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传统酒店的危机与转型

迈点网 · 2016-03-28 09:39:59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魏小安结合数据和案例,分析了传统酒店的危机与转型方向。

  魏小安结合数据和案例,分析了传统酒店的危机与转型方向。

  【一】危机

  (一)简要回顾

  中国现代酒店业,自改革开放发端,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和国际接轨的阶段,引进外资解决建设资金的短缺问题,引进外方管理解决机制和服务问题。北京建国是代表。第二个阶段是自我完善和创造阶段,通过全面学习,中国的酒店不断得以提升,开始创造品牌,规模也不断扩大。南京金陵是代表。第三个阶段是全面国际化阶段,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竞争国内化,中国成为世界饭店大国,现在也正在积极走向世界。上海锦江是代表。

  另一方面,是市场的起起伏伏。1989年,迅速成长的中国酒店业第一次蹭蹬,短期内一片萧条,全行业都领教了市场的厉害,甚至发出了“与其自杀,不如自相残杀”的哀叹。1998年,第二次低谷开始,这是真正的市场发威,是蒸蒸日上的格局中迅速下滑。第三次下滑是2003年,非典肆虐,城市空空荡荡,酒店行业无以为继。第四次就是当前,是更深程度,更大范围的不景气。每一次都有原因,1989年和2003年是偶然因素,但1998年和当前的市场变化则是必然。供给膨胀,同质化强烈,但市场并不能同步生长,触发因素反映的是必然趋势。

  正是在市场的风浪中,行业在成长,也在逐步成熟。一个市场的成熟,基本判断有三条,一是形成比较完整的分工体系,二是供求关系大体稳定,三是创造和创新逐步产生。

  如果以此来判断中国酒店市场,第一条早就形成,但是到低谷时期就变化,甚至崩溃。比如现在大批高端酒店提出面向大众,说起来是放下身段,实则破坏了行业的分工体系,这不是行业之福。第二条是最具中国特色的,酒店的供求关系基本不是市场决定的,而是官场决定的。官场强势和房地产商的资本强势相结合,需求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面子。

  (二)危机深化

  赵焕炎先生的酒店行业历年盈亏数据:

  1990年4亿,1997年7亿, 1998年亏损32亿,1999年亏损57亿,2000年亏损20亿

  2005年10亿,2006年33亿,2007年55亿,2008年32亿,2009年亏损12亿

  2010年50.7亿,2011年61.4亿,2012年50.46亿 ,2013年亏损20.9亿,2014年亏损59.2亿

  ——大起大落,行业的不稳定

  ——亏损之后,高额盈利,自发性波动

  ——行业规模越来越大,单店效益越来越差

  ——根本是供求关系变化

  ——三个分析角度:总量、结构、速度

  ——险日子,苦日子,紧日子,好日子

  ——问题在于此次危机,持续多长时间,达到什么程度?

  (三)简要分析

  1、从2013年开始,八项规定,反四风,力度空前,持续进行。压缩泡沫性消费,行业影响严重。

  ——高星级酒店影响突出,城市商务酒店次之,会所灭顶之灾。

  ——北京首当其冲,其他大城市次之。以前公款消费越严重的地区影响越大。

  ——改革深化,不可能反弹,将成为新常态。

  ——雪上加霜,市场下滑。

  ——压缩泡沫性需求,急剧变化。

  ——对应实质性需求,短期难补。

  ——五星级酒店萎缩,收入萎缩,积极性下降。

  ——改革深化,不可能反弹,将成为新常态。

  ——正视问题,研究对策,帮助企业,促进发展。

  2、另一方面,是实质性消费增长。

  ——主题酒店,特色酒店,精品酒店,增长迅速,效益良好。

  ——莫干山下农家乐,成为典型。

  ——形成又一种消费新常态,有没有消费能力?有,结构在变化。不能否认高端,形成一个行业的分工体系不容易,不能轻易破坏。

  ——新的竞争格局形成,在一个什么都喜欢刮风的国度里,新的隐患形成

  【二】行业新格局

  (一)泛住宿业形成

  第一,什么是酒店?

  ——以住宿为主体的服务设施

  ——以文化性为特点,以超越性为本质,以住宿为主体的综合性服务企业

  ——超越家庭生活,超越日常感受,超越社会设施

  第二,酒店的盈利模式变了吗?

