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苏州酒店业薪酬报告(连载1)

迈点网 · 迈点旅游研究院 · 2016-04-06 08:47:29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连载1对苏州旅游酒店业的经济环境情况进行了分析,包括苏州旅游酒店产业环境分析、星级酒店经营状况分析等。

  阅读本报告前,请详细阅读《2016年苏州酒店业薪酬报告(综述)

  此报告为网络标准版,如需咨询完整版报告,详情请致电迈点旅游研究院。(电话:0571-87672164,邮箱:res@meadin.com)

 

  区域版薪酬报告标准版与完整版说明【详情点击查看

第二章 苏州旅游酒店业经济环境概况

2.1 苏州经济发展概况

2.1.1 2014年苏州经济发展概况

  2014年,苏州全市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发展,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质量效益实现稳步提升,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取得明显成效,体现了“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发展特点。

——结构调整呈现“新型态”,民营经济发展动力增强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761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3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超过2万美元。全年实现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443.8亿元,比上年增长8.5%。

  全市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49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1%,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7.2%,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全市制造业新兴产业实现产值14543亿元,比上年增长6.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5%,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

  民间投资完成投资额3321.8亿元,比上年增长1.8%,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53.3%。

——工业生产稳中略增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5773亿元,比上年增长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586亿元,比上年增长0.3%。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26亿元,其中利润142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7.4%。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8%,比上年提高6.0个百分点。

——固定资产投资趋向平缓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230.7亿元,比上年增长3.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4亿元,比上年增长30.7%;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308.6亿元,下降4.9%,其中工业投资2305.8亿元,下降4.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917.7亿元,增长9.7%,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62.9%,比上年提高3.4个百分点。

——民生消费稳定增长,新型业态引领发展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580亿元,增长12%;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481亿元,增长11.7%。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5000亿元,比上年增长40%;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现互联网零售额比上年增长56.6%。

——积极发展智慧旅游、特色旅游,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旅游品质

  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69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5%。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45.33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7.05亿美元。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0028.84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5%。全市共有5A级景区6家(11个点),4A级景区33家。

——贸易规模保持稳定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113.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出口1811.8亿美元,增长3.1%;进口1301.3亿美元,下降2.6%。新兴市场出口稳定,对东盟、南美和非洲等地出口258.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占全市出口总额的14.2%。全年实际使用外资81.2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6%,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30.5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的37.6%;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项目实际使用外资38.2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的47%。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

  根据抽样调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780元,比上年增长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6677元,比上年增长8.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560元,比上年增长10%。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涨幅与上年持平。

2.1.2 2015年苏州经济发展概况

  2015年,苏州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社会事业取得新发展。

——经济总体运行平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初步核算,全市201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5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7.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按常住人口计算)13.63万元,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超过2.1万美元。

  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170亿元,比上年增长9%,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9.5%,比“十一五”末提高7.9个百分点,形成“三二一”发展格局。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40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45.9%,比“十一五”末提高9.3个百分点。

——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企业效益稳定改善

  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35718亿元,比上年下降0.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546亿元,比上年增长0.2%。新兴产业引领增长,全市实现制造业新兴产业产值14870亿元,比上年增长2.2%,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48.7%,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2086亿元,其中利润151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和2%。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优化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24.4亿元,比上年下降1.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86亿元,下降11.3%;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04.2亿元,下降4.5%,其中工业投资2200.5亿元,下降4.6%。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916.3亿元,与上年持平,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63.9%。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865亿元,比上年增长5.7%。

——市场消费稳定增长,旅游市场健康发展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24.8亿元,比上年增长9.0%。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3887.2亿元,增长8.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537.6亿元,增长11.8%。

  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1884.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全年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49.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7.9亿美元。全年接待国内游客10630.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年末全市共有5A级景区6家(11个点)、4A级景区33家。

——对外贸易规模保持稳定,使用外资层次提升

  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3053.5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9%,其中出口1814.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0.2%。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0.2亿美元,其中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26.7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的38.1%;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项目实际使用外资33.8亿美元,占实际使用外资的48.2%。

——交通运输平稳发展

  物价水平保持稳定。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6%,涨幅比上年回落0.5个百分点。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七升一降”。其中食品类价格比上年上涨2.4%,烟酒类价格上涨1.5%、衣着类价格上涨3.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上涨3.9%,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上涨3.6%,居住类价格上涨2.0%;交通和通信类价格比上年下降5.6%。

