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晏平:法国葡萄酒产区细述(六)

迈点网 · 2014-05-08 14:10:33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Cru Bourgeois "是波尔多左岸梅多克产区的一种分级制度,原意是“资产阶级”或者“中产阶级”,我们一般把Cru Bourgeois翻译成“中级酒庄”。

  中级酒庄Cru Bourgeois

  "Cru Bourgeois"是波尔多左岸梅多克产区的一种分级制度。Bourgeois的原意是“资产阶级”或者“中产阶级”,相对于梅多克的顶级酒庄(Grand Cru Classé),我们一般把Cru Bourgeois翻译成“中级酒庄”。

  梅多克地区除了61个列级酒庄外,还有约400个中级酒庄(Crus Bourgeois),这些中级酒庄质量较好,而且价格低廉。其有一些中级酒庄生产的葡萄酒可以与列级酒庄媲美,但是价格要实惠得多。这些中级酒庄有的是在1855年建立等级制度时,名声不够响亮,或者价格不够贵,因此没能入选为列级酒庄;有的是因为在1855年时,此酒庄尚不存在。中级酒庄是由梅多克地区葡萄酒的批发商组织评选出来的。

  “中级酒庄”这一称号于 2001 年初获得法国农业部认可。2003年6月法国政府终于评定公布了一份中级酒庄的分级名单,共分为三个等级:

  n 精选的中级酒庄 Crus Bourgeois Exceptionnels

  n 特级中级酒庄 Crus Bourgeois Superieurs

  n 中级酒庄 Crus Bourgeois

  这样,中级酒庄取得了正式合法的地位。

  小贴士:中级酒庄的发展过程

  起源

  在十二世纪时,商业兴盛的波尔多港口地区出现了第一批当时的资产阶级家族。当英法百年战争结束后,这些资产阶级家族就向法国政府请愿,希望获得一些特权,例如带剑的权利、拥有私有庄园等。他们由于长年经商获得了不少财富,这些资产阶级家族得以购置了自己的产业,也开垦了不少葡萄园地,逐渐地这些庄园就被称为 "Cru Bourgeois"

  分级的成立与发展

  1855年的梅多克顶级酒庄分级仅列出了61家酒庄,但是整个梅多克地区有近千家的酒庄,所以1932年经由波尔多商业与产业委员会和吉洪德县农业委员会制定出另一套称为"Cru Bourgeois"的分级制度,而且挑选出444家酒庄;其中又可分为:

  & Crus Bourgeois Supérieurs Exceptionnels (6家)

  & Crus Bourgeois Supérieurs (99家)

  & Crus Bourgeois (339家)

  但是这套分级制度当时并没有获得法国政府的认可,所以不能当做官方正式的分级制度。1962年梅多克区中级酒庄公会(the Federation of Médoc Crus Bourgeois)成立了,然而30年前选出来的会员酒庄里,现在只剩下四分之一;有许多会员酒庄因为经济问题和其他一些冲击(如1956年一场致命性霜害毀掉很多葡萄园)而消失了。公会组织了一些比较进取而具有竞争性的规范来要求会员们的酿酒水准,并于1966和1978年两度重新评定了会员名单;而且为了促进良性竞争,从1985年到1999年间举办了中级酒庄竞赛(La Coupe des Crus Bourgeois)。

  在法国政府正式评选中级酒庄名单之前,梅多克共有412家中级酒庄。这些酒庄分布在梅多克区的8个法定产区中,旗下拥有7,000公顷以上的葡萄园,占了梅多克区产量的一半。从1979年起,欧洲共同体法规允许1932、1966和1978年所选出来的中级酒庄在酒标上标示"Cru Bourgeois"字样,然而它依然没有得到法国政府的认可。

  在长年的多方要求和压力之下,法国农业部终于在2000年11月30日特別签署了一份行政命令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份行政命令授权以波尔多商业与产业委员会为主,及其他的吉洪德县农会、波尔多葡萄酒联合会、波尔多葡萄酒酿造同业公会等组织,由18位专业人士共同組成了评审委员会来评定官方版中级酒庄分级名单。评审的标准包含了酒庄葡萄园的地理条件、种植技术、酿造技术、装瓶狀況、品质稳定度、声誉等。总计有490家酒庄报名参加这次中级酒庄的评选。

  官方名单正式公布

  2003年6月底,在波尔多举办的Vinexpo酒展上,官方评定的中级酒庄分级名单正式发表了:共有247家酒庄入选,并且细分为精选的中级酒庄(9家)、特级中级酒庄 (87家)和中级酒庄(151家)。

