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山东酒店业薪酬报告(连载1)

迈点网 · · 2014-10-09 09:38:57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迈点网发布的《2014山东中国酒店业薪酬报告》分析了2014山东的经济发展环境以及旅游发展形势,并重点分析了山东地区高星级酒店的薪酬现状。

  阅读本报告前,请详细阅读《2014山东酒店业薪酬报告(综述)

  此报告为网络标准版,如需咨询完整版报告,详情请致电迈点旅游研究院。(电话:0571-87672164,邮箱:res@meadin.com))

  区域版薪酬报告标准版与完整版说明【详情点击查看

第二章 山东旅游酒店业经济环境概况

  2.1 山东经济发展概况

  2.1.1 山东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分析

  2014年,是全面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描绘的改革蓝图的第一年,是新时期的改革元年。从山东省来看,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化重点领域的各项改革,以六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为抓手,加快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深入实施“两区一圈一带”区域发展总体战略,都为2014年山东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山东经济长期潜在增长率在下移,而且传统经济发展方式尚未实现根本性转变,结构性失衡、产能过剩等问题突出,2014年山东经济发展面临着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双重压力。与此同时,国内外经济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从国际环境看,经过五年多的调整,美日欧等山东主要贸易伙伴在降低金融风险、对私人和公共部门的“去杠杆化”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经济活动逐步走强,尤其是美国,虽然2014年一季度受冬季恶劣天气对经济活动造成较大负面冲击的影响,经济增长表现平淡,但二季度恢复正常状态,录得4.6%的强劲增速,失业率处于2008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此外,与山东经济关系密切的韩国和东南亚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预计较去年也会有所回升,且未来数年依然会保持较高增速。这将有效改善山东的外部需求,有利于外贸的平稳增长。

  从国内来看,传统产业产能严重过剩,新兴产业尚在培育中,货币政策扩张后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和其他虚拟部门,政府基建投资收益率下降、债务风险增加,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生产经营困难,局部地区市场化建设停滞、权贵资本横行,央地两级财政收入减缓等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下移已经成为普遍共识,英国《经济学人》预测,未来5年,中国GDP增长率将逐步回落到6%-7%,这也得到了一向看好中国经济前景的原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教授的赞同,他呼吁政府下调经济增速目标。

  以官方PMI和汇丰PMI来衡量近期中国经济的景气度,此指数以50为荣枯分水线,大于50表示经济处于扩张中,反之,表示经济收缩。如下图所示。2014前3季度的中国经济活跃度在制造业和非制造业领域表现差异明显。基本结论是:前三季度服务业处于持续扩张中,包括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的发展表现较为强劲;前三季度制造业总体较低迷,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困难,大型企业虽然仍处于扩张中,但扩张势头放缓。

  在总体疲弱的经济环境下,在政府“底线思维”和“区间调控”的作用下,以大规模经济刺激来提振经济的概率微乎其微,取而代之的是全面深化改革,尤其是结构调整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经济领域的“新常态”。2014年以来,在国企、市场准入、简政放权、土地、户籍、政府债务等领域,政府已经做出了实质性的改革举措。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释放改革红利将是应对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经济“爬坡过坎”的首要选择。

  在此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2014年山东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左右,公共财政收增长1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20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0%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以上……

  2.1.2山东经济发展现况①

  据山东省统计局上半年经济统计报告:2014年以来,在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山东省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加大调结构促转型力度,全面深化改革,培育经济增长动力,经济增长的基本面良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调创战略稳步推进。

  经国家统计局核定,上半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GDP)2808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1.1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14088.2亿元,增长9.4%;第三产业增加值11741.0亿元,增长8.9%。上半年全省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

  ——农业生产形势较好,工业生产小幅回升。

  农业方面:今年上半年粮食总产452.9亿斤,增长2.0%,实现连续7年丰收;上半年,猪牛羊禽肉产量359.7万吨,增长0.4%;禽蛋产量180.2万吨,减产1.6%;牛奶产量129.8万吨,增长1.4%;水产品总产量302.9万吨,增长2.0%。工业方面: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8%,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3个分点。其中,重工业增长10.2%,轻工业增长9.0%。

