旅游集团。第二个,可能同时会分拆出一个大型的旅游产业基金。

  除了我们现有的奢华酒店品牌和一个中档的酒店品牌,比如说维也纳之外,我们正在进入起草合同阶段的有一家境外的酒店集团的股权,和一家国内的酒店集团的股权。

  第三个,我们从这两年来说,不仅仅在中国的市场上布局,同时也在国外的市场上进行布局。基本上我们还是用资本加管理的方式在做。谢谢。

  吕尚怀:从中国将会在7年中从1亿到2亿的出口旅游数字来看,当然这个1亿当中有4千万是到香港来的,那么另外还有2千多万是到澳门、台湾去的。有人就做了估计,这1亿人当中到底有多少人是港澳台区以外的中国游客?我们估计这个数字是30%多一点。也就是说1亿当中也有3千万人到别的地方去了,这个数字还是很厉害的。3千多亿中国人到港澳台以外的地方去了,当然东南亚也有很多。到欧洲、美洲、澳洲的可能接近1千万左右。日本也差不多一百两百万,美国也差不多一百万。

  在这个前提下。我刚从欧洲回来,欧洲人说法国人要做索菲特因为他们有爱国之心,日国人到外国去也喜欢住日本的酒店,德国人也喜欢住德国人的酒店,中国人到国外去,应该也会喜欢住中国人的酒店,因为怎么说呢,因为自己本土的酒店多少有一些文化上、习惯上的亲切的服务。

  如果中国人要到国外发展酒店投资,您觉得是以怎么样的商业模式会更容易做得好一点呢?当然商业模式有非常多的不同的类型,买酒店也好啊,投资让外资管,自己建等等,从您的专业看法,应该是怎么样的模式,尽量把风险降得最低,运营得更畅顺,而在回报上能够有更准确的期待。

  陆豪:刚才的问题是到国外用一种什么样的商业模式。

  因为我是做投资基金的,我认为一个在当地市场上站好脚跟的公司就一定有商业模式,我只是想做他的老板,由他来做经营。

  从我们做的角度来分析,您刚才说是有三千万走到港澳台之外,我们预测这个数字还在上升,因为我上两个礼拜跟国内和国外的一些大型的航空公司做过一些共同的探讨。

  假设在日本,我最近刚去了日本,但是这些公司在当地的市场是一样做的,但并不意味着他不更换股东。

  有些酒店我们还会做资产,所以我们的布局会在奢华酒店拥有一个品牌左右,在中国我们有中档的酒店,有维也纳和便利酒店,还有国内的一家大型商务酒店,和国外的商务酒店的品牌我们在持有。同时我们在国外会做一部分资产的收购,因为我们还投了离岸公司,他们做1:5等等的项目,也有一些。但是我们会同时在国外收一部分管理公司,相对形成我多元品牌的方法去做,会做这样的东西。

  张滇:中国企业走出去我是这样认为的,首先分为两类:一类是转移资产,这不一定是我们要讨论的主题,有些人要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把资产转出去,酒店、房地产是比较安全可靠的方法。我们这里讲你本身是这个行业里面的,是酒店行业里的,建造品牌然后你要走出去,什么方式是最合适的?

  举个例子,比如说锦江之城,它目前在中国还是从酒店数量上是排在第一的。从宏观的角度来讲,现在已经失去了中国酒店集团走出去的最佳时机。因为现在可以看到美国几轮Q1出来以后,大量的现金现在开始进入市场,所以明显的看到,因为一开始的Q1、Q2是在银行,银行没有把资金放出去,所以整个市场上资产价值上还没有体现出来。过去6个月明显看到美国全面复苏,现在还不能说美国已经达到了07年当时的价格,整个美国酒店行业的资产估值已经相当高了,所以你买一两个资产是没有什么大问题的,如果要买很多,或者是买品牌的话,这个时机已经是很难了。这是第一个问题,欧洲市场现在已经是明显进入了底部,很多迹象已经表明。[page]

