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离“匠人精神”只差了一盒鞋油的距离
我们总是抱怨命运之神并不眷顾我,总是会找到各种借口说当下的环境并支持匠人精神的坚守。我们离匠人精神差的只是一盒鞋油的距离。
在等滴滴约车的时间,随手从四川北路的君亭酒店书架上拿出一本书,秋山利辉著写的《匠人精神》,核心内容是写一流人才育成的30条法则。其实更是对时下浮澡的社会现象、短期的利益追逐和降低成本,只重视CP值(性能价格比)现象的严厉斥责。
匆匆翻看了几页,车来了。直接去我们在上海第五家酒店的项目现场(创智天地)。书没读完,但心中已定,得回来“借”去继续读。之所以借打个引号,因为上海区域的张总明白,上次我借读的《免费》基本上就不还了(就是吴启元董事长在公司半年度会议上提到的那本,因为本人读书习惯不好,喜欢在上面写写划划,所以,就只能跟张总说长借了。)。这家君亭酒店还是有些好书的,但不提倡都去长借啊。建议长住阅读,会是张总所喜闻乐见之事。
书中我喜欢的插画之一
看完工地现场,再回酒店,搭乘的是公司合作伙伴装修公司老总开的车。一上车,手套盒里的一袋鞋油让我颇为讶异。这让我想起这位老总的一些细节,每次他到公司开会,无论是从工地出来,还是长途而到,鞋是净亮,精神卓越。看到我的表情,他说,因为工地灰多,所以就放在这,工地出来,可以把鞋子擦干净。“毕竟不像办公室,你们早晨出门擦干净就可以了。”这句话,足以让我汗颜。长年”在路上”,很长一段时间,已经对皮鞋有些麻木,甚至想换一双轻便的旅行鞋。但终究,自己对职业的那份坚守,还是没有退让到底线(看到单位的小伙伴们轻装简衣,还是有些不习惯。)。一位对自己形象如此关心的老总,他的工程与匠人精神,不会差到那里去。
书中我最喜欢的插画
我们总是抱怨命运之神并不眷顾我,我们总是会找到各种借口说当下的环境并支持匠人精神的坚守。其实,我们离匠人精神,差的只是一盒鞋油的距离。
企业做大易,做好、做久难。日本长寿企业的数量全球第一。千年企业9家,五百年企业39家,二百年企业3416家,百年企业50000余家。其长寿的秘诀,首先就是有通古知今的传人,而传人的培育,在”秋山木工”里,需要八年时间,一年的学徒见习、四年的学徒生涯、3年的工匠工作与学习,最终才会出师。“如果不培养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一流人才,企业是无法维持那么久的。”。
在《匠人精神》中,作者的一个“守破离”概念提法,特别值得细品。一个人、一家企业,一开始,忠实于”守护”,然后“打破”这个形式,自己加以应用,最后是离开形式开创自己的新境界。正是这样的关系建立才能找到通往一流的道路。在“守”这个阶段,“不”按照片自己的想法做,正是成长的捷径。反观我们的身边,一位空降经理人,在并不深入了解企业文化、产品内核、运行系统的情况下,就急于长袖四舞,找到存在,插入新知,一/二年之内,企业原有的文化内涵与传承就面目全非。诚如书中所言,”只有丢掉自己的小小自尊,坦诚、谦虚的当一次傻瓜,这样的人才可能成为一流的匠人。”
与《匠人精神》所倡导的世界价值观相比,我们并不欠缺“聪明”精神。我们身边有大量的企业有降低成本,只重视CP值,想尽一切办法降低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这样也许能暂时赚钱,但金钱换来的,会不会是行业的没落和人才培养的没落,不敢断言。说到这里,你不由会想起一些聪明的品牌,用低成本的团队和思维去创新着原来优秀的设计产品,未来竞争几何?
一流匠人能让客户感动,可做出让人感动的东西,要有一流的匠人精神。对一家企业而言,基业长青,不仅是适应市场,生产出“聪明”的市场产品,更是要坚持匠人传承,找到通往一流的道路。
一流的匠人,人品比技术更重要。
2016年8月23日星期二,虹桥回杭州城站,高铁上。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