  ——固定资产投资稳中趋缓,市场消费稳中略升。

  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17591.6亿元,增长17.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25.7亿元,增长2.3%;第二产业投资8878.7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投资8387.2亿元,增长14.2%。上半年,房地产开发投资2611.5亿元,增长12.2%。商品房销售面积3474.3万平方米,下降6.4%。其中,住宅销售面积3068.1万平方米,下降9.1%。

  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63.0亿元,增长12.7%,比一季度回升0.3个百分点。城镇市场零售额9152.2亿元,增长12.3%;乡村市场零售额2310.8亿元,增长14.4%。商品零售10340.8亿元,增长12.9%;餐饮收入1122.2亿元,增长10.7%。

  ——财政收入稳中趋缓,金融运行平稳。

  上半年,全省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786.3亿元,增长9.8%。其中,税收收入2106.7亿元,增长12.2%。

  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71132.2亿元,同比增长16.2%;比年初增加7765.2亿元,同比多增2003.6亿元。6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51915.0亿元,同比增长13.0%;比年初增加3791.1亿元,同比多增862.1亿元。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上半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4.5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74.5%;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90.1万人,完成年度计划的75.1%。城镇登记失业率3.26%,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84元,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56元,增长9.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7.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92元,增长12.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0.3%。

  ……

  总的来说,2014年上半年,山东经济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经济增长运行处于合理区间之内,同时改革开放和结构调整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但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因此,山东要继续增强风险防控能力,在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上,坚定不移依靠科技创新,加速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培育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促进全省经济稳定健康发展。

  ①选自《2014年上半年山东省经济统计报告》,山东省统计局,7月[page]

  2.2 山东旅游酒店业发展概况

  2.2.1 山东旅游酒店产业环境分析

  山东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北隔渤海海峡与辽东半岛相对,东望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连接中国最发达的两大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京津冀城市群,是东北亚重要的交通要冲,也是自古以来我国重要的经济文化重地。得益于大自然的造化,三千年齐鲁文化的熏陶与滋养,山东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绮丽的风光加上豪爽好客的民风,吸引着国内外无数游客纷至沓来,推动山东旅游业蓬勃发展。

  2013年,山东实现旅游总收入518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7%,位列全国前三甲。其中,入境旅游收入27.3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5%。尽管如此,但旅游业对山东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加大,达到9.5%,较去年上升0.44个百分点。

  近年来,山东旅游业实现了高速发展,过去五年,平均增长率在20%以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连年攀升。但到2013年,山东旅游业收入增长有所放缓,六年来增速首次低于20%。如下图所示:

  山东旅游业增速放缓与山东乃至全国政治、经济、生态环境等因素发生变化密切相关。政治上,“十八大”以来,受“八项规定、六项禁令”以及持续高压的反腐的影响,公务旅游消费急剧下降,商务旅游消费明显放缓,但好在国民休闲旅游消费表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部分抵消了前者的下降。生态环境上,山东多地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尤其是空气质量方面,除青岛、威海等沿海地区外,济南、临沂、菏泽等多地空气质量不达标,甚至在全国也是空气质量较差的城市,严重制约了山东旅游业的发展,这在入境游客和旅游外汇收入的减少上表现的相当明显。2013年山东省接待入境旅游者4527082人次,同比下降3.66%;入境旅游(外汇)收入273120.08万美元,同比下降6.58%。接待外国人3273678人次,同比下降4.34%。而2014年一季度,山东入境旅游(外汇)收入为48297.94 万美元,同比下降4.12%。