  在欧美市场是这样,我们讲亚洲市场,东南亚市场很多是中国已经相对影响比较少的,那么你在收购方面所付出的议价就相对比前两个要明显的高。

  第二个是我们先天性的,中国企业出去在国外对方是有偏见的,因为我们作为中国人,要很清楚的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在收购当中,很多时间你愿意承认也好,不愿意承认也好,实际上的事实就是对方把你作为备胎。我们的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或者是大型的房地产企业,有资金、有银行的债务支持,前两年是相当有优势的。但是到目前,他们除非是卖不出去让你来,不然的话,他不会的。再加上现在的心态都是在等着,所以他可能是一边跟你交流着,但是你很难做到。另外我们的决策体制,我们在国际上收购兼并的市场上有很多的作为,我们还不符合国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2010年的时候和锦江,他要依靠一个私募才能把这个事情做成。

  所以我会建议那些希望出去的企业,能够跟一些专业机构合作,我们的心态也要放开来,因为我们不可能什么事情都想自己管,因为今天是投资峰会,很多可能是业主,我们的业主是非常喜欢参与到当中来的,所以定位要定清楚,我要的是什么?我要的是投资回报还是战略品牌发展?什么阶段是什么样的战略?这是我们企业走出去非常重要的,因为这里面包括劳工的问题,税务的问题,债务结构的问题,相当相当的复杂,所以我会建议和专业的机构合作,会事倍功半。

  李渐众:我们从具体做酒店管理的角度,因为我刚才说过,我们有十多个中国业主拥有的酒店,其中有一部分用的是国际品牌,也有的中国业主已经尝试用自己的品牌,所以我们也看到很多的经验教训。基本上在美国这种市场上,因为当地的主体客源对品牌,特别是美国的一些大的品牌,万豪、希尔顿、喜达屋还是非常忠诚的,如果是中国的业主用一个自己的品牌,可能短期是会感觉到短痛,除非是市场有很强的中国的需求。我们看到有一些案例,中国业主拿了国际品牌以后,整个的出住率下滑超过50%,所以业主是不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我们公司也是给业主能够提供很多的顾问服务和管理服务。

  还有的案例是嫁接国际品牌,我们有一个希尔顿酒店在洛杉矶,里面有60间客房,那个酒店有200多间客房,有60多间是中国国际航空公司长期在那儿的机组人员的房间,他们虽然住美国的国际品牌酒店,但是还是中国人的胃是很关键的,要吃中餐,我们有特别拿出一个区间专门请了一些中国过来的厨师,可以做每天的三餐的中餐,这就受到了中国业主的欢迎。

  所以有时候也并不一定要自己做一个品牌,但是有的时候也有成功的可能。

  我们有的时候也和中国业主合资组建一个管理公司来帮助他做自己的品牌,所以还是有些灵活性在里面的。

  但是像张总分析的,一定要跟当地的一个比较成熟的专业的机构嫁接起来,这个就少交学费了。

  包铂:我想说万达和其他的说法不太一样。我们一开始先是买了AMC,现在我们美国的雇员已经达到了2万人左右。去年我们又收购了一些别的公司,现在又把自己的名字打上去了,所以万达又去到了欧洲市场。

  我们在世界的主要城市买酒店。我们要买的酒店的位置也必须非常好,之后也会在这些主要城市买地,买了地之后再建万达广场,万达酒店,万达购物商场,但是我们只在主要城市的好的地点买。所以我认为中国企业,当你们在走出去的时候,万达也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名字,每个人都喜欢万达,当我们去到西方国家的时候,我们也有许多来自于国外的旅客表示他们对万达很熟悉。还有一些投资者问万达是不是有意愿在其他国家进行投资。

  我们在英国的投资已经达到了34亿英镑,我们已经成为了一些国家的形象品牌,这也是我们的品牌策略。

  谈到酒店行业,我们看到万达酒店已经有54家酒店正在运营,今年还会推出18家酒店。酒店数量就会达到72家,明年的数量会达到98到99家,在2020年这个数字可能会达到200家左右。我们也是一个非常知名的品牌向全球推广酒店。[page]

