奚晏平:法国著名葡萄酒庄细述(二)
酒庄以超过千年甚至长达几个世纪的历史以及80余万公顷的葡萄园种植面积和46亿公升的葡萄酒产量,奠定了法国葡萄酒在世界上的经典声誉。
法国传奇酒庄
1、柏图斯庄 ——红酒之王
全称:Petrus
葡萄园面积:12公顷
葡萄品种:梅洛(95%)、品丽珠(5%)
平均树龄:42-45年
年产量:5000箱
酒的特色:酒色深浓,气味芳香充实,酒体平衡,细致又丰厚,有浓郁的成熟黑加仑子、洋梨、烟草,薄荷等的丰富香气。虽然单宁十分结实,但口感却如丝一般的香滑,回味若即若离,味觉十分宽广。
酒标欣赏:
Petrus在拉丁文中的意思是“彼得”,它是以耶稣的门徒圣彼得而命名的,大家在酒标上可以看到手握天堂钥匙的圣彼得。帕图斯不象罗曼尼·康帝酒庄的历史那么悠久,甚至到了1945年,它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酒庄。它近年来的成功全要归功于后天努力了。
Petrus这个名字出现于1837年,那时它在玻美侯(Pomerol)地区排在第4、5名的位置。1893年,位置提升到玻美侯的第二位,价格大概在梅多克区二等和三等之间。到了1925年,一位饭店的老板娘Loubet夫人购买了帕图斯酒庄以后才从根本上改变了它的命运——这要归功于她高超的推销手腕。Loubet夫人拥有本地区2家酒厂和当地一家饭店,是一个知名企业家,而她的弟弟是市长。Loubet夫人收购酒庄后就开始致力于打响它的知名度。首先是将价格提高,然后她将帕图斯介绍给自己的富豪朋友,从此帕图斯在法国高级社交圈内流行了起来。从此,帕图斯再也不是乡下绅士的代名词,而逐渐成为上流社会的饮品。随后,Loubet夫人决定进军英国皇室,因为只有得到了英国市场,才能有国际声誉。当伊丽莎白女皇二世订婚的时候,帕图斯成为了贵族们的杯中之物,从此跻身于在英国上流社会的名品行列。Loubet夫人在1947年女皇正式结婚大典时被邀为皇室的贵宾。由此可见,帕图斯的成名得益于Loubet夫人善于推销与长远见识,1961年她去世后,帕图斯由Lacoste、Loubet和Moeuix三个家族共同所有。其中Moeuix家族继承了Loubet夫人的经营作风,于60年代成功进入美国白宫,受到肯尼迪家族的赞赏。
柏图斯葡萄酒被公认为是梅洛(Merlot)红葡萄酒中最好的产品,也是波尔多红酒中最贵的、口感超级丰富集中的代表。 由95%的梅洛和5%的品丽珠葡萄品种酿造,有浓烈的黑果、咖啡和其它一些异域的风味。
在法国,酒庄名字之前通常会冠上Chateau一词,即“古堡”的意思——因为法国酒庄大多有一座美丽的大屋或古堡。在波尔多顶级酒庄之中,只有柏图斯庄没有冠以Chateau,而酒庄也没有漂亮大屋或古堡,只是一座小屋,帕图斯红酒的产量也少得可怜,因此其售价也是顶级酒庄之中最贵的。
柏图斯酒庄首先是品质取胜。而优秀的品质是来源于其对追求酿酒艺术的完美主义态度。柏图斯葡萄园的种植密度相当低,一般每公顷只有五千至六千棵葡萄树。每棵葡萄树的挂果也只限几串葡萄。以确保每粒葡萄汁液的浓度。摘择时全部统一在干爽和阳光充足的下午,以确保阳光已将前夜留在葡萄上的露水晒干。如果阳光不够或风不够,他们会用直升机在庄园上把葡萄吹干后才摘。摘择时他们会用上200人同时进行,一次性把葡萄摘完。在酿造的过程中,帕图斯也是与众不同。首先他们全部采用全新的橡木桶,在一至二年的木桶中陈酿,他们每三个月就换一次木桶,让酒充分吸收不同橡木的香气,这种不惜成本的做法至今仍无人能比。
