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职场:做了总裁就是“出头之日”吗?
读完这些故事,你是选择相信自己过往的“丰功伟绩”与人脉圈,还是具有勇气和清醒,明白自己要做些什么?
本文并非表述我的成功之道,我与漂泊的大多数酒店人一样,没有背景,没有高学历,肩负家庭重担,寄望于通过努力,谋得一份好的职业、一份好的工作环境、一份好的收入。可“出头之日”有方法吗?努力就一定可以得到吗?得到了就一定安定吗?我最近遇上的几件真人真事彻底的改变我的想法,甚至是摧毁了我对“经验主义”的认知。这四个故事分别是:常态背后的不安、温水煮青蛙、变化里的措手不及、工作是玩出来的。从这些故事的背后或许可以找到关于你我的身影吧。
读完这些故事,你是选择相信自己过往的“丰功伟绩”与人脉圈,还是具有勇气和清醒,明白自己要做些什么?
常态背后的不安
在不久前的一次酒店行业论坛上,我遇到了我多年之前的上司,那时我是销售部经理,他是总经理。我依旧清晰的记得他每一次沟通时所表现出的自信与激情。他向我们一一道出酒店人的职业观、人生观、价值观、行业观等等,对我都如打了“鸡血”般激动。直到现在,我依然感激他给予我的帮助与引领。事实上,他也依然是我的精神领袖。后来,他给我打了电话,问我是否能介绍个工作。(我特别担心写出这段文字引发我的“得瑟”,我真没有。)我只是在思考,一个如此努力、业绩尚好、在酒店业打滚三十余年的总经理为何需要找工作?事实上,职业上的敬业、努力、业绩并没有让他的工作稳定。那么,哪怕你做上总裁后,你的职业生涯就靠谱了吗?
温水煮青蛙
就在前不久,因我所在集团业务发展,我需要招聘一位区域总监。我所认识的他表现出的实干、能力让我颇为欣赏。“现在工作单位的老板挺认可我的,可也不知道何时有升职机会。你这里的工作岗位的确有更大的挑战与前景,可万一做不好风险也大。”他问我,“你觉得我应该怎么选择好点?”
我不知道如何作答。我觉得怎么选都是错的,也都是对的。可回过头来想,有本质的区别吗?在当今所有的企业里,都有这种职业困惑或者不安全感。其实,留下来奋斗未必是“铁饭碗”,跑出去奋斗也未必是“好机会”。都是一个字:难。
变化里的措手不及
一位酒店行业的老同事,至少在我心中是“骨灰级偶像”,酒店业的高离职与变动率在行业里应该是家常便饭的事,反而他却在以前的集团高层管理岗位已有七八年,他文采一流,从上司到普通员工均是左右逢源,可最近集团战略调整与部门职能变化让他坐如针毡。与他电话沟通后,原因是对新业务的开拓有些力不从心,问我能给他什么建议,委实不知如何作答。我想,这份经历了七年之痒的工作,换与不换、跳与不跳必将是他接下来都需要面对的问题或困扰。
玩出来的工作
俗话说,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爱玩的队友。可爱玩的队友可能给你神一样的颠覆。
我曾经的一位下属,九零后、有着漂亮的外表、自由的个性、聪明的脑袋。可这位旅游狂热者就是喜欢请假,冷不叮来一句:我想来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我相信大多数领导对这样的员工是又爱又恨,在你交待他的工作基本上都能出色的完成,可在某项重要紧急的工作之际,她会突然放你鸽子,甚至丢个“炸弹”给你。
一周以前,她给我打了电话。我得知,她做上了一家优秀民宿品牌的掌门人。
在经历这大大小小的几件事后,对我震动很大。工作越来越不稳定?职场上的套路不灵光了?我以后怎么办……是的,在我的经验或认知里,想要在一家企业里面有“出头之日”,往往就是依仗几个方面:有“关系”就不说了,要不你聪明能干,还会点权术与政治,被人认可;要么你做出惹人注目的成绩与贡献,被提拔;要不跟对老板,忠心耿耿的去坚守;或者你在一个岗位上埋头苦干的坚持,迟早会成功。但上面的几个例子,最后都被完全不可控的因素打败。而这种不可控制的因素,似乎每一天正在我们的工作圈上演。
酒店业的我们,其成就大多也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行业繁荣,现在已经轮到酒店业的日子不好过了。选择相信自己过往的“丰功伟绩”与人脉圈,还是具有勇气和清醒,明白自己要做些什么?
