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龙福:如何提高经济型酒店核心竞争力
我国经济型酒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但在国内市场国际化格局的今天,要想持续获得效益,我国经济型酒店应尽快提升核心竞争力。
伴随着消费群体结构及消费者能力的上升,经济型酒店的设备设施陈旧、技术、管理落后,加上各种成本加剧,很多经济型酒店处在一个两难境地的十字路口;使其客房出租率也呈现下滑的趋势。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这些经济型酒店的自身核心竞争力不足,具体体现为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硬件档次、酒店文化和经营能力等方面,从而导致在日趋白热化的竞争中处于下风。面对此种情况,我国经济型酒店必须迅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以保证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完善酒店管理体系,提高管理者素质
1、提高管理者素质
在经济型酒店,管理者分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的素质提高体现在开发重要的管理及专业技术人才、参与有关重要顾客及顾客关系等的决策、与上下级交流信息,做到上下沟通顺畅、并通过绩效目标来分配资源给下级。高层管理者则首先确定经济型酒店的核心价值观、愿景和使命:其次要确立经济型酒店的战略目标,并进行总体的资金和资源的分配,确定总体的管理组织结构。最后,应与重要的外部各方沟通好,如政府部门、公众、终归要客户和股东等,以及保证重要高级人才的供给和效用等等。
2、加强授权赋能管理
经济型酒店要建立完善的授权制度才能实现授权,首先要有明确的责权利关系。明确规定员工的职责,并给予其履行职责所需要的权力,然后根据员工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工作效率对其进行相应的奖励或惩罚。其次要因事择人,视人授权。最后则要建立完善的控制体系。授权不等于弃权,管理者仍然保留指导权、检查权、监督权和更改权。对员工的授权方案可分为三个层次:1.员工建议权。员工最了解顾客的需求,在改进服务方面有最大的发言权。2.参与管理权。鼓励员工了解酒店内发生的事情,如销售、利润、新产品、服务和竞争以及发展情况,使员工对酒店业务有更多的参与,并懂得如何更好地参与。3.高度授权。员工可成立自我管理小组,管理人员和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工作目标,然后组员自己安排工作实施,完成任务后,自己分配奖金总额。要使员工能体会到工作带来的挑战性、竞争性和成就感。
二、提高硬件设施的档次,注重设施创新
1、建立经济型酒店自身的专业网络
经济型酒店必须建设自己的专业网络,并将自己的专业网络与全国旅游信息网和国际互联网链接起来,形成一个覆盖范围广泛、信息资源丰富、信息传递更迅速的服务体系,使经济型酒店在经营上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互联网的诞生使我国经济型酒店与发展多年的国外大型连锁酒店,在通过互联网吸引游客方面站在了竞争的同一起跑线上。而信息技术的进步、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将推动我国经济型酒店业向规模化、网络化迈进。国内旅游网,尤其是订房网络的蓬勃发展、上网人数的日益增多都为我国经济型酒店的连锁发展在科技方面创造了条件,扩大了网络订房的潜在客户群。
2、实现技术创新
技术创新具体指技术领先性、产品的设计开发以及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等方面。经济型酒店要实现技术创新,首先,可以从酒店的节能减耗入手,通过新技术来减少酒店的能源耗用,如水、电等,从而降低运行成本;其次,可以通过对客房产品进行设计开发,如原来的7天连锁酒店就有对布草的升级等;再次,酒店的技术创新要通过现代化的智能化管理,降低人力成本,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提高管理效益。智能化技术主要由以下三方面组成:通讯与网络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和楼层管理自动化系统。成本节约对经济型酒店很重要,上述系统中的节能和节省人力对饭店管理创新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很大帮助,因此要以经济型酒店管理的智能化为核心,实行我国经济型酒店的技术创新。
三、扩大酒店经营规模,实现连锁经营、集团化经营
1、实现经济型酒店经营连锁化
单体经济型酒店规模小、财力有限,势力单薄,客源没有保障,服务质量和水平都难以保证。发展连锁经营,可以使酒店有品牌、客源、管理质量保证,叉无须支付太多费用,连锁化经营可以使酒店做大规模,扩大市场影响力,拥有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带来的益处。
2、实现经济型酒店经营集团化