  除了品牌之外,我们还要进行营销,也就是让消费者来熟悉我们的产品。首先,在中国的一线、二线,之后在二、三线城市不断的推广产品,让中国人真正了解我们的品牌。对我们来说,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有一家非常棒的中国餐馆,同时酒店又有非常美味的中餐,同时可以帮大家办非常漂亮的婚礼,中国人就可以到国外的万达酒店,比如说到法国、巴黎等等办中式的婚礼,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服务。

  我相信作为五星级酒店我们也有许多的国际酒店在中国都有非常漂亮的酒店,但是在伦敦,在欧洲,还有美国,可能整个情况就和中国不太一样了。所以我认为对中国的旅行者来说,他们需要不断的发掘,因为我们不希望在国外的发展是太,希望一步一步慢慢来,这样我们才能保证万达的酒店的质量,这样在硬件、软件上都能保证质量,之后才能不断的拓展、发展。

  在国外如果要成功,我们可以办中国人的婚礼,提供美味的中餐,同时还可能会有KTV服务,还有中式的服务提供给顾客,最重要的是有美味的食物。特别是万达的商业伙伴,到国外的时候都会想到来住我们的万达酒店。三个月之前我去了伦敦,我住在了多却斯特大街上的酒店,这是一个非常高端的酒店,吃饭也非常的高端,我看到中国大使馆的人就跟我说,他们其实完全不知道在英国到底应该去哪儿吃中餐才好,我认为这个问题就可以看出来,在英国是有很大的市场的。因为对中国很多旅游者和那边的工作的中国人员来说,他们找不到地方吃饭,住宿,办婚礼,我们出去是给他们带来更大的选择机会的。国外20%的员工都必须是中国人,所以其实我们在招募员工的时候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在国外要招募中国学生,现在的美国和欧洲都开始不断的开办孔子学院,也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说中文,所以我们希望在他们毕业之后,使我们有更多机会到国外投资,和他们合作,对酒店行业来说找到合适的从业者是最为重要的。

  吕尚怀:刚才包铂讲的万达的实力,因为我在北京也参加过他们的品牌座谈会,我有两个看法:

  万达外向走的模式在中国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事情。也是一个非常勇进的步骤,可以说在中国没有第二个酒店集团像万达这么进取。我想问包铂,在你们整个可行性研究中,你们觉得最大的风险在什么地方?

  包铂:如果在国外,我们觉得风险主要来自于文化上的差异,因为文化是非常追求的一个环节。在万达有一个招聘部门,我们有一个专门招聘外国人的部门。我在半年前的大会上提到,十年中30%的万达员工将会是外国人,现在有将近10万个员工了,30%是外国人,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全球化,必须要渗透到各种不同的市场,同时我们要处理文化的差异,必须了解各地当地的劳动法、工会法,税法等等,这个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我们需要了解的信息,在我们的可行性研究当中就要考虑他是否可以执行。

  我们必须要有一些专业,他们非常了解美国市场或者是欧洲市场,能够给我们提供非常好的建议和意见。即便是在中国,不管是我们去到哪个城市都要做可行性报告,我们自己也会邀请一些相关的团队来帮我们进行研究。

  吕尚怀:怎么能够把风险降到最低呢?比如说整个中国企业走出去,有一些什么东西是特别可能有变数的?

  李渐众:因为我们有十多个中国业主在美国买了资产,很多时候中国业主去买一般都是看卖的价格和重建价值,以及可比的价值,有多大的折扣。很多时候一些价格是比较便宜,可能业主就买了。买了以后,又不太注意,因为有一个改建计划。比如说买这个酒店花了一千万美元是非常便宜,如果后面还有800万或者是1千万的改建计划,中国业主没有做很好的思想准备,买了以后又觉得这个计划是不是要执行?中国业主可能以为拖一拖或者是不执行也行。但是有些品牌很强势,如果是没有按时执行就有可能摘牌子,这样整个现金流就会下滑50%以上。又要重新找牌子,周期就给业主增加了很多不可控的成本。

