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漫天,酒店的“环保革命”进行时|星品秀第4期
绿色或成酒店未来“主色调”?
2021年3月15日早高峰,北京出现明显沙尘天气,北京市气象台随即发布沙尘暴黄色预警。被沙尘笼罩的北京引发多方关注,关于#北京沙尘暴#相关的新闻关注度也一直居高不下。迈点注意到,人们在调侃这异常天气的同时,也在为环境保护暗自揪心。

事实上,我国的环保已颇见成效,在3·12植树节前夕,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接受采访时表示:“在中国,有超过5亿人坚持手机种树”。而来自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联合IUCU发布的《蚂蚁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报告》中则披露了具体数据:蚂蚁森林项目的生产总值(GEP)达到了113.06亿元。这场由中国约半数人参与的“线上环保”行为所创造出来的价值令人侧目。而这个数字仍在不断扩大,在此基础上所折射出来的是人们日益增强的环保意识及其产生的庞大的生态价值。

而对于酒店业而言,环保似乎更像是一个概念性词语,其大多附着在法律法规之上,完成其对酒店建造、经营以及后续管理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污染浪费等现象的条款制约。从某种意义上说,“环保”似乎是可选择的,可替换的,可舍弃的。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2021年2月,凯悦酒店集团宣布,由于政府对当地规划的调整,阿丽拉安吉酒店被勒令关停,业内人士猜测因其位于水库保护区,可能会出现水源污染隐患,因此政府将回收酒店用地。无独有偶,位于漳州东山的网红海上漂移酒店也因未取得海域使用权证书,涉嫌非法占用海域、破坏生态环境而被勒令拆除……环保问题正在成为我们共同关注的课题。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不断推进,酒店业的“环保革命”正在到来。
1. 从“环保趋势”到“环保常态”
什么是环保酒店?
从广义上来说,环保酒店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将环境管理融入饭店经营管理之众,运用环保、健康、安全理念,坚持绿色管理和清洁生产,倡导绿色消费,保护生态环境和合理使用资源的酒店。以定义为基础,想要成为“真正的”环保酒店,需要从选址建造到经营管理,从产品设计到服务设计等每一个环节中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且不说其中工序复杂,而是在其高昂的成本投资之下,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得到等比的收益。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环保”只是酒店的“加分项”,而无法成为主要盈利点。
不过,伴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进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环保酒店渐渐成为一种全新的业态吸引着消费者的光顾。迈点观察到,环保酒店也有着较为明显的发展过程,早期的环保酒店以“绿色”为核心点,在酒店的空间设计中添加大量的绿色植被,营造自然交融的住宿体验。2017年,隈研吾建筑都市设计事务所曾发布其位于巴黎塞纳河畔右侧一个豪华生态酒店的方案,用大量的绿色植被做楼层分割以及花园社交区的形式,将“绿色”融入建筑。“植物并不是绿色环保酒店的核心。”业内人士认为,“无节制的将植被融入建筑,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增加维护成本,造成浪费。”

尽管环保酒店的发展道路上难避批评,但仍有酒店在思考环保酒店的内核,完成其有内而外的改造。以美国加州的GAIA酒店为例,它的酒店大门外有特殊踏板装置可以将灰尘“留”在门外,经过特殊设计的天花板能保证大堂最大程度地利用自然光线,白天GAIA酒店大堂从不开灯。酒店内木材全部源于经过官方认证的原木,建筑垃圾全部进行回升,地毯采用天然纤维,甚至酒店用笔也是采用可降解材料制作,所有用纸也就是使用可再生纸浆等等。

而致力于“保护环境,关爱社会”的悦榕集团则选用了不同的环保之路。如仁安悦榕庄的概念设计选用当地传统藏式牧舍,保护当地文化民俗;民丹岛悦榕庄为例,其酒店全部是在原有的树木和山石之间构建而成,最大成都降低了对雨林的影响,在马尔代夫,其设计决策均以不影响珊瑚礁、保护海洋生命为前提。

