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旅游出圈!峨眉山入选首批“世界旅游名山”
山地旅游出圈!峨眉山入选首批“世界旅游名山”

在打造"享誉全球的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进程中,峨眉山又添新彩。
9月26日,2024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大会在贵州省黔西南州召开。会上,国际山地旅游联盟发布并授牌了四川峨眉山、贵州梵净山、湖南衡山、湖南莽山等为首批14座“世界旅游名山”。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西南部,核心景区面积154平方公里,拥有“雄、秀、奇、险、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生物资源、厚重的文化底蕴,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全球优秀生态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21年以来,先后获得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四川省体育旅游示范基地等省级及以上荣誉近40项。

峨眉山现有植物5000多种、野生动物2300多种,素有“植物王国”“动物乐园”和“地质博物馆”之美誉。

“释、武、茶、药”等文化蜚声中外,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中国三大武术流派”之一。

近年来,峨眉山不断深化文旅融合发展,推出一系列提振文旅市场的优惠政策和文旅消费活动,赴国内外重要客源地开展宣传推介60余次。2023年,峨眉山景区共接待游客595.55万人次,同比增长114.61%;实现门票收入4.91亿元,同比增长248.38%。目前,峨眉山正积极发展体育旅游、文旅康养、夜间经济等文旅新业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奋力建成世界级旅游景区。

国际山地旅游联盟专家委员会成员、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介绍,旅游名山的认定有一套复杂的标准和机制。
其中自然导向型有五项认定标准:
第一,拥有独特的地质地貌资源,或具有典型的地貌或地文特征,是地球演化史、生物演化史重要阶段的典型例证;
第二,拥有世界独特的气象气候资源,是世界闻名的避暑避寒气候地或日月星辰、光现象观察地;第三,自然风景类型典型多样,保持原真性和美学重要性;
第四,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代表了持续进行中的生态学及生物学过程;
第五,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坚持可持续发展理论,打造主客共享模式。

文化导向性有八项认定标准:
第一,拥有无与伦比的文化资源,或具有彰显区域特色的建构筑物、 雕塑、遗址和民俗技艺等。
第二,它是影响国家或世界发展历程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起源地、纪念地、见证地,或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地,或是人类发展重要历史阶段的见证地;
第三,与世界闻名的艺术或文学作品紧密联系,其主要文化特征在全球范围内具有较高稀缺性;
第四,能代表某一时期人与山地环境互动的创造性成果,具有科研、科普、科教价值;
第五,拥有丰富的文化多样性;
第六,名山的整体或部分可作为一种旅游现象的国际杰出范例,在国际社会具有显著的知名度、影响力;
第七,是世界性或古老的宗教信仰的发源地、见证地、圣地,或是该国家种族、领土、文化、政府的主要载体,或具有可以代表该国家特征的自然或文化景观,或其包含的建筑、雕塑、构筑物等可以象征该国家精神,或与该国家的社会文化、文学艺术、历史事件等具有高度相关性;
第八,能展现一个国家的代表性历史或核心民族精神。

- END - 来源/新华社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