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只应向好,这是良好愿望;再一句只能向好,这是过分评估;最后是只会向好,这是发展态势。
中国旅游面对的问题,不在今天,而在过程。
2022,胜利在望
中国现在已经完全国际化了,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也不能妄自菲薄。
景区仍是中国旅游者消费的主体,是发展的重中之重。重中之重的主体我们应该怎么看,怎么重视?
亲子游是以“子”为根本,以“亲”为纽带,以“游”为载体,核心在“子”。我们研究了半天,不研究“子”,老研究怎么挣钱、谁花钱?显然从根上就错了。
这三年里我瞪着眼看到泡沫的形成。
酒店已经不能再被简单定义为住宿机构,而是正在成为以文化性为特点,以超越性为本质,以住宿为主的综合性服务企业。
旅游在我国是一个6万亿产出的产业,是国民经济一个巨大的消费领域。
旅游文化的提升成为潮流,文化市场的培育侧重旅游,有空学学文化,琢磨传统文化与当代旅游的深度结合。
传统的旅行社还守的住吗?谁要坚守传统谁就灭亡。旅行社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没有真正完成向新型的转化。
古城、古镇、古村,古城存十、古镇存百、古村存千。成片保留的传统建筑,体现传统文化风貌,展示传统文化方式。
省级旅游集团不能只局限于做项目。第一要做目的地,发挥优势资源的整合;第二,存量资产证券化、增量资产平台化。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并在短短几年之中受到世界范围的呼应,固然是经济的力量。但是从长远来看必须强化文化的力量,尤其是传统文化的力量。
旅游项目是长线投资,长远回报,不需要大规模资本运作,但是需要精耕细作。旅游发展不需要政府主导,需要市场主导。
现在第一个不投旅游的原因已经基本存在了,短平快的投资项目太少了,所以很自然,长线投资的项目投资商也要开始干。
实际上宗教资源更多的是一种文化资源转化成旅游资源,在市场上体现出来。这个事情总体来说不应该否认,是个好事。
小费不小,是百年大计,中国人出国大把的小费已经给出去了,也培养了国人新的消费习惯,我们把这个视之为一种文明,怎么回来就不行了呢?
发展是硬道理,不发展也是道理,硬发展是没道理,巧发展是真道理,市场是根本道理。
全域旅游的影响评价制度三个方面:政府评价官对官,企业评价民对官,消费评价民对民,把这三个细化了。
以此新年三题,祝愿老年人好吃懒做图舒服,中年人好玩玩好知快活,青年人娱乐刺激求极限。
2016年总体感觉是眼花缭乱;2017年有几个方面需关注:人口红利、资源红利、加入世贸组织之后的市场红利。
在当下行业投资回归理性的形势下,我们能忽悠谁呢?忽悠旅游者吗,可是旅游者是不听我们忽悠的,他们只看你的产品。
总体而言,我们要追求这样的链条式发展,露营行业的发展说到底两句话,培育新型生活,追求国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