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润钢:中国酒店业如何冲破“边缘化”
一个好的酒店高等教育应该完成三个任务:第一,让学生了解酒店运营、具体岗位是怎么操作的;第二,让学生逐步养成在酒店工作的习惯和素养;第三,让学生了解酒店业最前沿的思维与创新。
北京首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润钢
(迈点网讯 陈俊波)3月25日,2014CHAT在北京隆重举行,迈点网现场做图文直播。北京首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润钢与凯悦酒店及度假村大中华区精选服务酒店副总裁严庆光进行了一场领袖对话。张润钢谈及酒店高等教育时表示,院校应该完成三个任务:第一,让学生了解酒店运营、具体岗位是怎么操作的;第二,让学生逐步养成在酒店工作的习惯和素养;第三,让学生了解酒店业最前沿的思维与创新。他还认为,中国酒店业普遍缺少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对中国酒店人来讲主要还是一种工具,没有形成一种思维或者指导思想。
以下是完整的对话实录——
严庆光:今天我能够与张总一起回顾十年前的往事感到万分荣幸,同时也感概万千。确实,十年前的中国酒店业没有什么论坛可言,不像现在甚至达到每周一个。当年浩华提出举办论坛时,我们向张总询问意见,他举双手赞成并提了几个要求:首先,要与时俱进;第二,必须从行业角度出发;第三,要从中国业主角度出发。我觉得这十年来,浩华在这一块做的还是比较好的。张总,你觉得呢?
张润钢:是的,做的非常好。
严庆光:确实,记得十年前,张总站在这里为第一届chat揭开了序幕。今天再一次在这里回顾,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在过去十年里,中国酒店业可以说是风风雨雨、起起落落,从高峰到低谷再反弹,整个过程相当坎坷。下面,也请张总回顾一下这十年来,作为一个行业元老,代表过政府,现在代表着企业,又身处于首旅,这么多不同的身份帽子,对过去的十年,有什么总结或感叹?
张润钢:首先想说的是十年前的那次论坛,它是我们两个人一起建造的。在过去的十年里,我们都分别离开了十年前我们所工作的单位,那时你在浩华,我在国家旅游局。但是这十年,有一个永恒不变的东西,就是我们每年都参加浩华的年会。而且在会上,我们都要露面、讲话。由此我们可以知道,浩华始终没有忘记我们这些老朋友,这让我们感觉到浩华是一个重情义、有魅力的公司。所以,谢谢浩华!过去十年,浩华为中国酒店业做出了各种各样的贡献。
至于对中国酒店在过去十年的回顾,我想一言难尽吧,时间有限,说不了太多。第一,过去十年里,中国酒店业在规模上获得了非常大的发展。第二,中国酒店整个行业里,经济型酒店异军突起,为中国酒店业提供了很多可以借鉴的经验,它的成功不仅体现在行业本身,也包括资本和整个企业的经营结构以及商业模式等等,我觉得这个经验是很丰富的。当然,这十年也积累了不少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酒店业确实也没有太多的亮点可以拿出来讲。
严庆光:除了亮。
张润钢:除了亮,那就是问题了。中国酒店业在过去十年里,虽然投资发展很迅速,但质量确实很低。幸亏每年有浩华的年会,可以起到一点纠偏的作用,否则后果就不知道是什么样的了。另外,中国酒店业过去十年创新不够。最近这几年风靡整个酒店行业的收益管理实际也不是酒店首创的,是航空业首创被酒店业借鉴过来的。所以谈起过去的十年,心情还是比较沉重。这十年,是中国酒店业加速在整个社会经济中被边缘化的十年。当然,在未来的十年或者更长的时间里,是不是所有酒店行业要共同努力,极力从边缘化走出来,这是我们接下来要思考的。
严庆光:谢谢张总。其实我觉得中国酒店业确实在不断面临着各种挑战。经济型酒店的快速发展和飞速崛起,在2005年我们还没看到这些。2005年没有人想到哪家公司可以开500家酒店,这些经济型酒店对中国本土的很多二、三、四星级酒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您对我们面临的各种挑战,尤其是我们最新面对的挑战,怎么看?