  还有的时候,业主买酒店,有一些具体的东西,比如说是不是有工会组织在里面,这个是中国业主没有太多经验的。买了以后,如果是这个工会组织在,就很难改变了。所以就变成了你的人工和你的各种福利待遇每年都在上升,成本还是非常可观的,就变成毛利率很低。因为美国酒店资产价值不像中国一平米多少钱,还是看毛利率和基本的现金流最后的表现,所以这直接影响到以后退出时候的资产价值。

  有的时候市场也是要注意的,我们有看到佛罗里达有一个酒店,价格很便宜,也有很好的高尔夫球场的设施,中国人可能看了很多,要注意的是那个主题市场主要是团队,2013年已经超过了07年的最高峰,所以美国总体酒店表现是非常好。有些个别市场,如果是依靠团队,有些团队就整个市场都不好,如果酒店主要是依靠这个主题的客源市场的话,那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有很多具体的细节,还是要跟一个专业的团队,真正听专业团队的建议。美国有一点好处,就是美国的专业团队都非常的公开透明,不会有什么潜规则,或者是说一半让你听一半,他会有什么说什么,都会告诉你。

  张滇:从跨境、跨国际收购的角度来说,任何的行业,任何的企业,有系统性的风险。第一个首先要看国家地区的风险。比如说现在欧洲前两年,但是欧洲是完全不同的市场,他们每一个国家都有独资的本身国家所在的风险,比如说很简单,法国西班牙,法国是一个很难投资的地方,尽管欧元怎么怎么出问题,有再多的机会。但是从目前我看到的中国的管理水平,包括美国的管理水平是无法驾驭美国公司的,这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他几乎是反商业化的,他是社会主义比较高级的阶段。举个例子,巴黎一个很出名的酒店被中东人买去了,中东人不计成本的,这个中东人说我要造一个游泳池,这个酒店由于是历史建筑,没有游泳池,一个游泳池两个亿美金,旁边是美国领事馆,又牵涉到下面的装修。这个酒店息业两年,中东人有钱,说没问题,每个人都付钱。就有很多劳工的问题,这时候酒店的总经理就和法国的劳工讲,因为你息业两年,本来签单的这些权力没有了,最终判下来,要每年额外给这个总经理40万美金,这是无法想象的,在一个正常的商业环境中无法想象的。首先你要了解这些法国的情况,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任何企业都好,人是最重要的。我们中国企业走出去第一大风险是什么?就是我们不要以为我们在中国成功了就可以在外国成功,所以我是很不赞成说我跑到外面去一定要有20%是中国人,这是不对的。所以为什么谷歌、雅虎这些企业全部在中国失败。为什么刚刚出去高端酒店能够成功?因为他们的客源是来自海外的。如果是经济型酒店,中端酒店,进入中国的消费者的互联网业务,全球再大的都是失败的。所以我们在一个地方成功,不代表我们在另外一个地方就能成功,用人并不是说全部要用我们的,这是没有商业意义的。

  我觉得最大的风险就是在这里,你如何尊重本地的市场,如何在用人上使得你的投资价值最大化。

  陆豪:我认为我们这次思考的是技术问题,对我来说我思考的第一个问题,我去搜酒店做什么?我是要增值的。我肯定是考虑购买酒店的差价,未来的可塑性在哪里?第二个谁来做?我为什么要找哪家酒店管理公司,因为我收购的规模比较多,可能个案比较多,可能会有一两家自己的酒店管理公司,有的东西甚至又让我自己持有的酒店管理公司,有些东西在区域性上是这样的。