  ——供求关系变化,决定酒店盈利模式的变化,服务性,增值性,集团性,互联网的便利性,资本的决定性。店小二时代过去了。

  第三,行业有边界吗?

  1、泛住宿业的视角

  ——星级饭店,满足旅游需求和商务需求

  ——公寓、写字楼,满足常驻商务需求

  ——经济型酒店,满足一般商务需求

  ——度假村,满足新兴需求

  ——培训中心,满足会议需求和单位需求

  ——城市民居:奥运人家,世博人家

  ——乡村民居:农家乐,洋家乐,乡村酒店

  ——招待所,满足一般公务需求

  ——办事处,满足特定需求

  ——社会旅馆,层次变化。满足社会需求。

  ——居民闲置房屋,将来大把---混杂,替代,变化

  2、三个现象引发关注:

  一是途家模式,供给侧的变化。是闲散房屋的再利用,有的项目是从房地产销售开始就融入。

  二是分权度假,泛酒店的深化。1998年分时度假开始,之后失败,2014年分权度假开始,似乎是房地产的一剂良方。

  三是OTA与酒店的矛盾公开化,渠道商的变化。

  产品模式,运营模式,营销模式,都是跨界,都会引发长远变化。

  (二)主要问题

  ——数量增长,质量不能同步;

  ——硬件提升,软件不能同步;

  ——成本增长,效益不能同步;

  ——种类增加,人才不能同步;

  ——渠道增加,市场不能同步;

  ——专业增加,秩序不能同步。

  最终,这些年中,房地产价格增长5至10倍,饭店房价增长50%,甚至跟不上通货膨胀率

  (三)决定行业发展的因素变化

  1、数量因素:

  ——经济增长,十年翻番

  ——城市化发展:地覆天翻

  ——房地产业发展:过度市场化

  ——旅游业发展:品种丰富

  ——大活动催生

  2、质量因素:

  ——设备设施更新

  ——消费者成熟

  ——市场竞争推动

  ——管理公司覆盖

  ——社会环境改善

  ——网络化发展

  3、两个主要推手:

  (1)政府推手,要面子不要里子

  ——城市标志,商务发展,活动推进,城市综合体,引进奖励

  (2)房地产推手,面子里子一起要

  ——由此形成官员好大喜功,商人贪大求洋,规划推波助澜,评审随波逐流的普遍现象。高星级酒店遍布,外管饭店品牌全面下沉。这个问题这两年刚刚刹车,但是形成的格局不是短期能够化解的。

  一是好楼盘必须建会所,而会所好建不好养,所以用会所名义卖房子,以旅游养会所,会所自然就转成了饭店。二是楼盘本身很难建立品牌,配套建饭店并聘请著名饭店管理公司,就培育了联动品牌。三是加大了建设成本,减少了账目利润,起到合理避税作用,一定意义上也是政府帮助发展。四是留下一个实实在在的物业,使房地产开发商转换发展模式。五是由于旅游发展具有良好的前景,靠在旅游上的房地产也会有未来。

  【三】转型突破

  (一)模式探索

  流通业出马云,制造业出张瑞敏,电子业出柳传志,都创造了新的模式,甚至颠覆了一个行业。为什么传统酒店业没有这样的代表人物?一是新旧领域与新旧模式,二是综合性,难以专业化,三是服务业,传统之传统。

  ——新领域,新模式,创造前景。

  ——新领域,旧模式,作茧自缚。

  ——旧领域,新模式,咸鱼翻生。

  ——旧领域,旧模式,生存艰难。

  模式的创新集中体现在经济型酒店和中档商务酒店,单一功能,有限服务形成新的竞争力。度假酒店对应需求,开始一轮规模和品质的竞争。产权酒店结合旅游业与房地产业,摸索分权度假和分时度假的结合。而主题酒店、精品酒店、则成为新的热点,包括民宿的发展,都有如火如荼的趋势。