  尽管山东旅游业的发展面临一些问题与挑战,但仍然具备优越的发展条件和良好的发展机遇。

  (1)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特色。山东历史悠久,孕育了博大精深的齐鲁文化,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由此也造就了全国最多的历史文化名城。截止到2014年6月份,山东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有11座,约占全国总数的十分之一,包括沿海的青岛、烟台,内陆的济南、淄博等。保护这些历史名城,挖掘其内在的文化资源将是发展山东旅游业的宝贵财富。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山东还是在我国历史上长期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的发源地。而以“扬弃”之法复兴儒家文化获得了当代政府前所未有的重视。习近平主席去年赴曲阜考察孔庙,今年又高调纪念孔子诞辰,展现了高度重视儒家及孔孟之姿。因此,作为孔孟之乡,山东可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及文化优势,打好“孔孟之乡”这张牌,宣扬儒家文化,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业。

  (2)A级景区持续增加。近年来,山东的A级景区呈高速增加态势,截止到2013年底,全省共拥有667家A级景区,较去年新评(注:新评,与净增加是两个概念)84家。其中,5A级景区9家,新评2家,分别是著名的济南天下第一泉景区和革命老区临沂沂蒙山旅游区,由此山东5A级景区仅次于江苏、浙江,位列全国第三。此外,山东4A级景区153家,新评12家。省级旅游度假区39家,新评12家。

  (3)会展业发展迅速。近年来,山东会展业发展较快,在全国占据重要地位。亚太会展研究院发布的《2013中国会展业统计数据分析报告》显示,2013年全国共举办展会7851场,涉及展馆316个,可销售面积为910万平方米。从数量上看,山东省展馆34座,居于首位;可销售面积105万平方米,占全国可销售面积的11%,仅次于广东,居第二位。

  山东会展业特别是青岛会展业已经成为该地区的一张名片。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在青岛召开,见证了青岛会展业的雄厚实力。此外,青岛市着力打造的中国国际消费电子博览会、青岛国际时装周、青岛国际帆船周、中国国际航海博览会暨船艇展、中国国际循环经济成果交易博览会、蓝色经济国际高峰论坛等品牌会展活动已享誉海内外。而青岛国际啤酒节历经23年发展,已成为深受大众欢迎的“狂欢节”,是目前国内第一大节庆活动;其他如国际车展、机床展、缝机展、建博会等专业展会均在业内名列前茅;亚洲最大渔业展——中国国际渔业博览会等赴青展会也与青岛形成密切合作关系;2013年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国际农业机械展览会展览面积达20多万平方米,是山东有史以来承接的最大规模展会……

  (4)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加快。2014年上半年,山东《省会城市群经济圈旅游发展规划》编制完成,按照旅游一体化规划,将以济南为区域旅游中心,整合天下第一泉景区、泰山景区、聊城江北水城景区、淄博历史文化旅游新城、莱芜房干生态旅游区等旅游资源,打包推出一体化精品旅游线路。

  此外,青岛出台《青岛邮轮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提出,要将青岛建设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北方邮轮中心”和“东北亚区域性邮轮母港”。与此同时,青岛邮轮母港也在紧锣密鼓建设中,预计明年建成使用,届时可以停靠世界上最大的邮轮,周边配套设施也会更新,不仅能吸引更多艘邮轮来青,也会给本地旅行社带来更多商机。

  (5)乡村旅游迎来发展春天。山东乡村旅游总收入由2009年的370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920亿元,年均增长35.5%;旅游接待由9400万人次增加到1.89亿人次,年均增长26.2%,全省乡村旅游总收入已经超过农业增加值的20%,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全省农民实现人均增收1950元。全省已建成旅游强乡镇248个,特色村284个,规模化开展乡村旅游的村2550个,经营业户4.8万户,从业人员达20多万,2013年全省实现乡村旅游收入突破1000亿元,培育了胶东渔家、沂蒙人家等一批乡村旅游品牌。