  3)、波尔多右岸酒庄分级

  波尔多右岸是法国葡萄酒历史悠久的著名产区,可惜的是1855年当时却未列入分级之中,且当地一直没有属于自己的分级制度,使该区葡萄酒在与左岸梅多克竞争时相对弱势。

  右岸著名的圣爱美浓产区于1954年率先开始制定分级制度,并于1958年正式建立了自己的列级酒庄,分为“特等酒庄”(Grand Cru Classe)和“一级特等酒庄”(Premier Grand Cru Classe)两种,而等级最高的“一级特等酒庄”再细分成A和B两组,以A组的等级最高。

  值得一提的是,圣爱美浓的酒庄分级不同于波尔多其他的列级酒庄是永久不动的,圣爱美浓的列级酒庄制度规定,每10年为一周期,由专业委员会依照葡萄酒的品质、价格、葡萄园等条件,重新评估一次再做排名的修订,这样就迫使广大列级酒庄不断地提高品质和竞争力。

  1958年共选出12家一级酒庄与63家列级酒庄,1969年又修订了一次。1979年的列级酒庄修订一直拖延到1986年才完成,就在这一年,一等酒庄Chateau BeauSéjour-Bécot由于葡萄园扩充而被降级。

  另一个著名产区玻美侯是波尔多唯一没有酒庄分级制度的地区。它是波尔多红酒产区中面积最小的,它的产酒量只有圣爱美浓产区产量的15%,导致酒不但罕见而且昂贵。虽未有完整法定分级制度将此区列级酒庄一一列出,但位于其中的柏图斯酒庄(Chateau Pétrus)一直被视为一级特等酒庄。

  小贴士:正牌酒与副牌酒

  目前,波尔多的61个列级酒庄当中,多数的酒庄并不只生产单一品牌的红酒,为严格遵守等级制度要求,同时尽量扩大销售,各大酒庄纷纷推出了正牌酒和副牌酒。将被列级的品牌酒称为正牌酒(也称一军酒),而未列级或次一等的酒称为副牌酒(也称二军酒)。

  副牌酒(Second Vin、Secondary Wine或Second Lable)主要产自于:

  1、低龄葡萄树出产的葡萄酿制的酒。低龄葡萄树(不同酒庄对于低龄葡萄树的标准不尽相同,一般是10~15年以下)出产的葡萄用于酿造副牌。这些酒一般口味比较淡,也不够复杂。

  2、产于不同的葡萄园的葡萄酿的酒。一个酒庄有时扩大面积,但是为了保持质量,只用原来的葡萄园(是他们认为最好的葡萄园)来酿造正牌酒,以后购进的葡萄园都酿造副牌酒。

  3、葡萄分拣时,不够好的葡萄酿造副牌酒。

  4、发酵完成后,要进行一系列的品尝,感觉不够好的打入副牌的行列。

  有些厂家品质分得很细,除了副牌酒,还会有更低的三档酒。一般来说,副牌酒的待遇不如正牌酒,橡木桶也不全用新的,在桶里陈年的时间也不够长。除了葡萄的品质差异外,正牌酒和副牌酒在酿制过程中,葡萄品种所使用的比例也是有所不同的。

  副牌酒的产地、年份、气候和工艺水平与正牌酒是一致的,所以质量虽然稍逊色于正牌酒,但也比市场上普通的餐酒好得多。

  但是在市场经济的驱使下,许多大的酒庄都会并购其自身产地之外的小酒庄,这些酒庄或许处在其他产区甚至海外,所以与名庄酒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因为这些酒庄由名庄酒集团所拥有,为了提高销量,抬高身价,可能会以名庄的名字命名,但是这与那些正牌酒是有本质区别的。

  因为酒标上不会明确标出是否为副牌酒,所以分辨正牌酒还是副牌酒,需要我们多积累经验,甚至死记硬背了。

  波尔多五大名庄常见的副牌酒:

  副牌名称 所属酒庄

  Le Bahans du Chateau Haut-Brion Chateau Haut-Brion (红颜容)

  Les Forts de Latour Chateau Latour (拉图)

  Pavillon Rouge du Chateau Margaux Chateau Margaux (玛歌)

  Les Petit Mouton Chateau Mouton Rothschild (木桐)

  Carruades de Lafite Chateau Lafite Rothschild (拉斐)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