经济型酒店经营集团化是酒店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当酒店企业寻求更大的发展之时,扩大经济规模便成为其自然选择。集团化经营的优势主要体现为:通过规模经营来实现规模经济;充分发挥集团优势,实现集团采购和统一配送,并在市场、员工培训等方面资源共享,优势互补,降低经营成本,进行市场垄断,提高酒店盈利能力,并且规避了部分经营风险,其形成的规模效应无疑比单打独斗要强大得多;通过酒店集团化可以实现客源共享,强化品牌形象。以名牌效应和独特的文化理念获取客户的高认知度和高信任度,既赢得了稳定的客源市场,又做到了统一营销,节省了运营成本。
3、实现经济型酒店经营成本化
经济型酒店主要定位于中低端市场的价格敏感消费者,成本控制自然是酒店的首要任务。酒店可通过节能降耗等措施来降低运行成本,节能降耗首先体现在硬件设施的配备上,如灯具、床、桌椅等基础设施,在首次购入时应充分考虑性价比,处理好初期一次性购入成本和日后维修养护成本之间的关系。在提倡节约的现代社会,经济型酒店应提倡节约意识,宣传节约文化,通过酒店的规章制度,从细节着想,构建绿色、节能、环保的企业文化。另外,由于目前国内的大中城市房地产还在不断的持续升温,导致商业地产的价格节节攀升,而商业地产的租金是经济型酒店最重要的成本构成之一。恰当地选择区位可以降低酒店的运行成本,为酒店赢得竞争优势。因此,经济型酒店应综合考虑租赁、购买、改造的成本,充分考虑区位成本。
四、提高服务质量,完善员工激励机制
1、完善基于顾客满意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为使提高顾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经济型酒店必须全面提高服务质量水平,建立完善的服务质量管理体系。
1)为使经济型酒店的服务质量管理工作系统化,应设立质量管理组织机构。质量管理机构的领导应由酒店总经理选派并授权对饭店的服务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其工作直接向总经理汇报。质量管理机构还下设质量管理小组和质量管理员,从上到下形成质量管理的网络。
2)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系统,通过顾客满意调查、顾客投诉分析、员工调查和全面市场调查等来评价经济型酒店服务质量的高低,让酒店明白自身的缺陷,从而及时进行服务补救。
2、完善员工薪酬福利体系,完善激励机制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弗雷德克·赫兹伯格提出的。他认为,可以对员工产生影响的主要有两种因素: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因此,经济型酒店除了拥有能保证员工的基本生活、工作环境和上下级同事的关系这些保健因素外,还要能有让员工在工作中有成就感,能够晋升和更好的成长这些激励因素。要实现这目标,应该实现保健与激励相结合。
1)薪酬福利是影响员工满意度最直接的因素,它是员工工作回报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员工最为关注的地方。薪酬最直接表现形式是工资,福利则是员工生活方面得到的补偿和各项社会保障。要完善员工薪酬福利体系,除了工资的保证外,改善员工生活配套设施和员工保险、假期、医疗等福利项目也不可缺少。
2)实现保健与激励相结合。保健可以维持原有的工作效率,激励则可以促进人积极性不断提高,两者应互补共存。激励因素里有代表个人的成就、成长和晋升等因素,在经济型酒店的运用中可以实现对酒店员工的关怀激励、提升激励、休假激励和参与激励等。关怀激励是指经济型酒店各级管理者通过对酒店员工的关心和关怀,使员工的困难得到重视并有效解决,员工深感温暖,从而把酒店当作自己的归宿;提升激励是把那些工作成绩突出又具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的员工提升到更高一级的职位上的激励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员工的潜能,有效地留住人才;休假激励则是为员工提供带薪假期,让员工外出旅游或到外地酒店参观,从而加强酒店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激励是让员工通过合理化建议活动、员工经验交流会、与管理者对话等形式参与酒店管理,让员工产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从而将酒店作为个人事业的一部分。
总结:随着中国经济现在稳步发展,旅游市场的消费群体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经济型酒店如何在此时机进行修生养息,在突破企业发展瓶颈的同时进行自我核心竞争力创新的同时,学会如何抓住市场新机遇;中国酒店、旅游正面临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新转型时期,发展中端经济型酒店势在必行。我国经济型酒店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已经初步得到了社会和市场的积极反应,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但在国内市场国际化格局的今天,要想持续获得效益,我国经济型酒店应尽快提升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发掘自身的竞争优势,不断提高自身价值,才能够在竞争中持续发展,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迈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