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粉店到酒店:也谈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这里面有几个点:一是精益求精;二是严谨;三是耐心、专注;四是专业敬业。
楼下就是一家连锁品牌粉店,每天早上上班之前我都会光顾。
是怎么样一个体验呢?店内标识早7点开始营业,7:40左右入店,粉店保洁阿姨基本还在做早班保洁拖地,不断要跟客人说“你脚抬一下”,产品因为开机时间不够,煮粉师傅刚到位的原因,十六种产品只能提供两种,奇葩的是店员还会每次问你要什么粉。然后点单,买单,小票会给客人,但是取餐时又会跟客人要回去。更为奇葩的是,我还遭遇过两次以“煮粉师傅还没到”的理由,在超过开班时间40分钟后,拒绝客人入店的。
我当时就心想,这个老板一定完蛋,早晚的事儿,这样的服务,这样的管理,不完蛋没有天理。可事实上这家粉店非但没有完蛋,还存在了两年之久。这是地段因素带来的垄断效果,不在本文谈论的范围之内。
我能说这粉店的人员没有工匠精神吗?联想到笔者身处的酒店业,一时竟然痴了。随着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工匠精神”,近期酒店行业掀起了一股风气,大谈工匠精神,仿佛谈谈就能有,有了就会好。
什么是工匠精神呢?百度百科的解释是: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更进一步的简介是,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工匠们对细节有很高要求,追求完美和极致,对精品有着执着的坚持和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长久造福于世。
这里面有几个点:一是精益求精;二是严谨;三是耐心、专注;四是专业敬业。
事实上,作为大家普遍公认、最具工匠精神气质的日本和台湾,对工匠精神的理解或许跟我们的认知有所不同。不同在于,这两个地方不像我们把工匠精神提到了一个精神层面的高度,跟专注执着等等褒义词挂了钩,而是认为这就是一种常态,做产品也好,做服务也好,本来就是这样的,是天经地义的,是理所当然的。如果不如此这般,怎么算得上是做产品?所以这两个地方,对于自己所从事的事情有着极其良好的传承。换句话说,做事,本来就是要热爱、专注、精益求精的,跟什么精神挨不上,更多是基本的职业素养使然。
对于酒店行业来说,我们提倡工匠精神是应该的,但是酒店产品是服务场景下的产品,消费体验至少来自两部分,一是客房产品,包括围绕睡眠体验为核心的各种体验。二是服务。那么我们提工匠精神,把这个拔高到一招制敌的境界,我个人的看法是过了。
3月在成都住过一家酒店,发现一个问题,热水不稳定,时热时冷,推测是由于锅炉设计在楼顶,在用水量大的时段,导致高楼层使用无法保证。这是一家在业内品牌口碑比较好的星级酒店,但是这个淋浴的水温问题,我能说它是因为缺乏工匠精神导致的吗?
作为服务的提供者,我们至少要在常识层面做好事情,满足客人的核心需求之后,再来谈精神的东西。这个是基础,是基本,是常识。不能准时开店迎客,不能供应正常产品,不能解决环境卫生,不能提供流畅wifi,不能保证淋浴温度,不能保证床品干燥,你谈什么工匠精神呢?或者这也算基础的工匠精神,但是我依旧认为,这是做事的基本要求,是常态,是常识,就是本职工作,也就是专业和敬业的部分。
在我看来,绝大部分的企业,离这个基本要求还是有距离的,只有这个满足了,才能去谈更高的品质,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去谈工匠精神,讲精益求精和极致完美,是不现实的。当然,作为一种精神去提升从业者的素养,也未尝不可,但是偏虚,效果改善也许不如结结实实先把基础工作做好,把本职工作做好,从专业敬业角度去诠释。又或者,业界谈工匠精神,但是标准和期望都不同,把基础做好,就认为已经做成了极致的看法,估计也大有人在。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迈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加入专栏:请联系编辑QQ843523275)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