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条腿的鹅”说员工激励

迈点博客 · 闵长路 · 2012-08-16 09:32:03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激励的形式应多样。口头表扬、书面表扬,以至颁发小奖品乃至职务升迁等都可以,总之,要不拘一格。有的领导善于口头表扬,却忽视了物质激励,时间一久就落得个“口惠而实不至”的骂名。

  人事管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常给自己的属下一些激励,物质激励固然重要,但精神激励也不可或缺。工作热情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哪怕是领导的一两句鼓励的话语也常常能帮助员工树立自信心。反之,领导对员工的积极性长期熟视无睹,他的工作态度必将从积极变为消极。所以作为管理者,不要吝惜对员工的激励。

  不久前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则故事和我的观点有几分相似。在英国的一家餐馆里,一名厨师工作了三年,从来没有听到他的老板夸奖过他,心情十分郁闷。有一天,老板吩咐他做一道本餐馆的招牌菜——烧鹅。当侍者将厨师烹制的烧鹅放在他面前时,他突然发现这只鹅仅有一条腿,于是大发雷霆,把厨师叫到面前让他解释是怎么回事。厨师面色从容地说:“老板,鹅就只有一条腿。”老板大笑:“真荒唐,我从来就没听说过鹅只有一条腿。”厨师指了指窗外,窗外刚好有几只正在午睡的鹅,鹅午睡时总是收起一条腿。老板自然知道这个道理,他拍了拍手掌,鹅被惊醒了,放下了抬着的那条腿。老板得意地对厨师说:“怎样?鹅是两条腿的吧?”厨师不以为然地答道:“是啊,那是因为老板你给他们鼓掌了,他们才有两条腿啊。”

  从一名员工的立场出发,我们都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上级的认可,从而承认劳动的价值。这种正向的激励会不断地累加工作热情,增强员工的自信心,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如果领导从来不对员工的工作表现发表意见,员工就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对,为什么得不到领导的赏识?领导的冷漠就是一种负激励,它直接挫伤了员工的积极性。

  在宋朝的时候有一个老妈妈,跟他的邻居说,我那个老三在一个将军的底下打仗受了伤,将军亲自跪在地下替他扎伤口,说着,她就哭起来。人家问她:“你是不是被感动得哭了?”她说:“不是的,我的老大原来也在他手下,一受伤,将军就跪在地上替他包扎伤口,伤好后他奋勇地杀敌,结果很快战死沙场了。后来我那个老二又到他手下,又受伤,也是这样包扎的,也牺牲了。现在完了,我那个仅存的老三,看样子也快献身了。”可见激励的作用有多大?

  然而国内企业,尤其是老国企普遍是激励不足,昨天刚听到一位三明的同事向我诉苦,他的新领导一天在电梯里莫名其妙地把他训斥一顿,让他蒙受了莫大的委屈。这个其实就是缺少激励。激励的习惯是要从小养成的,可能是文化背景不同,西方从小对子女就有激励,所以长大以后就养成这种激励的习惯。

  有个专门研究非洲的猩猩的科学家珍古德,在她四岁的时候,有天下午不见了。她妈妈到处找她都找不着,几乎都要到警察局报案了。黄昏的时候,珍古德出现了,手上拿着两个鸡蛋,一身鸡毛,头上还有点鸡屎。“妈,我孵了一下午孵不出小鸡。”原来她在鸡笼里呆了一个下午。她妈妈一看:“啊呀!我的天哪!赶快洗个澡,我们吃完饭研究一下鸡蛋是怎么孵的。”吃完饭以后母女两个讲了半天也讲不清楚。毕竟她妈妈不是动物学家。第二天她妈妈亲自到学校里问老师,回来再告诉珍古德。那时候她才四岁,这种观念叫做激励。如果是你的女儿一个下午不见了,最后在鸡笼里找到了,那你女儿的小屁股就有危险了。这就叫做没有激励。

  激励的方式有很多种,激励的形式应多样。口头表扬、书面表扬,以至颁发小奖品乃至职务升迁等都可以,总之,要不拘一格。有的领导善于口头表扬,却忽视了物质激励,时间一久就落得个“口惠而实不至”的骂名。

  说到底,人人都需要激励;如果没有激励,谁还会干他所不愿干或不想干的事——譬如为他人挣钱这类事?阅读此文的不乏管理者,顺便提醒一句:别“吝啬”你的表扬!(博客地址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