  2.2.2 山东星级酒店经营状况分析

  作为经济、人口、旅游均居全国前三甲的大省,山东旅游产业的巨大推动力和接待市场的深厚潜力,吸引着国内外各方投资主体涉足酒店业。而“好客山东” 文化旅游品牌的打造,使得山东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日益提升,无论观光客还是商务客都增长迅速,酒店业发展进入了良性循环。不仅国际联号酒店巨头纷纷登陆山东——喜来登、 凯悦、卡尔森、希尔顿、洲际、华美达、雅高、凯宾斯基等一大批国际知名品牌酒店和一流运营商纷纷进入;而且本地酒店集团也竞相逐鹿齐鲁,尚客优、银座佳驿、蓝海、舜和、都市118等一批酒店集团进一步发展壮大,并呈现出品牌多元化发展的态势。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4年二季度全国星级酒店统计公报》,截止到2014年6月末,山东拥有的星级酒店数达785家,仅次于广东(943家)和浙江(838家),居全国第三。

  (1)从区域分布来看

  山东星级酒店主要集中于山东半岛的青岛、烟台、威海,三市拥有的星级酒店占山东全部星级酒店数的40%,其中青岛、烟台是仅有的拥有星级酒店过百的城市,而青岛拥有的星级酒店最多。这不仅反映出山东半岛在星级酒店上的优势,也凸显了山东半岛尤其是青岛在经济、旅游业等方面的突出地位。

  青岛是中国副省级城市和全国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在经济实力方面,长期以来其地区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均居山东省前列。在旅游资源方面,青岛共有5A级景区1家,4A级景区18家,3A级景区30家,规划到“十二五”末期,打造2个以上5A级旅游区超过80个。在旅游接待上,2003年到2012年间,青岛接待访客人数保持了14.5%的快速增长,其中接待的入境游客保持了15.7%的复合年均增长率。2013年,受各方面因素影响,青岛访客人数增长有所放缓,全年旅游总人数6289.59万人次,同比增长10.01%;其中国内游人数6161.31万人次,同比增长10.21%,入境游人数为128.28万人次,同比增长1%。在星级酒店上,过去十年,青岛星级酒店客房供给量以3%的年均增长率稳步增长,其中五星级酒店客房总量年均增长率为5%。截至2013年底,青岛星级酒店数量达128家,其中五星级酒店9家,汇聚了香格里拉、丽晶、豪生、皇冠假日、喜来登等众多国际知名酒店品牌。

  (2)从星级标准来看

  根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2014年二季度全国星级饭店统计公报》,2014年二季度,山东全境共有星级饭店785家,其中五星级酒店30家,四星级酒店160家,三星级461家,二星级134家。纵观2013-2014年6个季度的山东星级酒店数,总体上呈现不增反降态势。2013年,山东拥有的星级酒店数整体超过800家,至2014年二季度,回落至785家,其中一季度更是只有778家。

  分星级来看,四、五星级酒店数量变化不大,四星级维持在160家左右,五星级维持在30家左右;二、三星级变化较大。三星级酒店数量最大变动幅度为5.5%,最新的二季度数据较最高的去年三季度减少11家,但较上季度增加了15家;二星级最大波幅高达17.9%,最低值出现在今年二季度,比一季度还减少了5家。总体来看,二星级酒店逐步减少,未来有逐渐走向经济型酒店的趋势;三星级酒店是当前酒店市场的主体,今年山东三星级酒店数虽至二季度有所回升,但仍没有达到去年的最低水平,但未来应会保持稳定。四五星级的高星级酒店因为基数低,尚未完全饱和,经历一段短暂的低迷期后,未来仍会有所增长。就青岛而言,2014-2016年间,将会有青岛紫玥铂尔曼酒店、四季酒店、柏悦酒店、海上嘉华朗豪酒店、泰成喜来登酒店、艾美度假酒店、丽思卡尔顿酒店以及青岛金沙滩希尔顿度假酒店等数家高星级酒店等待筹建或开业。[page]

  (3)按星级酒店经营情况分析

  上表是2013-2014年度的山东星级酒店经营状况。数据显示,2013-2014年度山东星级酒店营业收入持续下降,不容乐观。与2012年相比,2013年4个季度下降非常明显,平均下降18个百分点以上,而2014年上半年总体上没有扭转颓势,继续呈下滑趋势,但下降幅度有所收窄。2014年二季度,营收环比增幅明显,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持续下降的步伐。

