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创新:酒店+X不是孙悟空
住酒店,住宿为主,其它为辅,这个思路可以变,也能变,但是需要过程和时间,酒店+X式的创新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酒店+X是比较常见的一种酒店产品创新或服务创新的形式,固有的住宿产品作为基本核心,在此基础上叠加可以带来其它体验的产品或服务,以此获得更好的竞争力及营收。
比如最近布丁酒店的新品牌Pomi,就是走的酒店+X的路子,在客房装个大投影,要玩影院式酒店。
酒店+X不是想怎么加就怎么加,还是离不了客群分析这个必须的环节。还是比如Pomi品牌,它的出身是布丁酒店,早期的客群资源也必定来源于布丁的品牌和会员积累,住布丁的是什么人呢?年轻人多,据他们自己调查,布丁宾客中有50%爱电影爱生活,朱总一想,得了也别去电影院了,就在酒店看不省事吗?我还能多挣钱。就在这么的,才有了Pomi的横空出世。
从数据层面,合情合理,我的预判是有可能可以吸引部分入住的客人。为什么说有可能的,是不是还有言外之意呢?里面还有个因素绕不过去,那就是客人的习惯。
你比如我习惯坐着看,那躺着看就可能不习惯;再比如习惯边看电影边吃爆米花喝可乐,在床上这么整显然不太合适;再比如单身汪看电影有时叫个死党陪着,现在两人躺床上就有点怪等等等等,总之是跟以往看电影体验不太一样。如果看片是住宿顺带的增值服务,应该也能凑活,但是凑活型的体验,你总不能跟去院线看片一样收那么多票钱吧?那么房价的制定就要考验科学性了,简单粗暴的原房费加票钱肯定不行。如果这时酒店不远恰好就有一家院线还能美团呢?创新的结果就会变得扑朔迷离,雌雄难辨了。所以,消费者习惯,或者需要检验,或者还待培养,总之是一个在酒店创新过程中,需要高度重视的因素,反正不能只考虑一招出来风云雷动天下归心。一些细节诸如房费的性价比、房间的隔音性能、配套的餐饮服务可能统统都需要合理调整。
住酒店,住宿为主,其它为辅,这个思路可以变,也能变,但是需要过程和时间,酒店+X式的创新尤其要注意这一点。能不能在酒店+X这个模式里面,把客人习惯的因素降到最低呢?有,但是非本文重点以后再讲。
酒店+X的模式受到酒店行业欢迎的原因,在于它一般不是颠覆性的创新,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围绕客户需求做出的优化改良,通过增加的部分,来获取竞争优势,拉动营收,酒店原有的基本面受到的影比较小。也有的酒店+X对客户习惯的挑战是比较小的,比如酒店+景点。甚至还有一些走主题酒店路线的品牌,本质上也是酒店+X,但是简单的酒店+X这一类主题酒店很难获得持续发展,因为基础基因还是原来的产品,是新瓶装老酒,在文化立足点上往往有所欠缺。
所以说,酒店+X不是孙悟空,不是从石头缝里面蹦出来的,而是有一套逻辑和思考的维度,是个依据客观数据综合考量和测算后的行为。作为酒店创新的常用模式,酒店+X加什么,加哪里,怎么加,几时加,加了以后价格与价值是否相符,市场能不能接受之类问题,都得先看看既有的资源情况,先盘点先测算先调研先分析,才能结合自身优势,结合宾客需求来做创新,这样的创新因为避免了盲目性,也才具有更大的成功可能。如果咱们别的酒店品牌乍一看,哇这个好,咱也创新,也挂大屏,也影院式酒店,行不行还是不一定的,跟自身资源关系很大,这个自身资源包括原有的客群、房间的大小、周边的环境等等等等。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迈点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加入专栏:请联系编辑QQ843523275)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