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澳县吴泽川:农文旅融合,在山海交响里的共富密码

迈点网 · 2025-11-21 09:54:30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县域农文旅的成功,不在于“资源有多好”,而在于“资源用得巧”。

现在,县域农文旅已成为激活乡村振兴、拉动县域经济的“核心引擎”,而如何突破“有资源无产业、有流量无收益”的困境,是众多县域面临的共同挑战。2025年11月21日,全国县域农文旅发展大会在文旅行业年度盛会「2025迈点文旅节暨最佳东方人才周」上隆重举行。

会上,广东省南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吴泽川以《山海交响,潮韵南澳》为主题,分享了其通过农文旅融合“四部曲”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经验。

269A4011-opq4137943839.jpg

图注:广东省南澳县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局长吴泽川

1、从沉睡资源到文旅资产

县域农文旅的核心竞争力,源于对本土特色资源的深度挖掘与高效转化。南澳县坐拥91.96公里黄金海岸线,头顶“全国和美海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首批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多顶“国字号”桂冠,其破局关键在于以“向海图强”为核心,将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为农文旅融合筑牢“硬支撑”。

一方面,南澳县摒弃“重开发轻保护”的传统路径,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让海洋资源成为“富民资本”。在能源领域,布局总装机容量119万千瓦的海上风电项目,累计发电量超30亿千瓦时,不仅为海岛提供清洁能源,更打造了“风车矩阵+游艇穿梭”的网红景观,成为游客必打卡的生态地标。在渔业领域,创新“风渔融合”模式,建成8万吨级通海型养殖工船与40口深水网箱,打造“移动牧场”——这里的海产品因“智能工厂化养殖”品质上乘,更能为游客提供“现场垂钓、即时品鉴”的沉浸式体验,让“看海、玩海、吃海”形成闭环,实现“生态保护+产业增收+旅游引流”的三重收益。

wps_doc_0.jpeg

另一方面,南澳县深知“乡村是农文旅的根”,通过盘活闲置民居与村级资源,让乡村从“旅游途经地”变身“体验目的地”。在民宿领域,培育出全国甲级民宿“环畅・浠汐里”与全国乙级民宿“岛留・九溪”,这些民宿既保留了海岛石屋、渔家风情的建筑特色,又融入现代舒适设施,让游客既能枕海而眠,又能感受乡村鸟语花香。在公共空间领域,建成全县最大村级会客厅“后兰村乡村会客厅”,集“游客服务、文化展示、村民活动”于一体,串联起周边村落的旅游节点,让乡村不再“散而乱”,形成“村景互融、客村共生”的新格局。

2、从单打独斗到多元合作共赢

县域农文旅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离不开创新的运营模式与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南澳县突破“政府主导包揽、企业单打独斗”的传统模式,以“多元合伙”为核心,构建“政府+企业+村集体+村民”的共建共享生态,让产业发展成果真正惠及每一位参与者。

南澳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打造覆盖“吃住行游购娱”的农文旅产业集群。总投资128亿元的26个重点项目相继落地,包括全国罕有的半山海景赛车场地——南澳国家级卡丁车营地、能俯瞰全岛风光的南澳航空体验中心、高端度假标配的洲际度假酒店,以及填补海岛商业空白的“海上东方广场”(南澳首座商业综合体)。这些项目不仅丰富了文旅产品供给,更吸引了高端客群与家庭游客,让南澳从“小众海岛”升级为“全域旅游目的地”。例如,西山四季田园(二期)作为广东首个海岛田园综合体,将“农业种植、亲子体验、研学教育”融合,成为家长带娃出游的首选,进一步拓宽了海岛旅游的客群范围。

wps_doc_1.png

另外,南澳县最具突破性的创新,在于建立“村民参与、收益共享”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专业运营团队+村民”的合伙模式,鼓励村民以闲置房屋、土地经营权、劳动力等资源入股,共同经营民宿、餐饮、农产品销售等项目。数据显示,这种模式让村集体收入年增长率达65%,超八成村民吃上“旅游饭”——有的村民开起民宿,有的摆摊售卖海鲜干货,有的成为景区讲解员,真正实现了“美了乡村、旺了产业、富了百姓”的目标。这种机制打破了“企业赚钱、村民受益有限”的壁垒,从根源上激发了村民参与文旅发展的积极性,让县域农文旅有了“内生动力”。

3、从单一观光到全域体验的升级

县域农文旅要摆脱“季节性依赖”与“体验单一”的困境,必须通过“旅游+”跨界融合,打造“月月有节、季季有赛、年年有约”的全域生态。南澳县以“海陆空”全方位布局为思路,让海岛旅游从“短期打卡”变为“长期流连”。

首先,南澳县依托滨海资源,将“体育赛事”与“旅游消费”深度绑定,近3年累计举办超70场高端活动,形成“赛事引流、旅游变现”的良性循环。例如,2025第七届汕头南澳越野挑战赛吸引了全国数千名跑步爱好者参赛,选手们在山海间奔跑的同时,也带动了酒店预订、餐饮消费;全国海洋五项赛、全国海岸赛艇冠军赛、全国冲浪锦标赛等赛事,则让南澳成为“滨海运动胜地”,吸引了大量年轻客群。这些赛事不仅通过媒体传播扩大了南澳的品牌影响力,更让海岛旅游突破“夏季旺季、冬季淡季”的限制,实现全年常态化运营。

wps_doc_2.png

其次,美食是文旅的“流量密码”,南澳县以“鲜”为核心,将海岛风味打造成“必带记忆点”。这里既有“生猛海鲜”如烤生蚝、清蒸石斑鱼、海胆、皮皮虾,让游客体验“现捞现吃”的鲜美;也有南澳炒冰、特色烧烤、头水紫菜、宅鱿、甘草水果等网红小吃,成为游客社交平台打卡的“标配”、。南澳县还通过“美食节”“海鲜市集”等活动,推动美食标准化、品牌化——比如“南澳烤生蚝”制定统一制作标准,“头水紫菜”开发真空包装伴手礼,让海岛风味从“街头小吃”升级为“文旅商品”,延伸了产业链条,提升了附加值。

最后,为打破传统海岛旅游“地面+海上”的局限,南澳县创新布局低空旅游项目,推出直升机观光、无人驾驶低空表演等业态。游客乘坐直升机,可俯瞰“山海相连、风车摇曳、渔船点点”的壮美全景;夜晚的无人驾驶低空表演,则以星空为幕,用灯光勾勒出海岛轮廓,成为海岛夜游的“新亮点”。这种“科技+旅游”的融合模式,不仅为游客提供了差异化体验,更让南澳在“县域农文旅创新”中脱颖而出,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

4、结语

在全国县域农文旅发展大会的舞台上,南澳县的实践证明:县域农文旅的成功,不在于“资源有多好”,而在于“资源用得巧”。其核心逻辑可总结为三点:以“生态优先”为底线,让资源转化不破坏根基;以“多元合伙”为机制,让产业发展惠及全民;以“跨界融合”为路径,让产品供给持续创新。年游客量超1000万、旅游收入40亿元、村集体收入增长65%的亮眼数据,正是这一逻辑的最佳佐证。

未来,期待更多县域能借鉴南澳经验,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路径,让“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书写县域农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