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1日,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一行专程赴郧阳,深入考察世界级地质遗迹——郧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实地调研化石保护、科普教育与文旅融合发展成效。郧阳地质博物馆馆长胡永国全程带队讲解,以生动的“白垩纪叙事”,揭开郧阳恐龙遗迹的神秘面纱。
考察首站聚焦郧阳地质博物馆。馆内陈列的数万件恐龙蛋化石标本形态各异,小至拳头大小的胚胎蛋、大到数十厘米的完整蛋群,每一件都承载着8600万年的远古记忆;搭配全息投影、AI恐龙对话、沉浸式地球演化剧场等现代化展示技术,不仅将白垩纪时期恐龙繁衍、地质变迁的场景生动还原,更通过互动体验项目让“深奥古生物知识”变得可触可感。考察组成员不时驻足观察,对博物馆“科技+科普”的展示模式给予认可,认为其有效拉近了公众与远古地质遗迹的距离,让自然历史底蕴更直观地传递给大众。 随后,考察组前往湖北郧阳恐龙蛋化石遗址公园——这处世界上恐龙蛋化石最集中、种类最多、保存最完整的原址保护区,实地感受“远古生命宝库”的魅力。胡永国馆长结合遗址现场的岩层剖面与化石遗迹,细致讲述了遗址的发现故事:“1995年首次发现恐龙蛋化石以来,这里已出土数以万计的标本,其中一窝77枚的连体恐龙蛋化石,更是刷新了当时的发现纪录,为全球研究白垩纪恐龙繁殖习性提供了关键实证。”从恐龙蛋的种群分类、分布规律,到地质演变对化石保存的影响,胡永国将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讲解,带领考察组完成了一场“穿越白垩纪的地质研学”。 考察过程中,交流氛围热烈融洽。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一行对湖北郧阳恐龙蛋化石遗址公园的世界级资源禀赋给予高度评价,指出其在“原址保护+活态传承”上的实践极具示范意义——既守住了地质遗迹的“原真性”,又通过科普展陈、研学活动让“沉睡的化石”“活”了起来;同时肯定郧阳地质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在科普教育上的创新,认为其为青少年搭建了“亲近古生物、热爱地质学”的优质平台,为文旅融合注入了“科学内涵”。 针对下一步发展,郧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将以此次考察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化石遗迹的系统性保护:一方面深化与科研机构合作,挖掘恐龙蛋化石的科研价值;另一方面创新“地质遗迹+文旅”融合模式,设计沉浸式研学路线、开发恐龙主题文创产品,让8600万年的“白垩纪瑰宝”不仅成为科研样本,更成为湖北文旅发展的“闪亮名片”,助力地质遗迹保护与文旅经济双向赋能、协同发展。
内容来自郧阳恐龙蛋化石群国家地质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