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经济下 酒店营销将走向何处?

迈点网 · 2015-12-14 10:53:34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未来,营销工具及营销方式将愈发多样化,百花争艳之下,品质依然是制胜法宝。对自己的粉丝负责,才能永远赢得粉丝的认可。

  在刚刚过去不久的第十一届中国酒店业新发现研讨会上,酒店“营销”变革的主题被再次提起,其中“粉丝经济”成为时下的关注热点。微信会员引流、产品众筹等,均是粉丝经济下的产物。粉丝经济时代,酒店营销开始越来越关注忠诚会员的培养,并借力于互联网,同时打造线上及线下的粉丝群体。2015年12月10日晚8点,迈点热点话题微信群针对“粉丝经济下的酒店营销新策略”这一话题发起了讨论。

  讨论之初,有业内人士提供了一组其所在企业移动互联网平台与会员的部分相关数据,其中有个别门店的会员入住比高达95%,平均会员入住比在70%左右。根据迈点网在线上沙龙开始发起的调查来看,半数以上的酒店,会员入住占比在20%~40%之间,而占比达到60%~80%的酒店则不足两成。

  事实上,当我们站在时代的风口,讨论粉丝营销的时候,很难做到让每一个住店的客人都变成酒店的粉丝,我们究竟该如何理解“粉丝”这一概念?

  付刚:粉丝经济以社交思维为核心,是产品销售、传播、互动、分享等方面的载体,且无法脱离产品与服务的本质。

  我觉得先要纠正一些观念上的问题:

  1、不以达成交易为目的的粉丝营销都是耍流氓。

  2、粉丝经济不是传播思维,社交思维才是核心。无论是线上转到线下,还是线下转到线上,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客户习惯,一切利于、便捷于用户体验的转化都是必要的,而且是顺其自然的。当用户越来越理性,产品、互动、粘性缺一不可。

  3、“粉丝”不是一个新名词,以前叫回头客,后来叫忠诚度。粉丝经济这个名称是基于移动互联网这一工具或是消费习惯所产生的。一家连锁集团想要快速发展,根本在于订单支撑,只有“会员”才是品牌的说服力。

  李剑飞:一款产品的粉丝,例如苹果、小米的粉丝,这类人群根本就是其忠实客户。而在酒店,有类似的人群吗? 酒店要把一般的会员客户培养成为忠实的粉丝客户,这对酒店自身的要求是相当高的。产品的粉丝与产品自身的品牌有密切的关系,酒店也一样。品牌有一个重要的属性就是文化性,粉丝的一项重要属性也是文化性,两者相对应。有品牌就会有粉丝,酒店要做的就是如何擦亮自己的品牌。

  朱明:粉丝是一群特殊的用户,他们的“关注”行为,不仅仅是为了了解一家酒店,更有可能成为酒店潜在的购买者,或者是最忠实的购买者。经营粉丝,就是要无时无刻不进行“用户管理”,未来你能培养多少的粉丝,你就有多大的发展空间。

  尽管“粉丝”由来已久,但在现阶段,这一词汇中也增加了诸多互联网的元素在其中,网络的高传播度既为酒店提供了更多、更方便的营销渠道和曝光渠道,同时也向酒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顾客的可选择性增大,酒店要吸引顾客并达到“圈粉”的目的,关注的核心点应该放在哪里?

  谭自发:面对众多的选择,从长远来看,把线下实体做好更为重要!短期内靠贴钱吸引的粉丝不叫做粉丝,粉丝是自发形成的。

  吴迪:粉丝无关年龄层,关键一个字——瘾,这是粉丝经济的核心。小米粉丝会等在每周二的十二点,饭都可以不吃;苹果粉丝更是可以为了一部手机一次次地排队。我个人大胆预测,未来粉丝经济还是会回归到线下。

  付刚:我们要区分几个概念:

  1、是会员为王,还是会员为主?