在气候较差的年份他们会进行深层精选酿酒葡萄,因此会减产。为保金字招牌,某些不佳的年份甚至停产。例如1991年就没有柏图斯酒上市。如此严谨的态度,难怪被推举为“红酒之王”。柏图斯的特点是酒色深浓,气味芳香充实,酒体平衡,细致又丰厚,有浓郁的成熟黑加仑子、洋梨、烟草,薄荷等的丰富香气,虽然单宁十分结实,但口感却如丝一般的香滑,余韵若即若离,味觉十分宽广,尽显酒中王者个性。柏图斯目前无论从品质还是价格都凌驾于波尔多其它酒庄而成为名副其实的酒王之王。
2、罗曼尼·康帝酒庄—世界上最昂贵的葡萄酒
全称:Romanee Conti
葡萄园面积:1.8公顷
葡萄品种:黑比诺 Pinot Noir 100%
平均树龄:53年
年产量:450箱
酒的特色:产量极少,质量高,要配额,十分昂贵
酒标欣赏:
罗曼尼·康帝特级葡萄园隶属于禾斯.罗曼尼( Vosne Romanee ) 村庄,该村庄位于金丘北部的夜丘内( Cote De Nuits ),是十七世纪勃艮第公爵的打猎区,其后才发展为葡萄园,村庄人口数百名,大都与葡萄酒业有关,村里拥有7个特级葡萄园,15个一级葡萄园。其中最令世人瞩目的就是“罗曼尼·康帝”(Romanee Conti) 特级葡萄园。这个细小的特级葡萄园,也是最精华的葡萄园,可算是现时世上最古老葡萄园区之一。公元十二世纪就已广为人知,为当地望族——维基(Vergy)家族所拥有。1232年维基家族将这块葡萄园捐赠给附近的教会,此后四百年间这块葡萄园都一直是天主教的产业,酿出的酒都被神父与修士所享用了。1631年,天主教为筹巨额军费给基督教人士所发动的十字军东征巴勒斯坦的军事行动,就将这块葡萄酒园卖给高伦堡家族 (Koonembourg)。高伦堡家族同时也收购了临近的另一个葡萄园。历时四代之久,酒园于1760年再度易手,但这次却一跃成为全勃艮第地区最著名、最昂贵的葡萄园。后来这块葡萄园为康帝公爵所拥有。
后来康帝公爵将此葡萄园冠上了自己的姓,使“罗曼尼·康帝”这个名称流传至今。自从康帝拥有此葡萄园后,即视此园的葡萄酒为珍宝,除了供奉皇室外,绝不馈赠他人,甚至好友也不通融。在市场上“罗曼尼·康帝”更是罕见其踪影。但好景不长,康帝家族仅传园两代(32年后)至1793年,法国大革命浪潮席卷勃艮第,园主康帝公爵之子亡命海外,财产被革命政府没收。革命政府于1794年将酒园贱价卖给一位在拿破伦政府担任司库的银行家——朱利安.奥雅(Julien Ouvrad),他同时也在波尔多、勃艮第等地区拥有数个酒厂。
后来奥雅家族于1869年将“罗曼尼·康帝”葡萄园卖给一位在全法国拥有一流葡萄园,也是一位成功的酒商——杜奥.布克(J.M.Duvault Blochet),结果此园又一次回到行家的手里。自此,布克家族没有再将它转卖。在其后的日子里,虽因继承而经历多次分割,但最终还是分久必合。不过,在1942年7月,亨利.利莱收购了布克家族的一半产权,改由两个家族共同经营,且在1974年成立董事会统筹葡萄园的运营,避免被再次瓜分的命运。
土壤对葡萄的生长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康帝酒园位于山坡上,一旦遭遇连绵的阴雨天气,葡萄园中的土壤很容易被冲到坡下面去,而造成土壤的流失。因此一旦经过连绵的雨季后,康帝园的工人经常拿着铁锹和铁桶,把冲走的土壤搬回到园中,甚至从附近拉塔希(La Tache)园中借土。康帝园每公顷种植约10000株葡萄,年产量为每公顷2500公升,平均每3株葡萄才酿一瓶酒,产量低得惊人,也保证了它无与伦比的质量。
