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涌:月饼涉水,三大深不可测之处
而今的中秋月饼,商家卖的不是月饼,而是炒作、包装;消费者买的不是月饼,而是礼物、情谊。年年大战,战争中同时也演绎出了不少的“怪”现象,这些现象涉水之深深不可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首苏轼的《水调歌头》演绎的是一份中秋佳节的意境。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来临了,这个除了春节以外最隆重的节日,节未至,月饼大战已四处硝烟弥漫。古人怎么也想不到,原本一个寄托团圆的小小月饼,演绎到今天已经被世人演变成了“月饼大战”。试问问,有几位真正喜欢吃月饼的?一个中秋节下来你具体吃了多少个(盒)月饼?而今的中秋月饼,商家卖的不是月饼,而是炒作、包装;消费者买的不是月饼,而是礼物、情谊。年年大战,战争中同时也演绎出了不少的“怪”现象,这些现象涉水之深深不可测。
深不可测之一:张冠李戴品质难保障
只要细细看看月饼盒外包装,就不难看出,市场所卖的形形色色的月饼,真正的月饼名与生产厂家不属同一家,这种现象包括大型的五星级酒店亦不例外,包装上也许写着:某某大酒店月饼,而生产厂家标注的却是一家某某食品公司。这让消费者最为疑惑的是,一旦食品出现问题,我们是去找酒店方,还是食品生产厂?相互推诿、相互不负责任,那受伤害的最严重的不还是消费者自己。
更或甚者的是,在食品卫生乱象环生的现实社会里,所谓的食品公司或许根本就不存在,所谓的QS标识完全可能是商家自己伪造的。不是所谓的高星级酒店生产的月饼品质就真正能得到保障,还是多份小心,多份安全。
深不可测之二:低价高卖商家谋暴利
一团莲蓉、一个鸡蛋黄,同时融入一个事先设定好的月饼模型里面,就变成了成品,然后经过特质烘焙,一个所谓的月饼就这般新鲜出炉了。
莲蓉与蛋黄本身不是虫草、燕窝,其市场价值本来就不高,一个小小月饼本身原材料几元钱已经足够,但经过层层转卖,最后到消费者手里,这小小月饼身价已翻了何止几倍,甚者可能是几十倍、上百倍,其售价之夸张,让真正了解月饼生产内幕的行业人士足以膛目结舌。
深不可测之三:自我标榜促销卖包装
月饼大战演绎到今天,商家真正卖出的不是月饼,而是包装。所谓的包装分两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如何将自家的月饼在市场上进行推广,这点非常重要,推广得好,事半功倍,甚或成为当地的知名品牌。既然要推广,就离不开真金白银,而且所谓的推广费价格一定不菲;二是月饼本身的包装,这涉及自家的VI(形象视觉识别系统)及进一步的深化设计,一款赏心悦目的月饼包装,无疑给消费者一种视觉的冲击力,也更能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不管是推广还是包装,都需要大量的费用来支撑,费用从何而来?当然羊毛出在羊身上,取之于月饼用之于月饼,并且商家要为自己月饼的推广、包装后赚取钞票,这才是硬道理。
“钻石本身不值钱,但炒的人多了,也就变成了无价之宝。”这句话用在大战中的月饼身上在合适不过了。其实,作为一个民族节日,人们更希望将这节日氛围过得更浓郁一些、与亲人走得更近一些、月饼寄托的情谊更深一些。少些商业效应,也许这月饼吃起来会更香、更甜一些。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