可以明确的是,探索环保酒店的广度和深度是没有边际的,但其内核却很明确,那就是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将酒店的服务设计和产品设计融入可循环的系统中,完成酒店本身的环保升级。而伴随着环保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认同感提升,“环保”二字正在成为酒店业的常态性关键词。
2. 环保里的“含金量”
不过目前来看,环保酒店依然处于起步阶段。只有少部分酒店依托新型设计和高新技术完成了酒店的环保改造,但大多数酒店依然是“寻其门而不入”,这和酒店的前期造价和投资成本有一定的关系,但更多的是环保中的“含金量”还未完全显现。
“环保不仅仅是从可持续角度来看。”业内人士认为,从长远来看,践行环保理念可以帮助酒店降低能耗减少经营成本,甚至可以改变酒店原有的成本结构。
01“再利用”的重复哲学
酒店是典型的重资产投资,尽管酒店集团在进行战略扩张的过程中,有轻资产或重资产的区别。但就其本质而言,一家酒店正式开业之前,仍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租金/地价、建筑造价、物业报价、装修报价等等,在此基础上的酒店经营者均背负着较大的经营成本。
而部分环保酒店则摒除了这些问题,这些酒店依托原有的被废弃的建筑根基或者是废弃的物品改造完成早期的成本控制,从而降低整体的经营成本。
比如位于上海市中心的艾本精品酒店是由工厂旧仓库改造而成,酒店2层、3层和4层上的砖头收自法租界的老房子,其他装修设计则充分利用了可再生材料和当地资源;希尔顿酒店集团在2014年在中国内地启动SoapRecycling计划,所有参与该计划的酒店收集并捐赠了超过2100公斤的肥皂以供回收利用,而万豪旗下的W酒店曾宣布与可口可乐合作,利用回收可乐瓶中的聚酯纤维材料制作床单,从而在环保的同时节省酒店成本。
尽管“废品”再利用并未完全融入酒店的各个环节,但是在不断的“重复利用”中,酒店业正在找到属于自己的成本控制法则。
02 科技赋能的能源改造之路
与致力于可回收的酒店环保不同,部分环保酒店将目光瞄准到了能源结构的调整。伴随着全球范围内资源的枯竭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酒店的能源成本也在不断提升,为了实现长久的成本节约,寻求科技的帮助进行能源结构的调整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迈点注意到,酒店的节能减排改造主要集中在产品设计上,其中包括对灯光的调整,如将白炽灯调整为节能灯,并且充分利用日光;对酒店温度的调整,如将原有的空调系统转化为智能温度调节;对用水的调整,如调整原有的浴室喷头和更换更节能的马桶等。
以深圳前海华侨城JW万豪酒店为例,其获得了美国绿色建筑协(USGBC)颁发的LEED金级认证,按照LEED标准建造的JW万豪酒店及公寓实现了降低建筑物运营费用,平均降低8%-9%;二氧化碳排放平均降低33%-39%,用手量平均降低40%,固体废弃物平均减量70%等……、

03 挖掘“自然价值”
伴随着酒店行激烈的市场竞争,上山下海已经成为酒店选址的重要方向之一,而环保酒店则可以依托优越的地理条件挖掘自然价值,不过在此基础上,保护所在地的自然环境则是重中之重。以悦榕集团为例,其大多数酒店和度假村坐落于自然保护区,与当地各具特色的自然生态系统相融合,如何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也成为悦榕庄发展的重要课题。2004年,悦榕集团在瓦宾法鲁悦榕庄建立了第一家度假村内的海洋科研室,2007年在微拉瓦鲁悦椿和民丹岛悦榕庄分别建立了海洋实验室和保育实验室。这些实验室的建立也正是为了促进自然栖息地和物种的科研、保育和修复工作,打造酒店与自然的完美平衡。