康帝园葡萄的栽种护理方面完全采用手工,不使用化学杀虫剂,尽量少使用其它化学方法。每年在葡萄成熟的季节,康帝园就禁止任何的参观访问活动,谢绝外人入园。葡萄成熟时,熟练的工人手提小竹篮小心地将完全成熟的葡萄串采下,立即送到酿酒房,然后经过严格的人工筛选,才能够酿酒。康帝酒酿造的时候不用现在广泛使用的恒温不锈钢发酵罐,而是在开盖的木桶中发酵,发酵过程中,每天将表层的葡萄用气压式的机器压入酒液,以释放更多的成分。所有葡萄酒都要在全新的橡木桶中陈酿,康帝园有自己的制桶厂,他们采购来橡木桶的辐板,风干3年后再经过特殊的低温烘烤后才进行制桶。
康帝酒具有变化莫测的香气——“有即将凋谢的玫瑰花的香气,令人流连忘返”,如此甘美浓郁的酒甚至在放下酒杯数分钟后依然齿颊留香。唯一令人头痛的问题就是价格,现在即便是1瓶1998年的康帝新酒也要2500美元以上,经过几年的酒全要在3000美元到5000美元之间。那些稀世珍酿更是天价。即便如此依然供不应求。为此,酒庄采用了一种搭配销售的方法,要买5瓶DRC出品的任何其它的酒,才能够买一瓶康帝,好在DRC所出的必属精品,只有在大型的葡萄酒拍卖会上才有可能见到其身影,一般的零售店里根本难觅其踪。难怪品酒家Robert Parker Jr.说:“康帝是百万富翁之酒,却只有亿万富翁才喝得到。”如果谁有一杯在手,轻品一口,无论从哪个方面讲,恐怕都会有一种帝王的感觉油然而生。
3、里鹏酒庄——葡萄酒大千世界里的奇迹
全称:Château Le Pin
葡萄园面积:2.08公顷
葡萄品种: 梅洛 92% , 品丽珠8%
平均树龄:32年
年产量:500-600箱
酒的特色:具有丰浓柔和而油润的质地和香味
酒标欣赏:
里鹏是当代波尔多乃至世界葡萄酒业的一个最触目的奇迹,是首个极具收藏价值的“车库酒庄”。
里鹏没有多姿多彩的历史,也没有宏伟的庄园城堡和辽阔美丽的庄园。八十年代以前仍是寂寂无名,面积只有一公顷的一小块葡萄园而已。当时的园主Laubie夫人将每年出产的葡萄酒以散装酒形式出售给酒商。但里鹏庄园位于玻美侯(Pomerol),离酒王之王——柏图斯Petrus不远,土质也与柏图斯十分近似。1979年经常饮用和购买里鹏散酒的酒商Thienponts父子慧眼识珠,看中了里鹏的先天之质。他们居然花下令人难以至信的一百万法郎买下了小小酒园里鹏。
Thienponts父子收购酒园后效仿柏图斯的成功之路(相信里鹏是第一个效仿柏图斯成功之路的波尔多新兴酒庄)。他们调整葡萄种植品种至92%的梅洛和8% 的品丽珠。种植密度和数量只有拉菲的一半。效仿柏图斯的酿造方式精工细做。1994年Thienponts家族又买下了旁边一小块约一公顷的小酒田,成为了今天两公顷的里鹏酒庄。
既然是效仿柏图斯,当然价钱也不会例外。里鹏一推出,即以玻美侯第二号价位上市,仅次于酒王之王帕图斯。而且价格上将其它同区名庄远抛其后,引来一片哗然和挖苦之声,当然也有不少的青睐。酒评界专家Robert Parker曾讲:“如果你只是为了好玩,同时想显示一下奢华生活的话,相信玻美侯乃至波尔多没有一款酒比里鹏更合适了。”法国酒评一号人物Clive Coates也认为里鹏是波尔多的明星,但不应是一颗超级巨星。然而,德国最权威的葡萄酒杂志《Alles uber wein》报道了一则由十位最著名的德国品酒师对由1979年至1990年和1992年的十三个年份的里鹏和柏图斯的蒙瓶试饮中,居然有九个年份由里鹏胜出。美国最权威的葡萄酒杂志《Wine Spectator》也经常对里鹏打出高分。近年来,里鹏的酒在亚洲市场越来越受到追捧,所以里鹏的货源十分难找,葡萄酒收藏家能存有几瓶已是非常少见,酒商拥有一箱里鹏也是很有实力了。