扯了这么一大圈,从上面几个自己切身经历的事实,其体会是五味杂陈,我想真实的说出自己的感受。有一些大家会感同身受,或许还有一些朋友认为是瞎编瞎扯。无谓,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职业经历、不同有生活背景不同的际遇……但无论怎样,我都希望能归纳出几条。在路上,我们牵手同行。
一、寒门再难出贵子
有朋友应该读过这篇精彩的博文,这篇文章描述了一个人的成长与其家庭、性格、环境、努力是息息相关的,而事实是越来越多的机会聚集在赌富者与权力者周围。而我所思考的是:在“寒门”的背后,机会主义在现代商业进程中逐渐灭亡是不争的事实,注定你来不得“忽悠”。中国近百年的现代商业发展历程,就象是一段“投机”回忆录。过往种种,或得益于改革开放以来的行业繁荣。未来种种,唯有脚踏实地方得出路。至少一段时期内,我不再谈论以移动互联网及思维颠覆为由头的创新与创业,99%的或本末倒置,或举步为艰,或是投机,或是骗局。但我坚信那些真正运用好移动互联网的企业或创业者为酒店未来带来新的生机。
抛弃机会主义,抛弃“混”的职业思维,抛开酒店人的“圈子”文化。我不否认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的那一小部分人,他们的成功绝非饱读“心灵鸡汤”。事实上,心灵鸡汤也可能是通往前进路上的“麻醉剂”。
二、重新认识自己
如我上述的几个真实经历,我不否认有人可以继续走一些传统通道或者机会求得发展,但大多数人可能会遇到困难。唯一有改弦易辙,重新认识你自己。
我们多年前选择的酒店就业,大多是无意的被选择,酒店业的繁荣成就了这个“职业通道”,在我所熟悉的朋友圈,建筑设计的做了设计总监,厨师生的朋友做了出品总监,财务专业出生朋友做了财务监,感觉都还不错啊……酒店业的“圈子”给你洗了脑,让你以为你只擅长做你的岗位上的工作。
现在问题来了,酒店业的日子不好过,“职业通道”的环境就发生改变了,可我们在职业规划中所设计的目标,甚至思考方式与行为准则,均是按套路出牌,然并卵。在中国经济结构转型与酒店变革的时期,当你不依赖或者无法依赖这个经验生存时,你怎么办?
答案是:靠天赋
我们中的绝大多数已经放弃自己的天赋。我们站在一个360度的平面上竞争,最应该利用、发展的,恰恰是你原先放弃的天赋。那才是我们作为个体最大的本钱。
别说你没有天赋。
三、没事多折腾
马云在成立阿里巴巴前做了多少没头没尾的生意?
马化腾当年好象也着急将腾讯给卖了吧!
刘强东当年不也在中关村卖光碟吗?
例子太多……更深远的职业发展危机,是这个不断加速发展的世界带来的。这个趋势对个人的要求是:从原先传统职业通道里的生存技巧,转变为更加依赖个人技能。
原先我们在集团里特别强调的那些能力,比如怎样巧妙地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如何跨部门施加影响,甚至是怎么做管理报告,怎么玩政治游戏,都是为大企业复杂的结构设置的。当公司变得很小很扁平时,这些技能可能就变成了“屠龙术”没有用武之地了。但如果我们原本在传统职业通道里时修炼的就是这些“屠龙术”,早已荒废了个人技能。那通道堵塞之时,我们岂不是一筹莫展了么?
最重要的是不要像以前那样太在乎“职业的连续性”。接触你的原有世界以外的人,接触新的系统,尝试不同的部门和行业。只有跳进海里你才能会游泳。一直呆在小船里你就会依赖小船,当船翻的时候就只能淹死了。
借用一段网络名言:转变的过程肯定是痛苦的,跳出原有模式是需要极大勇气的。但最后的收益很诱人:自由,更强的安全感,还有乐趣。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