  2、关注线上会员还是线下会员?这取决于客户习惯与喜好,要顺势而为。

  3、是酒店需要还是客户需要?说到这里不得不说到现在热炒的酒店智能化,发展智能化如果本末倒置,也就是一堆泡沫。理性才是关键词。

  李来宝:现在客户越来越网络化,哪里有优惠从哪里订。连锁酒店的会员和OTA互相矛盾,酒店对OTA又不能不依靠。携程、去哪儿在短短几年时间内,从酒店、景点的“寄生者”成长为行业老大,值得深思。这就是网络时代。

  谷帅:会员很重要是无需置疑的,大力发展会员是一个正确的道路,但同时,如果不能解决掉粉问题,就没有必要在这上面过分地浪费精力。

  OTA的发展、客户来源的网络化,让酒店的营销也变得越发多样化。而粉丝,作为与酒店品牌打造息息相关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主导着酒店的发展动向。在粉丝经济下,酒店营销会走向何处?

  付刚:粉丝经济是一种良好的营销手段,是对传统营销方式的一种颠覆,但是如果过分地营造一种概念,反而会让营销与产品本身越离越远。没有了产品本身做支撑,宣传就会失真,宣传效果也会大打折扣,粉丝用户就会认为这是一种欺骗,从而对产品产生抵触心理。

  悬在“粉丝经济”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背后是过度营销下的品牌危机。未来,更多的经济出路在实业。在移动互联网趋势下,要理性思考。携程,去哪儿等,哪一个不是资本泡沫下的产物,中国目前的资本有不健康的一面。美概股的破灭,将迫使移动互联网回归理性。

  余烨娟:关于粉丝营销的话题我发表一些看法——

  现在所流行的微信粉丝是有年龄区别的。年轻人喜欢的酒店如城市便捷、格子微、雅斯特等,其定位在20至30岁左右的消费年龄层,微信粉丝的转换率自然会高一些;但高星级酒店的定位大都在35岁以上的成功商务人士,这类消费者更看重的是服务品质,更偏向于传统。

  所以对于吸粉,我觉得应该因人而异、因地制宜为好,不要盲目地随大流。

  朱明:无论是打造庞大的粉丝团队,还是采取多种多样的方式,树立类似于明星效应的营销效果,无非是要引起广泛关注,强化粉丝粘度,但最终都有将粉丝转化为现金流才能发挥粉丝经济的最终效应。

  在现代人尤其是年轻人迷茫、焦虑、信仰缺失的情况下,粉丝经济正好弥补了这一群体的空虚状态,所以粉丝经济成功了。粉丝经济应借助于互联网或者其他工具进行粉丝的归类或聚拢,但终究还是要归于实体也就是线下。

  如付刚所说,粉丝经济是时代趋势,也是科技进化下的产物。但不得不承认,有部分酒店过度神化了粉丝的作用,过分依赖于互联网,反而忽视了自身产品的品质。未来,营销工具及营销方式将愈发多样化,百花争艳之下,品质依然是制胜法宝。对自己的粉丝负责,才能永远赢得粉丝的认可。

  最后,小编在这里对以下几位深夜奋战在微信上的酒店业同仁表示感谢,感谢你们的精彩论战,具体名录如下(排序不分先后):

  付 刚 雅斯特酒店集团市场总监

  李剑飞 成都飞博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总监

  谭自发 湖南华天国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品牌发展总监

  朱 明 江苏林克斯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吴 迪 丽联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

  李来宝 尚客优店长

  谷 帅 铂涛集团麗枫酒店店总

  余烨娟 南宁市王子酒店总经理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迈点网每周四晚八点“酒店热点话题讨论群”精彩论战。关注群主微信号:13968118403,发送“单位+姓名+讨论话题”即可加入我们。一起头脑风暴吧,为推动行业发展助力。如您有喜欢或者建议讨论的话题,也欢迎跟群主联系哦,感谢支持和参与!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