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两会,这些文旅提案你最看好哪一个?

迈点网 · UKI · 2021-03-09 08:48:19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两会”委员们纷纷对旅游行业建言献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文旅行业受到重创的新冠肺炎疫情大暴发背景下,2021年伊始,中国旅游却预示出巨大的潜力,就地过年带动了“本地游”“周边游”,“赏花游”热度暴涨280%,春节档电影创下票房新纪录带动区域游……文化旅游业迎来了至关重要的发展期与变革期。

“两会”委员们纷纷对旅游行业建言献策,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政策带动旅游业深化复工复产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多项政策并举,旅游业复苏有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发展健康、文化、旅游、体育等服务消费;鼓励企业创新产品和服务,便利新产品市场准入,推进内外贸产品同线同标同质;保障小店商铺等便民服务业有序运营;运用好 “互联网+” ,推进线上线下更广更深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舒心的服务和产品;引导平台企业合理降低商户服务费;稳步提高消费能力,改善消费环境,让居民能消费、愿消费,以促进民生改善和经济发展。

迈点点评:2020年爆发的疫情对酒旅业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尽管当下酒旅业正处于复苏阶段,但是仍需要来自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帮助。因此,大力发展经济,运用互联网科技,并且不断的提升消费环境等正是为酒旅业创造良好的发展基础。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将推出国际旅行健康证明

为恢复旅游促进经济,多国考虑推出“疫苗护照”。 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上宣布,将推出“春苗行动”,积极协助和争取为海外同胞接种国产或外国疫苗,下一步还准备在具备条件的国家设立国产疫苗地区接种点为周边国家有需要的同胞提供服务;与此同时,中方将积极推进健康码国际互认工作,推出包含上述信息的中国版国际旅行健康证明电子文件。目前中方已通过双边渠道向有关国家提供具体设想、技术方案和二维码识读验真所需的电子公钥,并就此与相关国家保持沟通。

迈点点评:伴随着疫苗的研发和使用,境外游停滞的困境或将被打破,全球范围内的酒旅业在更加安全健康的环境中正在面临全面复苏。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旅控集团总经理黄细花:加大对旅行社扶持

黄细花指出,据文旅部数据,2020年第四季度全国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6266.38万/人天,同比减少56.26%。2021年春节“旅游黄金周”旅行社普遍面临几乎“0业务”、导游人员“0团带”的困境。当前旅行社行业仍处于艰难复苏的环境,恢复进程明显滞后于其他产业。

为缓解旅行社经营压力,支持旅行社复工复产,黄细花的建议包括:延长减免社保费用政策、给予纳税补贴、推出稳岗政策、推出融资政策、对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进行深化改革。

迈点点评:疫情对酒旅业的冲击至今并未消弭,尽管境内游正在稳步回升,但是酒旅相关企业依然面临较大困境。政策的支持和保障更有利于酒旅相关企业实现新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张泽熙:设立“中国旅游日”为法定假日

张泽熙多年来一直非常关注徐霞客游线建设,今年全国两会上,他建议重点采取“一日一文一线”三个措施进一步弘扬霞客文化。其中“一日”,即争取“中国旅游日”成为法定假日。2011年,国务院将《徐霞客游记》开篇之作《游天台山日记》中的第一个日子——5月19日定为“中国旅游日”。

“这一日只是宣传推广日,不是法定假日。虽然过去的10个中国旅游日都有不少优惠活动,但不能放假旅游,民众的获得感就不强。”张泽熙说,如果“中国旅游日”放假,会让民众对假日的由来有更深入了解,从而推动徐霞客精神高效传播。

迈点点评:疫情让人们意识到了出游的重要性,对于当下经济环境来说,酒旅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了人们的情感需求,更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全国人大代表、肥东县总工会兼职副主席李小莉:春节假期从7天延长到10

“若假期延长到10天左右的话,人们可以更加充分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获得与家人团聚的温暖,同时也能缓冲一下各方面的交通压力。”李小莉表示,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但在春节现有的七天假期里,很多漂泊在外的人除去来回的奔波,真正能够与亲戚朋友团聚的时间并不多,因此延长春节假期非常有必要,而假日经济还能拉动内需——延长春节假期可以有力促进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从而促进经济的增长。

迈点点评:留地过年成为2021年春节的关键词,在积极防疫的同时我们也认识到了春节对于国人的重要性。延长春节假期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还可以进一步拉动春节消费。

全国政协委员、中信资本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张懿宸:建议公募REITs延展到持有型优质商业不动产领域

