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家模式给长租公寓带来什么启示?

迈点网 · 2015-08-05 09:15:34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无论长租和短租,房源获取是核心,后台系统是效率,和开发商合作把闲置的房源有效利用起来再出租,注定成为了趋势。

  途家CEO罗军日前发布消息,称新一轮融资为3亿美金,估值超过10亿美金,同时途家宣布进军C2C房源分享领域,并协同非标准住宅生态链上下游开展平台化合作。

  途家自成立一直以来都是围绕开发商的房源进行托管,自建线下团队做服务,从最初做度假公寓逐渐发展成做住宿分享网络平台,其商业模式也是在不断完善中尽管我们没有看到途家实际的年间夜数和收入,但是资本对于其短租和分享模式还是高度的认同。

  无论长租和短租,房源获取是核心,后台系统是效率,和开发商合作把闲置的房源有效利用起来再出租,注定成为了趋势。

  很多人会质疑,说长租和短租的人群完全不同,闲置的房源都是在旅游度假地,在城市中很多房源是满租的,很少被空置的,其实他们说得没错,这是关于平台的战略和策略问题,先做自己擅长的,途家的平台战略很清晰,充分利用了股东携程和罗军在地产行业的优势,从短租和开发商入手,因为在这个领域的确还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短短3年多,途家在线房源突破30万套,当然途家的野心并不仅仅做些旅游地的闲置房,他最终要玩的是C2C房源,也就是一个整正的短租和长租结合的C2C租赁平台。

  相对于短租公寓,显然长租公寓大家都处于摸索期,也是学门道、练基本功的阶段。这个阶段,普遍采用的经营模式是,先包租,再投资装修,然后出租。包租承担空置期租金成本压力,更大头的则是装修的大量资金投入,若出现装修超预算、工期延迟、招租不顺,则企业承担很大的现金流压力和经营亏损风险。受限于资金量及风险承受能力,各公寓品牌早期的房间数量拓展缓慢。其后几家公寓陆续获得风险投资,开始加快房源拓展,但他们同样很快发现,借助有限的股权融资,即使再加上较多的债权性质金融工具的使用,资金相对于自身对拓展速度的期望,仍然不够。

  之前分析了长租公寓,是个重投入,重运营、低毛利的行业,那么为啥那么多人都不顾一切地进入呢?我认为,租赁是个房产领域的一个入口,最终想实现房产从租赁-买卖-消费-金融整个闭环。在我看来,C2C是房子的一种产品和运营模式,主要是来解决消费这的痛点。C2C的消费者需要的是不一样的房子,需要有人情味的房子,而事实上,C2C的房源管理是相当难,品质也很难把握,还有诚信等问题。目前的房源量还无法真正支撑起一家特别规模的公司。基于以上观点,也最终导致长租公寓可以上线的C2C好房源并不多,也很难做出一个真房源大平台。

  在长租运营过程中,部分企业尝试轻资产的模式,通过开发商销售后物业托管。所谓托管,即上游持有房源(业主自持或上游房东包租),委托公寓品牌运营管理。一般来讲,公寓运营方会对装修设计完全掌控或具有较强的建议权,对租后服务则做完全掌控。托管的推行,主要取决于公寓运营方的品牌影响力和运营实力。途家通过和开发商合作,最终获取了小业主房源,通过房间内的软装和服务投入以及获客能力,把收入和业主实现五五分成。

  寓见和世联行的项目合作,优客逸家借助其在成都的绝对品牌地位,在托管模式上进行了较为深度的实践,青客也推出了业主装修服务支撑的计划,做得最为出色的还是You +,强品牌效应吸引了大量的开发商托管物业。应该说,途家在这点上想得很清楚,纯粹靠包租和房价差,这样的路肯定是难以长久的。用品牌和系统、服务标准、资本建立起的门槛,才是真正的门槛。

  据悉,途家也开始着手投资长租公寓运营公司和房产众筹,意图打通其产业环节,而搜房、爱屋纷纷从线上走到线下,成立公寓运营公司抢夺房源,看来,一场真正的C2C房源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迈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