  山东星级酒店总营收的变化最终要归于平均房价以及出租率两大核心指标的变化,二者下行波动,进而导致了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RevPAR)和每间客房平摊营业收入也呈下行波动。如下图所示:

  从上图获知,2013-2014年6个季度,山东星级酒店平均房价和出租率呈同一方向变动,只是变动幅度有所差异。从全国范围来看,2014年二季度,其平均房价为274.06元,低于全国325.8元的平均水平;而出租率为56.9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4.35%。这与山东酒店不同星级分布有关:全国一至五星级酒店占比分别为1.15:23.93:40.26:20.32:6.34,而山东这一比例为0:17.07:58.73:20.38:3.82。比较来看,山东三星级酒店数量占比明显高于全国,而五星级酒店数量占比又明显低于全国,这一高一低,就分别拉低了山东星级酒店平均房价,拉高了出租率。更直观的山东各星级酒店平均房价和出租率数据也能说明这一问题。如下图所示:

  2014年二季度,山东二至五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依次为143.33元、192.12元、318.10元、638.47元;出租率依次为54.15%、57.49%、57.30%、55.13%。由此观之,就平均房价而言,山东星级酒店分野非常明显,二三星级为典型的低档,四星级为中档,五星级为高档。这也极大影响了不同档次酒店员工的薪酬水平。

  从2013年一季度到2014年二季度,三星级酒店平均房价最大波幅为18.59%,出租率最大波幅为17.02%,平均房价和出租率最高的均是2013年三季度,最低均为2014年一季度;而五星级酒店平均房价最大波幅为26%,出租率最大波幅为21.5%,两大指标最高和最低出现的时间同三星级一样。如果再考察数量占20%以上的四星级酒店,得出的结论是四星级平均房价最大波幅为19.98%,出租率最大波幅为18.46%。在山东全部星级酒店中占比超过一半的三星级酒店平均房价与出租率波动幅度小于四星级,更明显小于五星级,这就与变化了的当下经济政治环境相契合。受层出不穷的节俭禁令和持续的高压反腐以及下行的经济增长影响,在整个星级酒店均受拖累的情况下,高星级酒店更是首当其冲,被很多客户抛弃,部分客户就转向中低型酒店,进而也拖累了总营收的成长。

  应该说,山东星级酒店业面临的发展现状与全国其他地区具有相似性,可以说是全国政经“系统性”的因素造成的。但是,有别于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酒店业发达地区,山东星级酒店业的发展依然有其自身特色。

  第一、虽然山东星级酒店总数仅次于广东、浙江,居全国第三,但拥有的五星级酒店数仅列全国第7位,而五星酒店占全部星级酒店的比重居于酒店10强中的末位,这与其自身酒店业大省的地位不匹配。如下图所示:

  由此观之,虽然有着可观的星级酒店数量,但山东五星级等高星级酒店相对不足的劣势比较明显,尤其是与东部沿海省份比较更是显露无遗。总体上,山东酒店市场是大而不强,低端有余而高端不足。当然,这不是说高星级酒店越多越好,还要结合山东旅游酒店业具体客源特征具体分析。

  第二、山东星级酒店地域分布不合理,过分集中于山东半岛的沿海地区,高星级酒店更是如此。在山东全部五星级酒店中,青岛占近三分之一,尽管如此,青岛现有的五星酒店数在全国也仅排第20位,仅仅与西安、合肥等内陆三线城市相提并论,不及武汉、成都等区域中心城市,甚至不及西北边陲城市乌鲁木齐。但未来青岛发展高星级酒店的势头强劲,据优尼华盛数据,2014-2015年,预计青岛将新增至少8家五星级酒店,其中多数是国际联号品牌酒店。届时,青岛与山东其他地区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第三、山东中低端的经济型酒店发展较快,比较突出的有青岛的尚客优、济南的银座佳驿,这两大连锁酒店品牌规模分别位居同类排名的第八和第十一,其所属集团在全国酒店集团中分别位居第十二和第八,凸显山东经济型连锁酒店具有的较强实力。