里鹏早期年份酒现在都大放异彩。1982年的十分优秀,1983年的高度匀和,1989年的极具异国情调。1990和1996年的酒是这10年来最好的2款酒了。它们款型上大相径庭,1990年的妖娆、流滑而诱人,1996年的则十分凝炼。
4、伊甘酒庄——1855年唯一特等一级酒庄(PremierCruSuperieur)
全称: Château d‘Yquem
葡萄园面积:110公顷
葡萄品种:长相思Sauvignon Blanc 20%; 赛美蓉Semillon 80%
平均树龄:40年
年产量:110,000瓶
酒的特色:新伊甘酒浓郁丰富,萦绕着蜜香、花香和优雅热带水果香气,品质独特;陈酿经年的伊甘酒具有香气甜美、层次复杂、浓郁醇厚、回味悠长的风格。
酒标欣赏:
伊甘酒庄位于波尔多南部索甸产区(Sauternes)的一座海拔250米的山坡上,在葡萄成熟的季节,这里的夜晚和清晨常常是浓雾弥漫,会使葡萄感染一种贵族霉,霉菌会吸取葡萄的水分而提升糖分;白天灿烂的阳光和凉爽的秋风又会抑止葡萄的腐烂,并高度浓缩了糖分。用这种葡萄酿造的葡萄酒色泽呈明亮的金黄色,常常会绽放出浓郁的蜂蜜、杏脯、桃子、菠萝、柑橘和榛果等典型香气,结构华丽,酒体丰腴。这种甜白葡萄酒又称贵腐酒,如果说干白是优雅的钢琴协奏曲,那么,贵腐类型的甜白则是一部雄浑的交响乐。
伊甘的葡萄园面积为110公顷,种植葡萄70万株,主要品种为占总量80%的赛美蓉(Semillon)以及20%的长相思(Sauvignon Blanc)和麝香(Muscadelle)。 根据索甸产区AOC规定,葡萄糖分达到210克/升的成熟度即可采收,而伊甘酒庄则要在340克/升的时候才会采收。由于生产条件苛刻,伊甘的产量平均每公顷只有900升(远远低于AOC规定的2500升),大约每7株葡萄所采的葡萄才能酿出1瓶、每1株葡萄才能酿出1杯。
在20世纪,共有9个年份(1910、1915、1930、1951、1952、1964、1972、1974、1992)因为葡萄品质不符合酒庄的要求,他们连一瓶酒也没有酿造,这就注定伊甘那金黄色的液体如同黄金一般昂贵。从1968年就开始照料这个酒庄的亚历山大·德 ·吕尔·萨吕斯伯爵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只有接受失去的一切,才能得到一切。
伊甘酒庄早在1855年的波尔多评级中,就被列为唯一的一个特等一级酒庄(Premier Cru Superieur),而我们所熟知的拉图、拉菲、玛歌、红颜容四大酒庄当时才不过被列为一级酒庄(Premiers Cru)。
伊甘酒庄历史悠久,1993年,酒庄举行了家族400年庆典。1593年12月8日,Sauvage家族协议授让了当时属于王室财产的伊甘酒庄。18世纪末,家族与LurSaluces家族联姻,后者延续至今,酒庄总经理现在就依然由A.de LurSaluces伯爵担任。
