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雳:公寓野蛮人来了!
长租公寓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真正的竞争还没有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野蛮人进来,大戏还在后头呢!
如果说十年前,那是经济酒店的春天,那么今天在资本的推动下,品牌长租公寓纷纷崛起,形成住宿业的一股新的力量。
2000年至2014年,我国经济型酒店行业的门店和客房规模持续扩张。2000年至2009年是经济型酒店发展的“黄金十年”。自2010年开始,经济型酒店增速趋缓,并逐渐形成寡头垄断的格局。如家酒店、7天酒店、汉庭酒店和锦江之星拥有较高的市场份额。2014年前十大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市场份额达到67.7%。
2012年至2014年,经济型酒店经历了出租率下滑导致的RevPAR下跌。租金(含水电)和人工是经济型酒店集团面临的两大主要成本,二者之和占营业成本比重超过50%。作为传统的连锁酒店,在经历了野蛮生长之后,已呈现缓慢增长态势,但他们在成本控制、会员制和差异化经营三大核心优势,同时他们的标准化管理、运营系统、完善的加盟体系,品牌溢价能力,具有天然的优势直接切入整栋式公寓领域。
如家酒店集团分离出来了逗号公寓,铂涛成立了窝趣轻社区,目前已经在广州、上海、北京布局,住友旗下的漫果公寓悄悄地在杭州完成了近1000间的规模,华住酒店集团更是大手笔,联合了IDG和红杉投资1亿美金给城家公寓,广州东站的项目即将开业,亚朵的公寓是最早开张的,在上海和开发商项目进行短中租的结合,维也纳不甘落后即将杀入公寓市场,一些在区域市场做得很有规模的酒店集团也开始试水,武汉纽宾凯酒店集团也宣布介入中高端长租公寓。
与此同时,房产中介行业利用门店和租赁信息的优势,也纷纷抢滩公寓市场,希望把租赁、资产管理房屋、房屋买卖之间形成一个房产O2O的闭环。而老牌的开发商万科也已经在广东打造自己的公寓,据了解规模已经过万间,超过了魔方。一手代理行-世联行一个月投资了两家公寓公司,易居中国也在公寓投资领域布局。一时间,公寓市场被搅得风生水起。
那么各家重兵云集的公寓市场,大佬们是否赚钱呢?答案是,大佬们整体亏损,而传统二房东整体盈利,那么差异到底在哪里?
从拿房的成本来看,大佬们和二房东处于同一个起跑线,甚至大佬们获取房源成本远高于二房东。比如,自如在上海获取房源,完全按照高于市场价格收,还得付出全佣,而二房东早期拿房已经有了积累,享受到了租房红利,在小区域市场形成一定的口碑和竞争优势。所以,大佬们拿房成本并没有优势,而实现快速规模化则是他们的要求,大象如何跑得更快,必须思考下。
再看看人房比,以分散式为例,传统分散型二房东1个人可以管20-25套(折算成50-60间)规模,5个左右小团队基本覆盖了200间房左右,武汉某二房东管理600多间房,只有7个员工,而大佬们数字目前在1:25-30,效率优势暂时没有被发挥出来。
再看看出租率,传统二房东出租率普遍都高于95%,而大部分品牌公寓在扩张期限,出租率大都在90-95%,个别还低于这个数字。
再看看回报率,传统二房东,比如三房一厅隔间,15-18个月收回所有投资,整栋式需要2.5-3年收回投资,而品牌长租公寓这个回报周期远高于这几个数字。
大佬们都亏钱,为啥大家拼命进这个市场呢?
笔者认为,房屋租赁作为最大的消费需求之一,未来的行业里会存在几个巨头公司,而目前普遍都处于小而散,目前的不盈利主要是受制于扩张速度和人才,规模效应无法快速体现出来,管理成本相对成为一个很大的负担,而自如和青客进入得早,现在他们都可以做到1:40-50的人房比,优势就非常明显了,随着发展,一年后公寓的格局还会发生更大的变化,未来都是以万间以上为单位了,野蛮人进场也是给现有的品牌公寓一种助推作用。
所以,长租公寓这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真正的竞争还没有开始,未来会有更多的野蛮人进来,大戏还在后头呢!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迈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