2.2苏州旅游酒店业发展概况

2.2.1苏州旅游酒店产业环境分析

   提到苏州,不禁让人想起“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小桥流水的水乡古城,山水秀丽、园林典雅,令无数人们慕名而来。有“东方水都”之称的苏州,依托着自身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不断发展的经济,为苏州旅游酒店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2015年,苏州全市接待入境过夜游客151.2万人次、旅游创汇20.02亿美元,延续了2014年以来的“双反弹”态势,旅游创汇为历年来新高,两项数据分别占全省总量的50%和57%。当年,接待国内游客10605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为1728.79亿元、实现旅游总收入1863.6亿元,旅游收入同比增幅继续大于人次增幅。同时,苏州成为中国国际旅游特色示范城市,苏州高新区镇湖生态旅游区获批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苏州工业园区阳澄湖半岛旅游度假区升格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有着自己的鲜明特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苏州有着2500多年的历史,素来以山水秀丽、园林典雅而闻名天下,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的美称,又因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古城特色,有“东方水都”之称。它基本保持着“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双棋盘格局,“三纵三横一环”的河道水系和“小桥流水、粉墙黛瓦、史迹名园”的独特风貌。全市现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816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9处、省级112处。共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13个、名村5个。全市现有保存完好的古典园林60余处,拙政园和留园更是处于中国四大名园之列。苏州有常熟等历史文化名城;有昆山周庄、吴江同里等历史文化名镇;有太仓浏河、吴江平望等保存较好的古镇;有吴中东山村、明月湾等历史文化名村;有平江路、山塘街等历史文化名街等等。苏州独特的文化积淀和如诗如画的美景,吸引着全世界的游客纷至沓来。

  苏州古城遗存的古迹密度仅次于北京和西安,苏州古城14.2平方公里。苏州古城和苏州园林为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遗产"集于一身,而昆曲、阳澄湖大闸蟹、周庄是三张国际级、重量级的品牌。苏州园林甲天下,为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其中九座园林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截止2009年有六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为世界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吴中第一名胜”虎丘深厚的文化积淀,使其成为游客来苏州的必游之地。

(2)区位优势良好

     苏州地处温带,四季分明。紧邻上海,处于长三角的交通接点和沪宁杭、沪苏杭的中心位置,区位得天独厚,交通十分便捷。“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中的同江至三亚、上海至成都线在此相交,沪宁铁路、沪宁高速公路、沿江高速公路、312国道和长江横穿东西,苏嘉杭高速公路、京杭大运河贯通南北,绕城高速公路环抱苏城,形成了纵横交错立体型开放式的大交通框架。

(3)四大旅游集聚区各具特色

   目前来看,苏州已经形成了“四大旅游集聚区”的空间布局,分别是古城古镇旅游集聚区、环太湖-环阳澄湖旅游集聚区,环金鸡湖旅游集聚区,沿江旅游集聚区四个区域。各大集聚区中,古城古镇旅游集聚区,着重依托国家古城旅游示范区、世界文化遗产和水乡古镇申遗的优势,发展文化体验和休闲度假旅游。环太湖、环阳澄湖旅游集聚区,重点围绕生态、养生、运动、美食等优势,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环金鸡湖旅游集聚区,依托国家商务旅游示范区优势,重点发展会奖旅游产品,打造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商务旅游目的地。沿江旅游集聚区,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围绕江海主题、郑和主题、新农村主题等,发展乡村旅游、游轮旅游、生态旅游等特色旅游。这四大旅游集聚区对于带动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4)旅游业发展形式多样 

    目前,苏州正大力拓展各旅游形式及旅游新产品。从形式上来看,通过与苏州丰富的旅游资源相结合,逐渐衍生出文化旅游、乡村旅游、会奖旅游、研学旅游和特色旅游,并且都实现了一定的融合。特别是文化旅游,依托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发展非常迅速。而随着苏州商贸的不断发展以及举办会议的逐渐增多,会奖旅游等也逐步兴起。

      总体来看,苏州旅游业的发展优势明显,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比如部分旅游产品存在老化现象,对旅游新项目、新路线的开发力度不够,在对旅游产品的整体宣传上还有待进一步增强。以苏州园林为例,苏州园林名闻天下,是苏州的重要名片,很多游客也正是通过苏州园林才对苏州有了初步的了解,如何在旅游宣传中将其他旅游资源与苏州园林进行整体有效宣传将是重要方向。

2.2.2苏州星级饭店经营状况分析

  苏州地处长三角,毗邻上海,区位优越,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经济实力雄厚,商贸活动发达,截止2015年底,苏州共有星级饭店101家,其中二星级饭店有6家,三星级饭店28家,四星级饭店39家,五星级饭店28家。

2015年苏州星级酒店市场营收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

  从2015年苏州星级饭店营业收入的额趋势来看,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从一季度的9.27亿元上升到四季度的11.25亿元。

2015年苏州星级酒店房价和出租情况

 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

  按酒店星级分类来看,据国家旅游局发布的全国星级酒店统计公报,2015年度苏州酒店业平均房价和平均出租率如下图所示:

2015年苏州星级酒店平均房价及出租率

数据来源:国家旅游局

  从上图可以看出,苏州各星级酒店在2015年二季度和四季度的平均出租率总体上要高于一季度和三季度的出租率。其中二星级酒店全年平均的出租率是41.46%,三星为49.22%,四星为53.05%,五星为51.96%。

  从平均房价上来看,三星、五星酒店2015年呈现出一种上升趋势,特别是三星酒店,房价上升比较明显,从Q1的202.66元上升到Q4的235.35元。从平均房价的均值来看,二星是217.90元,三星是214.75元,四星是307.35元,五星是553.47元。

  据合纵酒店顾问数据:五星级酒店上,苏州2010-2015年的平均房价为555元,其中最高为2013年的587元,最低为2010年的529元。从增长率上来看,2010-2013年处于震荡上升趋势,2014年受国家政策影响,处于下跌状态,2015年止跌回升。出租率方面,五星级酒店2010-2015年平均出租率53.43%,其中最高为2010年的56.86%,最低为2013年的50.47%。从增长率变动分析来看,2010-2013年出租率处于震荡下行态势,2014年止跌回升。

  四星级酒店上,苏州2010-2015年平均房价312元,其中最高为2013年的322元,最低为2010年的286元。从增长率变动分析来看,2010-2011年震荡上行,2012-2015年增速呈历年略有下降态势。出租率上,2010-2015年平均出租率51.31%,其中最高为2010年的54.56%,最低为2013年的49.25%。从增长率变动分析来看,2010-2012年出租率处于下降状态,2013-2015年处于震荡上行态势。

  从上面数据可以看出,苏州高星级酒店业经历前几年的低潮期后,已于2015年开始呈现回暖态势。

2.2.3苏州旅游酒店业发展展望

  近年来,苏州经济总体上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2015年副省级以上城市经济排名中, 苏州GDP位列全国第七。根据苏州市发改委的目标,2016年苏州GDP预计将保持7.5%-8%的增长水平,而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这对于苏州进一步发展旅游业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而随着苏州与上海乃至整个长三角经济圈的联系不断密切,商贸往来的更加频繁,再加以各类会议活动的举办,对于进一步提升苏州的品牌影响力、提升苏州旅游酒店业的发展都有着重大的好处。

  从旅游资源上来看,苏州拥有丰富的资源。目前苏州已经形成了苏州古城文化游、环太湖休闲度假游、金鸡湖商务游、江南水乡游、阳澄湖度假游、长江福地游等六大板块的精品旅游资源,一系列特色游线和相关旅游产品吸引着众多国内外游客。在未来产品打造方面,通过全城联动,将六大板块整合起来,形成整体大景区,提供能全方位集观光、休闲、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精品,是苏州后期旅游业进一步发展重要动力。

  从酒店投资来看,苏州频繁的商贸活动、观光游客对于投资者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再加以苏州良好的区位优势、长三角经济圈便捷的交通,都是苏州吸引投资者进行投资的因素。同时,苏州在旅游项目和旅游产品上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不断挖掘新项目。比如实施全域旅游战略,打造精品旅游产品和创意项目,注重发展古城旅游和乡村旅游等,都是重要的举措。可以预计,苏州的酒店投资在十三五时期仍将进一步得到有序扩张。

   从旅游业与其它产业融合来看,苏州正在形成多业融合的发展格局,旅游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苏州历史文化悠久,有丰富的文化资源。通过传统工艺、戏曲、物质与非物质遗产等资源,开发互动体验类和创意创新类旅游产品,对于进一步推进文化旅游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苏州还有一批特色景观旅游镇村、休闲观光农业景点等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这对于苏州后期推进乡村旅游业发展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从特色旅游商品来看,苏州以非遗传承和“苏作”手工艺为基础,开发特色旅游商品,可进一步推进购物旅游业发展。同时,苏州在体育健身、养生度假、房车露营、低空飞行等其他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上也有一定的发展潜力。

  从宏观政策面上来看。国家政策上,近年年国务院一直大力提倡旅游业的发展。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游达40亿人次,人均出游接近3次,旅游已成为居民日常生活的必要组成部分。在出游方式上,自助游超过85%,自驾游超过60%,旅游已经走向大众化、生活化、休闲化。

  在今年三月召开的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明确提到了“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加强旅游交通、景区景点、自驾车营地等设施建设,规范旅游市场秩序,迎接正在兴起的大众旅游时代”。苏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必将进一步促进苏州旅游业的发展。地方政策上,苏州近年来出台了《关于促进苏州市旅游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通过多方面多措并举、群策群力的方式大力推进苏州旅游业的进一步改革和创新。

  综合以上分析,随着苏州旅游业酒店业的逐步转型,以及新旅游项目、新旅游发展形式的逐步开拓,可以预测,苏州旅游酒店业在未来仍将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