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住宿业重点城市消费及业态发展报告(连载一)

迈点网 · 严得英 · 2016-03-22 09:44:36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2015年中国旅游住宿业呈高速发展态势,居民消费不断升级,本地消费逐渐向异地消费转移,规模消费向个性消费转移,非标准住宿随之而起。

  第一章 中国旅游住宿业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30余年来,中国旅游行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结构中的地位不断优化。近几年来,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加快明显。此外,大量创业创新团队的进入带动了资本市场发展,旅游投资、创新活跃,淡马锡控股、红杉资本等大型投资公司纷纷进入旅游领域,旅游产业迎来了金融危机以来最好的发展阶段之一。在此大背景下,国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以大众旅游为基础的周末周边游、观光旅游等常态旅游消费,已经成为旅游经济平稳运行的坚实支撑。而酒店行业中,随着近年来新兴业态的崛起,也逐渐演化为含义更广泛的住宿业。随着双方结合的愈加紧密,旅游住宿业的概念也应运而生。而这一行业自被提及起,就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深刻的变化。观其现状,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消费升级、产业升级,以及运营升级。

  一、消费升级

  在经济大循环下,国民经济整体高速发展。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者消费能力及水平空前增强。参考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逐渐由心理、安全需求,趋向上层的社会需求及自我价值实现。而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及消费需求的变化,逐渐形成一种内部驱动力,最终促使了中国旅游住宿业的消费升级。这些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一)由本地消费向异地消费转移

  可支配收入提升后,消费者有能力选择费用更昂贵、路途更遥远的旅游目的地。在人群流动性大大增强的背景下,出省游、出境游流量获得大幅增长。

  根据前瞻网统计数据,自2010年起的近5年来,国内居民出境游人数均呈上升趋势,2010年这一数据是5738.65万人次,到了2014年则达到11659万人次,增长幅度接近103.17%。

  (二)由单一消费向多样消费转移

  随消费能力的提升,传统服务形态已不再能满足所有消费群体的需求。随之而来的,是更多冷门景点的开发,以及自由行、游轮游、海岛游、目的地旅行等多种旅行方式的兴起。

  以自由行为例,根据蚂蜂窝旅游大数据显示,2015年,全球自由行市场规模为42.5万亿元人民币,同比2014年增长5.6%。其中中国自由行市场规模为9300亿元人民币,增速达16.7%,是全球增长的3倍,增速十分明显。

  (三)由规模消费向个性消费转移

  随着服务业整体发展的精细化程度加强,规模化产品逐渐被淘汰,带有个性标签的产品更受消费者青睐。尤其是近2年来,经过一定程度的市场培育,用户对各类定制产品及服务的认识加深明显。

  旅游产品上,体现为更多个性定制线路的出现,以及不同产品的自由排列组合成为可能;住宿产品上,体现为服务式公寓及民宿、客栈等新兴业态的兴起,并逐渐蚕食拥有传统形态及服务模式的酒店,尤其是在热门旅游目的地附近。

  根据专业定制游领域服务方6人游旅行网在其发布的《2015年定制旅游报告》中的需求模型显示,2015年中国旅游用户的定制游需求为2013年的6倍。

  二、产业升级

  随着消费者心理诉求及消费需求变化带来的多样化,旅游住宿产业也必须随之而变。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一)由标准住宿向非标住宿转移

  标准酒店形态无法满足消费者在住宿以外的更多需求。适合更长时间居住的公寓、能更直接全面地承载在地文化的民宿及客栈,越来越受到不同类型消费者的喜爱。它们的市场体量也在不断试错及摸索中逐渐壮大。

  (二)由标准服务向个性定制服务转移

  单一、规模化的服务形式,随时代发展而受到更多的挑战。与此同时,更加个性化,能满足消费者更多细分需求的定制服务随之出现,并获得市场认可。

  三、运营升级

  在消费者需求变化、产业形态推移的背景下,酒店运营也必须随之进行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体系的调整

  首先是运营体系的调整。2015年互联网+、OTA、创新大潮共同冲击着传统酒店住宿业。而在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带动下,传统酒店开始转变其运营思路,开始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进行酒店运营推广,创新、服务、产品齐头并进,不断挖掘消费者心理诉求,从而逐渐实现了自身运营体系的调整。

  (二)对象的调整

  其次是运营对象的调整。随着国家各项政策的引导、居民消费能力的提升,以及个人闲暇时间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住酒店”,追求个性差异的消费者逐渐成为酒店主流消费人群。据麦肯锡预测,到了 2022 年,中国中产阶级人数将达到城市总人口的 75%,中产阶级家庭的平均收入比起2012 年的水平将翻番。而那时中国家庭每年在旅游上的开支将达到 1737 美元,是 10 年前的 2 倍以上。

  富裕的国内旅行者不再满足于快捷酒店所提供的准星级服务,他们希望自己的私人旅行可以更舒适一些,而不仅仅是传统的有个落脚的地方,他们追求个性化,多元化产品体验的诉求愈加明显。因此酒店开始将目光真正投放到自己的核心消费人群身上,试图实现创新的住宿体验。未来,核心客户的消费需求对旅游及住宿投资市场的导向、决定作用将越来越大。

  附:报告数据说明

  《中国旅游住宿业重点城市消费及业态发展趋势报告》暨2015年度中国区域酒店舆情指数报告,选取了迈点网区域酒店舆情指数(MCI)监测系统监测的全国23个重点城市共计1189家酒店作为样本数据,在MCI监测维度由一个维度调整至两个维度后,通过对这1189家酒店在2015年11月及12月这两个月MCI指数的统计分析,并参考2015年1-10月MCI指数情况后,总结出2015年度中国旅游住宿业重点城市的消费及发展状况。

  报告内数据涉及到MCI监测的两个维度,即点评指数(累计点评总数;平均好评率)与运营指数(微博运营状况;微信公众号收录情况)。在对每一个细分维度进行拆解分析后,通过对比这1189家酒店的各项平均指数以及各个地区TOP10代表性酒店的指数情况得出中国区域酒店发展状况总结。

  同时,在充分了解到行业发展背景及趋势后,报告总结出了中国旅游住宿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后续报告连载,敬请关注。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