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安迪:企业战略竞争的核心在于整合力
战略的核心在于“整合力”,是对现实“代码”的另类排序。排序后当下就可以被穿梭到未来,一日千里。
曾在大学里学了好几年的战略,读了若干个新老教授的paper,但其实谁也不曾给我一个详尽而周密的定义—到底什么是战略。
有人说战略是未来的方向,也有人讲战略就是个计划,但显然,这些都远远不可尽然。综合版的,战略或许是长远的计划加上短期的策略,抑或是远期的目标加上近期的方略。不过,既然战略和策略可以在一起,那还分什么战略和策略?
Michael Porter说,战略和核心竞争力(CoreCompetency)有必然联系。他还另外做了一个让人醍醐灌顶的总结,战略就是为了塑造竞争优势(Competitive Advantage)。不过他也没说清楚,战略到底是什么。
今天抓时间听罗胖讲了一期战略,没听完,但记住了一个拿破仑赢得战争的故事。
在战略上,拿破仑找到了一把钥匙,于是他就有了一个成功的战略—那就是当时欧洲大陆普遍缺乏的“民族主义”。拿破仑用好了“民族主义”,在当时,它是新鲜的、热乎乎的,充满了凝聚力。
于是所谓罗马帝国的一系列名存实亡的认同感都在战略上瓦解了,法兰西就是法兰西,法国人有了可以用命和血去捍卫的骄傲,所以他带着法国人横扫了欧洲。
但是想想,许多年后,希特勒又把罗马帝国的概念搬回来,又有了雅利安民族等等让人晕头转向的种族概念,他又找到了战略,让德国横扫了欧洲。
再后来,“自由”又成了战略,飙过了“法西斯”的疯狂,于是盟军的战略成功了,世界回归于“光明”。
所以,静下来想想,战略其实是“桥梁”。桥的前边是未来的愿景,桥的这一边是现实的状态,怎么建这个桥是战略的学问,建好了资源就被整合好了跟着你走,整合不好战略就是黄粱一梦。
战略的核心在于“整合力”,是对现实“代码”的另类排序。排序后当下就可以被穿梭到未来,一日千里。
比如,孙子兵法里的“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战略,因为它可以原地整合一个“十拿六稳”的胜势到一个“十拿十稳”的胜局,彻底改变了自身“兵”的基因,还顺便整合别人的“兵”,以至于创造了一个“全胜”的未来局面。
因此,战略或许是:面向愿景的针对现实资源的资源整合理念。它不是一个按步骤递进的计划,而是一个凝聚资源的哲学概念。
战略的最大贡献是用恰当的“价值观”和“主义”形成凝聚力的“旋涡”,从而把被重组的资源和才智汇成一线,喷薄到一个被巧妙洞悉的未来。
最后我想,任何一个愿意时常静下来去斟酌战略的人,运气都不该太差吧。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