  第二个,因为我们一直讲的这么多的技术性的问题,劳工问题,等等,我思考的就是比较简单,我的资产买进,今天买进的价格,未来上升的空间,包括管理的成本,包括两三年之后退出的机制。另外是我的资金池是什么样的资金池,对我来说就是这样的一种关系。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如果能够资产增值,同时又让我持有的酒店管理公司增值,这是最好的。但是时至今天,互联网的存在发展了以后,第三方启动,所有的自由行的,又回到了整个庞大的酒店管理公司的集团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所以我今天自己已经持有了两家,刚才还有一家是持有的,我现在发现有一些在中国没有的酒店品牌,在将来他的管理是最有效的。那么我们现在的策略是什么呢?我们会再加收一些在本地区域很强势的酒店品牌,对我来说,实际上我后面一个无形的手就是酒店,有的是在拉美,有的是在新西兰,各个区域不一样,所以说我们的资产是遍布全球的,谢谢。

  吕尚怀:最后一个问题,就是到别的国家去投资好象是到别的国家去移民一样,有很多基本的条件、因素都不同。我们常说,比如说要移民,先问你一句话,你预备好了没有?你会不会那个语言?你能不能到那个社会中去适应那种文化?比如说你要我去法国住,我就绝对不会去法国住,我刚从法国回来还讲过这个话。当然了,投资的目标是有选择的,我可以选什么地方,而环顾整个世界,有些国家是更适合于投资,有些国家却不适合投资。比如说法国和德国两个比其实差不多,都是那一类型的。可能到英国投资,可能会好一点。阿拉伯的那些人不理,他们买东西可能是买资产,放在那儿,总有一天我的资产会升值。他对于整个酒店的管理啊,经营啊,都不是那么的重要。但是中国人到外面去投资,我想应该是要考虑经济效益,经济成本等等。我们不会说把一个东西买了之后就摆在那儿,我们是每一年需要有适当的回报。

  最重要的刚才你们都提过,还是人才,这个人才不是运营的人才,就是他能够在中国,甚至是在国外投资的地方,能够找到适当的像您这样的专才,能够引导,能够帮助他的投资变成更高价值的产业。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他自己对投资地点、环境的了解。

  第三个可能还要派他自己的一两个董事长、经理到那边去管理。

  您觉得中国现在的整个人才的供应,人才的培养,是不是能够配合到中国在未来五年当中到国外去能够做一些非常成功的投资。

  陆豪:首先我要问的问题是投资的人才?还是运营的人才?

  如果是投资的人才。很简单,我举一个小小的例子,很多人说你们的股东李嘉诚现在在撤资,我就问他一个问题。大陆的人民币基准利率是多少?如果是卖出去的房地产他可以配置资金的利息成本是上浮多少?配置多少配置比?第二个,李嘉诚现在买的欧元的贷款利息是多少?他的配置比又是多少?你自己会算的,如果说我们假设不动产的话,充其量是5成,但是在欧洲可以达到8.5,也就是我用15的杠杆做85的杠杆,第一我这边只有5:5配置,我的利息成本比那边低,第三个,这个还伴随着市场的长周期的风险,请问在座的各位你会怎么做?

  第二个,你刚才说的一个问题,我们投资人才,对我来说我们一定要有全局观念,全球的观念就是不同货币的未来的潜在的趋势,这个地区的政治稳定性,一定要研究地理经济。

  第三个,刚才吕先生说我们要1:5,我要看中国移民的东西,比如说中国到新西兰、澳大利亚买的,全全球资产配置来说,日本今天的资产也在往下走,他购买资产。如果说新大股酒店也是有名的,它在原有的管理公司,他得到了什么?我去改良他,他会得到什么?每个人心中是有一杆称的。他把过去从属于别人的已经从属于我了。这里又有一个根本的问题,你是想干酒店的百年老店,那么咱们到外滩去做一个酒店,慢慢的运营。如果是你把酒店作为资产升值的一种工具,那么你的投资思路就要调整,这是我提醒给大家的,谢谢。

  张滇:比如说拿我们私募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例子,私募投资各行各业,也有专注行业的投资,私募的人才来源是两类:

  一类是来自投行的,做到一定的高度,进入私募基金。

  另外一类人才也是比较有规模的基金,他一定会要的是产业的人才,是在这个行业的,并不一定是投资银行家。

  投资本身,比如说做一个交易,比如说我们把收购中国企业,收购美国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是需要经验的。但是这个经验在之前,你为什么要收购这个企业?很重要的是在收购之后你的资产管理的战略是什么?如果你没有一个对产业的了解,为了收购而收购,这和买房子不一样,我知道我要住两室还是三室,这都是战略。所以这方面的复合人才,你要懂得金融市场,又要懂得产业,这是我们急需的。

  另外是你要明白宏观,尤其是我们酒店行业,他是一个房地产行业的一类,所以他是有周期性的,我们现在国内缺乏的人才,因为我们一路高歌,没有像美国这样经过了大萧条,经过了每十年左右的经济危机,所以你对房地产有的认识,包括香港也是这样。但是在大陆一看,没有体验过是很难感觉的,所以房地产很大一部分就是宏观的判断,就是什么时候你退出?你事后看往往是很容易的,所以有很多人现在骂李嘉诚,可能过了两年人家就是不同了,所以看到有很多房地产企业也是这样的,他如果进入的时间和退出的时间能够踏准的话就能够上去,没踏准就会倒闭。说起来比较容易,但是不那么容易做到,所以是需要经过时间历练的,是需要大量这样的人才的。

  李渐众:据我个人观察中国的投资家,在座的有几位非常成功的投资家,其实投资的切入点判断和把握是世界一流的。很多的时候,因为今天在座的主要是酒店方面的,和酒店的运营团队的结合,有的时候会有一个文化的冲击,管多少?度在哪儿?怎么把握好这个度?包括有一些酒店的业主和管理公司以及他的员工之间的边际,怎么能够管得恰到好处,这是一个学问。有的时候资产买的时候是非常好的,价格切入点都非常对,但是因为这个度没把握好,有的时候把一些品牌,把管理公司,把一些员工没处理好,出现很多问题,这直接就影响了资产的价值。像刚才说有的酒店丢了品牌,有的是没有找对管理公司,或者是和管理公司的关系没有处理好,那就直接影响到你的现金流和你的NOR最后的的现金的收益,就直接影响酒店的价值。

  我觉得在座两边都是很成功的经验,他们可以分享一下怎么把握这个度。

  吕尚怀:现在讲到了人才的问题,您是不是可以针对我们的运营方面跟我们进行一些分享?你觉得应该怎么样更好的输送人才呢?

  包铂:就像我们刚才讲到的万达集团,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很长时间的历史,我们也在发展我们的人才,大部分的总经理都是有国际背景的,同时我们在国外的酒店开发项目中也需要国际性的人才,所以我们对总经理人才需求是非常大的,我们不仅仅要求他们要了解当地的文化,我们还要要求他们了解当地的公司。万达有着自己的文化,也要求他们参与到我们的企业文化的建造中来。其实为我们工作是非常愉快的一个经历,我们需要对正确的人进行正确的培训,我们也有自己的企业大学,在廊坊,在那里我们的人员可以得到非常好的培训,了解万达的文化。同时,为未来的国际化做好准备。我们的员工不仅仅是具备国际背景的员工,本地背景的员工也会被送往国外培训。

  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必须要非常清楚的了解我们投资的领域是什么,我们会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投资团队给我们提供一些咨询。过去有很多人认为中国是一个很好的投资热土,但是有的时候他们在中国的投资并不成功,所以说我们在做投资的时候,我们必须要找到正确的咨询方,做好我们的工作。比如说在美国我们公司有良好的文化,能够帮助我们在美国取得成功。

  吕尚怀:很成功的例子就是香格里拉酒店,他是一个香港公司,他30%的高层员工是来自于全球各地的,来自于伦敦的,来自于巴黎的等等。今天他们分享的经验和看法都是非常宝贵的,基本上他们所讲的已经把中国要走出去的途径和风险、现象、机遇都包含在里面了。这可能是我自己参加讨论,讨论得最好的。非常感谢各位。希望将来还有机会再碰头。谢谢。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