张懿宸具体建议有五点:其一,建立和健全商业不动产REITs的体制机制,在鼓励自持型优质商业不动产作为基础资产通过REITs市场释放流动性的同时,通过严格监管防止资金变相流入住宅开发市场;其二,建立商业不动产基础资产的估值标准、准入机制以及信息披露机制;其三,建立税收穿透机制并出台相应税收政策以驱动商业不动产REITs发展;其四,健全投资者保护机制,建立外资准入政策,吸收长期资金进入商业不动产REITs市场;其五,借鉴新加坡等海外成熟REITs市场先进经验,助力我国商业不动产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迈点点评:在疫情冲击下的各个行业均面临了不小的资金难题,投融资也正在成为行业常态。延展公募REITs或将为行业解决经营难题提供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02构建区域化旅游经济圈

全国政协委员、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李修松:将长三角打造成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李修松说,就旅游业发展来说,安徽在长三角区域山水、人文旅游资源上有很大优势,潜力巨大,安徽要利用资源提高旅游的质量,包括发展智慧旅游,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打造更有吸引力的旅游景区,把长三角乃至更远地区的客源大量吸引过来,从而带动一系列产业的发展。长三角在旅游领域实现更高质量的一体化发展,需要按照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来进行规划。

迈点点评:区域旅游一直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课题,而靠近长三角的各区域则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如何运用自身资源,完成地区—长三角的链接,或将是长三角周边地区将要考虑的重中之重。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豫剧院院长李树建:构建古镇旅游经济圈。

建议建常香玉、马金凤、杨兰春等戏曲名家古镇和旅游景点,用戏剧大师名字的影响力宣传我们河南、宣传黄河文化——豫剧本身就是黄河文化。除了发展旅游,更能构建古镇旅游经济圈,增强古镇旅游的吸引力,同时增加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率。

迈点点评:对于旅游古镇经济而言,传统文化是其发展根基,依托传统戏曲文化,不仅可以强化古镇的旅游属性,还可以进一步弘扬传统文化。

全国政协委员曹晖:加快我国红色旅游内循环 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曹晖表示,我国正处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旅游业在消费领域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把加快我国红色旅游业的内循环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他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将疫情以来各地政府发放的部分补贴,作为推动红色旅游业内循环的专项鼓励。二是把鼓励离退休企业职工的红色旅游放在重要的位置。三是积极落实和鼓励带薪休假制度,以红色旅游营造全民内循环旅游的浓厚范围。四是加强旅游业数据库建设,为科学决策提供权威性的数据支持。

迈点点评:红色旅游是我国的特色旅游项目,其依托中中国特色建设道路而发展起来的旅游文化,在当下以大循环为主体的现状下拥有良好的发展时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长江航运集团董事长张锐:加大对长江邮轮旅游产业的扶持力度。

长江邮轮旅游是中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旅融合、文旅融合发展的样板。为推动长江邮轮产业健康发展,促进长江经济带和长江旅游事业繁荣稳定,建议加大对长江邮轮企业的政策扶持力度,同时切实加大对长江邮轮运力管控力度。

迈点点评:邮轮旅游是酒旅业的重要展现形式之一,伴随着后疫情时期的到来,邮轮旅游在经过一年的停滞之后亟需新的鼓励政策迎来良好生机。

全国政协委员、洛阳师范学院校长梁留科: 建议西安、洛阳、郑州等“抱团”打造黄河古都旅游带

梁留科认为,全方位打造黄河古都旅游带是重要抓手。郑州、洛阳、开封、安阳等古都富集黄河文化遗产,历史遗址、博物馆、文化馆、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等文化载体资源丰厚,旅游发展基础较好,经深入精心策划设计,更易开发出国内外市场认可度高、影响力大的精品旅游线路。建议从五个方面着手,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古都旅游带。

迈点点评:区域旅游并非独立发展,以文化为中心的交融可以有效的在城市之间完成链接,从而达到1+1>2的效果。

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规划建设大运河,发展特色文化产业。

朱晓进建议:要做好大运河整体保护、开发利用规划和建设控制性详规;加强运河文化的系统性发掘、研究;积极培育与运河文化相关联的创意设计服务、文化休闲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特色文化产业;以活动、赛事促大运河绿道建设和完善,扩大影响力。

迈点点评:建设大运河文化旅游廊道,不仅能将运河两岸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串联成线,成为展示运河流域历史文化的人文走廊、生态绿廊、休闲长廊,还能通过辐射以线带面,极大促进运河流域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