张润钢:我估计主持人肯定会提这个问题。最近参加几次业界论坛,大家和我谈得最多的两个题目:一个是“国八条”,一个是“霸王条款”。感谢严先生,今天没问我“霸王条款”的事。
严庆光:还没问呢。
张润钢:确实,从去年起,“国八条”出台以后,客观的说,整个酒店业,包括餐饮业都受到了一些影响。就全国数据而言,酒店业的收入跟整个利润,还是保持一个低位运行的状态。行业里现在在整个经营市场上,确实存在一些困难。但是作为业界人,我们还是要比较清楚和理性地看待这个问题。刚才我也谈到,过去十年乃至更长的时间里,中国酒店业包括餐饮业的投资呈现出了非常大的非理性,整个消费市场、消费结构也呈现出了很大的非理性,这些东西是不可持续的。所以从短期看,“国八条”利空;从长期看,“国八条”利好。我觉得“国八条”特别是一些相关措施,对于优化产业结构,对于以市场为导向的投资价值取向,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从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来看,它的作用还是积极的。当然,短期内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克服。
严庆光:毕竟是政府出来的人,讲话还是比较中立的。
张润钢:我从参加工作起到现在,始终是酒店人。
严庆光:我觉得你作为酒店人,就不要老生常谈了。酒店投资与开发,接下来有两天的时间可以好好地讨论。你有一个很大的职位,作为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的首席顾问,为教育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我觉得教育对酒店行业来说,可能是最大的一个瓶颈。在行业中,您非常关注教育,那么您是怎么理解,中国酒店如何面对人才短缺的,您看教育有什么办法可以去应对?
张润钢:我一直持一个观点,就是中国从酒店形成产业最近这三年,中国的高等教育是失败的,而且是彻底的失败。我在洛桑有一段学习的经历,结合那段经历,我觉得一个好的酒店高等教育应该完成三个任务:第一,在4年或长或短的时间里,让学生了解酒店整个运营、具体的每一个岗位,或者绝大多数岗位到底是怎么操作的,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这个是在学校阶段必须完成的;第二,也是更重要的,就是在学校期间,通过潜移默化的校园管理和其他管理方式,让学生逐步地养成一种在酒店工作的习惯和素养。这两个是目前中国高等教育学校都没有注意到的,或是没有意识到的。好在中瑞酒店管理学院经过几年的工作与摸索,在这两方面确实独树一帜,我觉得代表着中国未来酒店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第三个是更高层次的,就是在学校期间,除了让学生学习基本的知识技能以外,还要尽可能地了解整个行业最前沿、最前端的一些思维、思考、创新的东西。我觉得中瑞在这几年至少在前两个方面的成果明显区别于中国其他高等酒店院校的职业教育。所以我觉得,中瑞未来的发展还是蛮有希望的。
严庆光:但愿可以带领更多中国酒店教育院校的崛起。
张润钢:但愿如此。
严庆光:我们时间有限,现在有广大业主在这,您可不可以为酒店业做些展望。作为酒店人,也身为各个不同帽子的领导者,您觉得中国酒店业短期、中期会有什么巨大的改变,或者需要关注的东西。
张润钢:从短期看,中国市场需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结构在变化,短期内酒店可能需要重新研究市场、大众需求,彻底把不理性的消费需求挤掉,然后根据对市场的判断,重新定位自己的产品供给,这是短期的工作。中长期的工作,刚才讲到的酒店投资,酒店未来的发展会有一个新的变化,大的供给和产业结构在调整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机会。而这些还是从传统层面而言,对于中国酒店人来讲更重要的是要研究、思考新的课题。我们可能已经注意到,刚才讲到中国酒店业这十年是不断被边缘化的十年,而与此同时,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国际上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在发展。但直到今天,中国酒店业仍然缺少互联网思维。现在,互联网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已经开始整合金融业、商业和制造业。但是,互联网和中国酒店业到底是什么关系,现在进行这一方面的思考非常少。互联网对中国酒店人来讲主要还是一种工具,没有形成一种思维或者指导思想。我觉得,这可能是中国酒店人未来十年里,或者5年里需要破的一个很大的题目。
严庆光:你觉得它是一个威胁吗?
张润钢:我觉得既是威胁又是机遇,就看我们怎么去应对。包括对大数据、移动革命、互联网的理解和应用,对这些前沿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手段所可能催生的机遇而进行的充分准备。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题目,需要我们认真对待。
严庆光:我们此次谈话临近尾声,感谢张总抽身支持参加这个论坛,谢谢!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