伊甘酒庄的创举是用贵族霉侵蚀过的葡萄酿酒。 1847年,庄主打猎迟归,错过了葡萄采摘季节,葡萄已霉变。庄主报着试试看的心理酿酒,竟然发现此酒口味更加甜美。从此,伊甘酒庄就故意晚些采摘,待贵族霉侵蚀葡萄后再酿酒。伊甘酒庄在历史上有两笔著名的交易:熟知法国酒的美国第二任总统杰弗逊的大宗订购,以及沙皇兄弟对酒庄1847年贵族霉酒的天价订购。
今天的伊甘酒庄规模仍旧与1788年相同,1968年,伊甘酒庄传到亚利山德尔·德·鲁尔·萨卢科斯伯爵手上。萨卢科斯伯爵精心管理酒庄30年,使古老的酒庄不断发展。然而,400年家族继承带来的纷争终于未能经受住现代商业的最后一击。1999年,世界著名的高档名牌经营公司——酩悦-轩尼诗-路易威登兼并了伊甘酒庄。这对萨卢科斯伯爵家族来说是件不幸的事,但从高档名酿管理现代化的角度来看,归并LVMH强化了伊甘酒庄在世界奢华品牌中的地位。
不管门庭如何变化,伊甘甜酒始终是大自然的杰作。大自然的赐予只是伊甘甜酒的第一步。最好的贵腐甜酒必须在贵族酶感染的葡萄汁浓缩到一定程度时才能采摘,而且完全是手工,只摘那些完美的葡萄粒。在收获季节,伊甘酒庄140名技术熟练的采摘工手提特殊设计的小木篮子在葡萄园中一遍又一遍地巡视采摘,每次只摘贵腐完美的葡萄,一般需采摘5到6遍,有时达10到12遍。伊甘葡萄产量极低,每公顷仅产900升酒,大大低于索甸产区规定的每公顷2,500升的产量。伊甘酒庄总是以此为豪,“每棵葡萄树只能酿一杯伊甘酒”。
葡萄采摘后在一小时内送到酒庄进行破碎,用特殊压榨机做3到4次压榨。与压榨酿白葡萄酒时,认为葡萄第一次榨汁质量最好的概念不同,压榨甜白葡萄酒的葡萄汁是 一次比一次含糖度高。所有的葡萄汁在全新的法国小橡木桶中发酵,同一天采摘的葡萄酿出的酒分别在橡木桶中培养6到8个月,在第二年春天进行第一次调配。经过品试和化验,将达不到伊甘标准的酒分离出去,然后将小橡木桶置入酒窖进行3年培养,每星期两次灌桶,补充蒸发的酒。3年中倒桶15次,最后是滤清。在装瓶之前作最后的盲品,决定那一年酒的风格后进行调配,最后装瓶。
如此精选优酿,使伊甘甜酒走出橡木桶时便闪烁着金光。新伊甘酒浓郁丰富,萦绕着蜜香、花香和优雅热带水果香气,品质独特。而伊甘酒的优异酒质在经过数十年的瓶中陈酿后更能显现出来。陈酿经年的伊甘酒具有香气甜美、层次复杂、浓郁醇厚、回味悠长的风格。伊甘贵腐甜酒耐久藏,历经百年而更甜美。由于甜葡萄需发酵温度低时间长,伊甘酒庄的酒要6年后才上市,例如,伊甘2001 年底推出的是1996年的酒。
在伊甘酒庄历史上,最著名的故事来自美国独立宣言起草人,第三届美国总统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杰弗逊是位葡萄酒爱好者,在美国独立后任职法国大使(1785-1790)期间,曾五访波尔多,考察著名酒庄,并购买、收藏许多名庄佳酿。他卸任大使时,将葡萄酒运回美国,并将一些名酒介绍给第一任总统华盛顿(GeorgeWashington),伊甘甜酒就是其中之一,这种酒随即成为华盛顿的最爱。当杰弗逊就任第三届总统入主白宫时 (1801-1809),他特地在白宫主宴会厅下面修建了酒窖,使葡萄酒成为白宫喜庆的组成部分。直至现在,标着“Th.J.” (Thomas Jefferson的缩写)的1784年和1787年的伊甘酒仍是拍卖市场上最有价值的收藏酒。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