迈点观察到,伴随着环保概念外延的不断扩大和人们对环保二字理解的不断深入,环保酒店也正在形成多种不同的业态,而环保趋势仍在扩大。“这和当下的社会环境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业内人士称,“在经济、文化和思想的变革冲击下,环保酒店也将迎来新的变革。”
3. 环保酒店“将来时”
事实上,环保酒店对于传统的酒店行业来说依然是个较新的概念,其跟随着人对自然认识的深入而出现和发展。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其中原因似乎也不难理解:
其一是在全球范围内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2020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明确指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起那达到峰值,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这意味中国的能源产业结构即将发生重大变革。这对于酒旅业也有着相当积极的正面意义,毕竟碳排放过度造成的气候异常对酒旅业一直影响颇大。以三亚为例,作为酒旅业发达的旅游城市,其每年的都饱受台风困扰,在台风肆略的时间段,三亚的景区进行封停保护,酒旅业则蒙受巨大损失。业内人士认为,不仅仅是极端天气的频发,包括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均有可能对酒旅业造成较大影响。
其二是酒店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对降低能耗的成本需求。不可否认的是,当下酒店业的发展已经迈入新的发展轨道,新科技的爆发和应用让酒店正处于加速迭代时期,但是伴随着新技术的应用,能源损耗也在进一步加大,无论是建造成本还是后期维护费用,都在不断增加酒店的成本开支。在此基础上,酒店业必须在节能减排上花费更多的精力。
其三是后疫情时期消费者的自然需求。在过去的2020年,全球爆发的疫情迫使所有行业放缓甚至停下了脚步,很多国家应对疫情而颁发的政策也正在改变原有的能源需求格局和能源使用模式,据不完全统计,与2019年相比,到2020年4月上旬,全球每日碳排放量减少了17%,而各个国家的碳排放量达到高峰时,也平均减少了26%。而这次减少是自2008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最大的下降。而对于消费者而言,疫情也让人们认识到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寻求一种更加切实可行且与自然紧密结合的发展形势显得尤为重要。,

如此来看,“环保”成为酒店业必须面临的升级改造似乎已成定局,但事实上以环保为基础的全球性广泛应用依然困难重重。迈点注意到,当下的环保酒店依然屈指可数,这和环保酒店前期投资和正式运营中的不确定性有着极大的关系。
首先是环保的投入成本大。以美国的GAIA酒店为例,这座被称为全美国最“绿”的酒店,经过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的初步评估,在能源和环保设计认证(LEED)体系中达到了黄金级别,而这样的水准背后是超过2000万美元的投资,比同规模的酒店建造成本贵了12%。据不完全统计,其多支付的成本多用于添置高科技环保装置,如滤尘踏板、三菱冷暖气系统等,如果说一般酒店的成本回收时间是5年,那么GAIA预计的成本回收时间则超过8年。

其次是环保科技并未成熟,不断替换带来的经营成本高。科技的发展也需要循序渐进的过程,低能耗和低成本是环保科技研究的重要课题,而酒店经营则无法及时替换全新的环保科技,如酒店的冷暖气系统、新型建筑材料等等,想要持续坚持环保理念,其维护成本或将无限扩大。
最后是因环境的变化环保酒店受制约因素较多。伴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和动植物生存环境的不断缩减,自然保护区和动植物保护区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截止2020年,我国自然保护区增至2750个,这为环保酒店的选址带来了难题,毕竟环保酒店的初衷便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基础上实现发展,但环境保护区外延的扩大则会导致酒店为环保让路的尴尬局面。
不过尽管前路漫漫,酒店业也并未停止探索的步伐。2020年9月,商务部办公厅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商务领域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公布禁塑限塑阶段性任务,要求到2022年底,全国范围内的星级宾馆、酒店等场所不再主动提供一次性塑料用品,而酒店业也在积极相应,为倡导消费者绿色出行保护环境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迈点注意到,伴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和新科技的运用,未来的环保酒店或将不复存在,更多的是则是环保意识与酒店业的完美融合,从而形成“酒店皆环保”的发展态势。那时的“环保”则意味着更多深意:
#标准规范化#
环保说到底是自然问题,是民生问题,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息息相关。而酒店业作为能耗大和排污较多的行业之一,未来必将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环保实践标准,对其产品设计和服务设计上进行“环保测试”,从而完成酒店的“环保式改造”。
#应用常态化#
如果说当下的酒店环保只是试探性应用,那么未来的酒店绿色化或将成为常态。新型低能耗科技在酒店的应用中将会更加广泛,并可能形成流程化的经营管理,从酒店建筑设计中环保理念的植入到酒店自然光、水循环、自然风的大范围使用,从酒店的节能减排的设备工具到到无污染的餐碟碗筷,绿色或将成为未来环保酒店的主基调。
结语
酒店环保并非是靠自身力量就可以完成的课题,而是需要政府、消费者、酒店上下游供应链、酒店经营者和投资者的共同努力。随着人们对环保酒店认知的加深和对绿色消费关联的转变,辅以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环保二字在未来酒店业发展中的应用将会不断扩大,其最终带来的成果也并非酒店业独享,而是会造福人类未来生活的巨大变革。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