  综上所述,山东星级酒店呈现大而不强,中低酒店发展较快,高端酒店有所不足,并且高端星级酒店主要集中于沿海半岛,各星级档次分野明显等基本特征。其经营收益经历低潮之后有所回升,但回升趋势还不明朗。这些都对山东酒店从业人员薪酬构成重大影响。了解这些基本状况,有利于山东酒店企业和酒店职工对当前市场薪酬水平和未来薪酬走向做出基本判断,从而为更好地制定和完善合乎实际的薪酬体系、稳定酒店职工队伍、吸引酒店人才提供科学依据。[page]

  2.2.3 山东旅游酒店业发展展望

  挖掘优势是为了更好地发挥优势,寻找差距是为了更好地弥补差距。坚持用一分为二和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才能不断取得事业的新进步。

  目前,山东省虽然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三,但由于人口众多,人均GDP在全国仅居第十位。从山东各市人均GDP来看,有近60%的城市达不到全省平均水平,有3个城市勉强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还有2个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因此,山东与东部沿海其他发达省份比,差距还比较明显,而内部各地区经济发展也很不均衡。差距就是潜力,山东与其内部各地经济的“再平衡”将使自身巨大潜力得到释放,也将进一步刺激山东旅游酒店业的更大发展。

  就旅游业来说,以《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进而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契机,进一步提升旅游业作为山东重点优势产业的地位,确立建设中国北方旅游度假连绵带和国际海滨旅游目的地的目标,山东半岛旅游业将实现加快发展、集中发展、转型发展。 此外,《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把生态旅游业列为重要产业,将促进东营、滨州以及周边地区自然生态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城市生态旅游等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提升旅游业综合竞争力加快建成旅游强省的意见》,也明确提出,2012—2017年,全省旅游业的发展目标:力争到2017年,将山东建成具有较强综合竞争力的旅游强省,成为我国重要的观光旅游和休闲度假目的地,全省旅游总收入比2012年翻一番,力争突破一万亿元大关。旅游总收入对山东省GDP的贡献率,将由目前的9%上升至12%,使得旅游产业成为山东省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为此,山东省将加快旅游航线建设,开通至欧美、俄罗斯和东南亚等重要客源地国际航线,扩大省内支线机场的吞吐能力。各地区将建立能够免费为游客提供综合服务的旅游服务咨询中心。四星级以上饭店和4A级以上景区、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也将免费开通无线网络。

  同时,继续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不断扩大山东乡村旅游的优势。通过不断努力,到2017年,全省乡村旅游总收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力争达到30%左右,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达到25%左右,培育形成400个旅游强镇,2000个旅游特色村。为此,山东将探索“成立旅游发展基金”、“利用门票质押进行资产证券化”等,而且,在土地利用上,以多种形式予以政策扶持,并鼓励开发旅游项目上的民间创新。

  文化旅游资源是山东得天独厚的优势,不断挖掘文化优势是山东发展旅游业的题中之义。因此,山东《十二五旅游业规划》提出整合区域优势旅游文化资源,支持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胶东半岛沿海旅游休闲度假连绵带,做强济南泰安曲阜山水圣人旅游区、淄博齐文化旅游区和以潍坊为中心的民俗文化、“中国龙城”旅游区,加快发展沿运河、沿黄旅游带和以沂蒙为核心的红色旅游区。

  此外,山东将大力实施“好客山东”旅游品牌创建工程,强化旅游品牌营销推介,加快发展旅游中心城市和大型休闲度假酒店集群,建设长岛国际休闲度假岛、荣成好运角旅游区等一批具有带动示范作用的重点项目。大力拓展旅游新兴业态,着力开发文化修学、宗教文化、温泉度假、邮轮游艇、自驾车营地、低碳旅游、生态养生、特色运动、葡萄酒旅游等高端产品,组建一批有市场竞争优势的旅游酒店企业集团,打造全国文化旅游酒店产业发展高地。

  展望未来,山东旅游酒店业的发展还是大有可为的。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