  但从长远来看,供过于求的态势会持续,模式探索可以解决微观问题,解决不了行业问题。

  多变化

  ——市场变化:低谷,紧运行

  ——经济变化:不确定,稳投资

  ——旅游变化:转型,冷与热

  ——发展变化:隐忧,对应性

  ——供过于求的格局长期持续

  ——求高求豪的状态仍然持续

  ——市场恶性竞争开始显现

  (二)手段变化

  ——旅游电子商务形成主流,难题不断克服,竞争日益激烈。

  ——企业网站功能多元化,形式多样化

  ——基于位置移动的新经营形态扩展

  ——车联网崭露头角,便利化程度大大提升

  ——消费者的全面参与,深度参与,设计、配置、消费、调整、创造

  ——互联网+是大势,但是人人都加上了,优势也淡化了。

  ——全过程服务,基于位置的移动服务,即时信息,贴身服务。

  ——云服务,三年以前是概念,两年以前是探索,一年以前是产品,今后是普及。

  ——020,线上与线下的结合,新型手段,新兴运作

  ——超越淘宝,超越消费者,超越80后

  (三)配合城市化

  1、传统酒店行业也面对着去产能、去库存的严峻局面,达到供求关系大体平衡。

  ——2014年,全国星级饭店12803家,纳入统计11180家,客房150万间,固定资产原值5000亿,收入2151亿,出租率54.2%。

  ——如果以85%最佳出租率参照,差30个百分点,如果以60%的盈亏平衡点参照,差6个百分点。

  ——意味着产能过剩10至30%左右,即减少2000家,可以平衡,减少3000家,全面盈利,减少4000家,状态良好。

  ——但同时,泛住宿业迅速发展,尤其是分享经济模式,途家将在三年之内掌握超过百万间可用房源,在传统酒店业之外生出一个巨无霸,所以还要更大程度的去产能。

  ——如何去产能?转型。超越传统饭店业,超越住宿业。城市化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天地,大楼不能炸,空间要利用

  2、综合体模式

  ——企业服务综合体,为聚集到城市的企业服务。

  ——文化服务综合体,为文创企业发展构造平台。

  ——医疗服务综合体,借助周边优势,全面转换。

  ——众创空间综合体,建设众创、众包、众扶、众筹平台。

  ——教育服务综合体,好学校扩充,资源充分利用。

  ——社区服务综合体,生活服务,全面深化。

  3、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市制宜

  ——商业模式转换,产品型转向物业型服务型,发展到平台型。

  ——运营模式转换,做市场,做活动,做品牌。

  (四)资本运作

  综合性需求,多元化市场,网络化基础。

  资本市场的关注,五种情况: 银行运作,上市运作,基金运作,房地产运作,众筹运作。

  其它各类资金

  把钱玩转,以钱生钱

  底线是物业收入,高线是物业增值,相辅相成。

  (五)降成本

  转型解决根本的供求关系问题,但是多数酒店不能走,思路可以调整,空间可以利用,根本还在于日常经营。

  酒店头上五把刀:

  ——工业发展促进能源成本上升

  ——红利减弱形成人力费用上涨

  ——多方税费乱收影响预期收益

  ——结构因素强化造成供求不均

  ——追求奢华导致恶性增长态势

  降成本方法:

  ——靠文化降低建设成本

  ——靠特色降低营销成本

  ——靠科技降低能源成本

  ——靠精细降低物料成本

  ——靠保养降低运作成本

  ——靠严格降低管理成本

  ——靠小费降低人力成本

  ——靠合作降低竞争成本

  (六)谋创新

  新角度,主体诉求:

  ——过程性产品,深化体验

  ——目标性产品,到此一游

  ——传统旅游讲求线路,现在要研究活动组合。

  ——谋划全过程产品,争取全过程利润

  现代酒店是工业化时期的产物,以后工业化的视角,挖掘前工业化的资源,利用工业化的成果,建设超工业化的产品,对应变化中的市场。

  ——商务酒店过剩,高星级酒店过剩,外管酒店过剩,全面下沉,压迫其他城市和酒店的空间。

  ——新产品层出不穷:精品酒店,度假酒店,乡村酒店,文化主题酒店,传统设施改造,以小聚大,以文集精,以特取胜。

  ——复杂的结构体系,结构合理化,追求高级化。底线是行业不亏损,中线是达到平均利润率,高线是通过创新形成超额利润。

  (七)新型生活

  在新形势之下,需要重新认识酒店,重新定义酒店。酒店不是简单的提供住宿产品的行业,而是提供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超越日常生活,超越社会单一功能的服务企业,超越传统文化,同时又是这一切的综合和提升,所以,宾至如归已经落后了,应当是宾至胜家。

  选择客人,当好主人,营造场景,深化体验。

  ——选择制造品牌,选择生活品质

  ——选择服务品牌,选择生活方式

  ——未来二十年,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服务

  ——创造服务业品牌,从酒店开始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迈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投稿或加入专栏:请联系QQ843523275)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