03 推动数字科技和金融产业服务旅游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教授张颐武:鼓励数智文旅科技应用,建议推广电子票证。

张颐武就以数字化方式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相关问题提出建议。他认为,国家应以技术实现文旅产业数字化,鼓励数智文旅科技应用,建议推广电子票证,实现无接触消费,并推动建立“人、证、票、健康码”四证合一的实名制观演行业机制。

迈点点评:疫情的爆发推动了文旅产业数字化的变革,“无接触旅游”正在成为新的关键词。

全国政协委员、网易CEO丁磊:推动数字文旅发展,打造沉浸式旅游范本

丁磊建议:搭建数字文旅合作服务平台,拓宽智慧文旅全产业链条,深化科技企业与文化文物单位、旅游景点等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打破数据孤岛,推动政企机构数据共享开放,打造一批“沉浸式旅游”范本项目,推动文旅产业转型升级;政府提供专项补助等多举措刺激消费,把数字文旅打造为疫后内循环新增长点。

迈点点评:新型文旅在于科技结合的同时正在打破原有的旅游模式,“沉浸式”成为科技旅游全新的展现形式。

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建议通过金融改革创新为旅游产业赋能

朱鼎健建议,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升级发展,目前的金融服务、金融工具已经不能满足新经济时代旅游业发展的一些实际需求,旅游企业普遍难获得持续的融资途径。通过金融创新模式为旅游产业赋能,加大支持力度,适当放宽上市条件,提高旅游企业上市比例。朱鼎健建议,针对旅游企业上市,政府给予更多的政策红利,助力更多优秀旅游企业冲刺A股IPO。

迈点点评:疫情的爆发给旅游企业带来较大冲击,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景区、旅游业开始进入资本市场。依托资本的帮助,旅游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或将获得显著提升。

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保障和支持甘肃敦煌文物科技创新

苏伯民代表说,我们聚焦古代壁画、土遗址、数字化等方面的关键瓶颈问题,积极申请承担了3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甘肃省政府已经批准敦煌建立“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的科技平台。以此为基础,我们也正在申请设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也希望国家在“十四五”科技规划中,将文物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给予充分保障和支持。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敦煌走向世界,让世界了解敦煌,不断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我们积极的贡献。

迈点点评:由于“保护难”、“展览难”等问题,以敦煌为代表的传统文化正在面临较大发展危机,但伴随着数字化的发展和变革,传统文化也在焕发新的生机。

04 助力乡村旅游振兴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旅控集团总经理黄细花: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建立乡村振兴学院

黄细花提议:要发挥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在全国创建一批旅游特色村庄并开发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乡村旅游产品。借鉴利用国债资金建设旅游基础设施等经验做法,加大对乡村振兴所在村旅游公路、旅游咨询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建立乡村振兴学院,培育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发动社会力量,特别是互联网新媒体策划公益活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迈点点评:乡村发展正在摆脱固有的发展模式,优质的大文旅项目可以为乡村起到提供良好的带动作用,不但可以传统乡村的传统文化,还可以解决乡村就业难题。

全国政协委员田静:让非遗技艺助力乡村振兴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项目云南省代表性传承人和云南省首席技师,田静表示非遗技艺应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乡村振兴,需要年轻人的回归。多年来,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乡村小镇青年通过学习传统技艺获得一技之长,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解决就业创业问题,助力乡村振兴。”田静说。

迈点点评:非遗文化是旅游业不可忽视的重要宝库,非遗文化中的很多手工艺作品在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不但可以提高非遗文化的知名度,还可以夯实传统技艺的本土传承能力,解决乡村青年就业难题,助力乡村振兴。

全国政协委员、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培养“绿领”人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刘永好表示,乡村振兴需要人才,人才匮乏和年轻人的流失是制约农村农业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因素。在乡村振兴的新格局下,对人才的需求从技术农民向更加多元的新农人方向发展,原有的乡村人才的培育模式需要拓展和升级。如何吸引更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如何培养更多元、更高级的乡村振兴人才成为当务之急。我们要储备更多愿意学习并从事“三农”领域工作的“绿领”人才,通过补贴和配套条件建设,实施“农业人才下乡”计划,吸引人才、留住人才。

迈点点评:人才是乡村发展的基础,优质人才可以在完成乡村振兴的同时挖掘乡村文化,形成良好的发展循环,并且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才助力。

 *以上内容综合整理自经济日报,北京青年报、网易财经、新华日报,中国新闻网、广州日报、中国经营报等平台。

3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