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斌:东亚旅游共同体的国家愿景与地方担当

迈点网 · 2016-10-19 13:50:17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东亚旅游市场步入快速增长通道,国家对旅游交流合作寄予厚望的时代,地方政府、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市场主体之间理应共享繁荣,主动担当。

  10月18日,由我院联合陕西省旅游局组织的东亚地方政府会议旅游峰会在西安召开。本界会议以“携手合作,共享东亚旅游的繁荣”为主题。 会上,戴斌院长以题“东亚旅游共同体的国家愿景与地方担当”发表主旨演讲。全文如下:

  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

  我们已经注意到,无论是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的统计数据,还是通过媒体和亲身旅行所获得的直接观感,都在印证一个越来越明显的共识:世界旅游发展的重心日益转向亚太特别是东亚地区。2015年,到访东北亚的国际游客人数实现了7%的增长,继续领跑世界平均水平。其中日本和韩国分别增长了29%和17%。中国、东盟则分别接待了5600万和6500万的入境旅游者。中国和东北亚、东盟各国的客源依存度不断提高,2015年,韩国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入境旅游客源国,占外国人来华旅游市场总量的17.10%。日本紧随其后,占9.61%。同时,中国也是东亚国家和地区最为重要的客源市场。2015年,来自中国的600多万游客为韩国GDP的增长做出了1.6%的贡献。从今年前三个季度的监测数据和影响旅游市场中长期发展的先行指标来看,我们有理由对东亚旅游的繁荣发展保持信心。

  我们也注意到,东亚各国不断提高旅游业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的战略摆位,城市和地方之间互动趋于日常化。自2009年金融危机以来,旅游在促进消费、拉动投资、扩大就业等方面的积极作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东亚各国也通过加强旅游立法和行政管理、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更新旅游项目、增强旅游宣传、简化入境手续、给予政策优惠等方面入手,制定了旅游业中长期发展战略,实施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产业促进措施。中国在2013年颁布了第一部《旅游法》,国务院也密集出台促进旅游发展的政策文件,很快还将以中央政府的名义颁布“十三五”旅游业专项发展规划。不少地方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旅游警察、旅游法庭、旅游工商分局,改善厕所等旅游基础设施。受益于各国在签证便利化、免税和退税购物、信用卡支付、高速交通和智能通信互联互通等领域的制度创新和商业协合,东亚各国人民在区域内的旅游旅行活动越来越方便。像北京、首尔、济州,上海东京、冲绳,昆明、曼德勒、仰光、达卡、新德里,南宁、河内、曼谷、金边,广州、深圳、珠海、香港、澳门、吉隆坡、马尼拉等地,以前往来一趟需要跋山涉水,甚至漂洋过海,多么不容易,如今都已是两小时,甚至一小时生活圈的范畴了。

  我们还注意到,无论是东亚国家领导人的双边会谈和多边会商,还是政府高官在专门领域的会议和声明,人文交流和旅游合作都是重要的话题,地方和城市之间的旅游交流与合作的基础已经具备,条件已经成熟。早在2003年,三国领导人签署的《中日韩推进三方合作共同宣言》就提出了联合开展旅游推广计划,致力于提升东北亚在世界的旅游知名度。去年于东京召开的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上,写进会议文件的成果包括:到2020年,三国游客互访人数达到3000万;以2018年韩国平昌冬运会、2020年日本奥运会为契机,吸引更多的旅游者来到东亚旅游;促进签证条件的进一步放宽,创造更加便捷的区域旅游环境。就是在G20、APEC、博鳌亚洲论坛、东亚峰会、东亚商务论坛、东盟“10+3”领导人对话、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GMS)、孟中印缅经济走廊(BCIM)等多边合作框架内,旅游也是国家领导人、政府高官和商界领袖谈论的热点话题。毫无疑问,地方和城市的旅游合作需要国家层面的共识、方向和原则,而来自地方政府和业界领导人的务实努力则是共识落地生根的现实基础。

  女士们,先生们,

  值此东亚旅游市场步入快速增长通道,国家对旅游交流合作寄予厚望的时代,地方政府、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市场主体之间理应共享繁荣,主动担当,积极推动东亚旅游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为此:

  陕西、奈良、济州等东亚地方政府会议的发起者和成员单位应当,也可以在旅游共同体的框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国家意志的凝聚和国家力量的动用受到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关系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可能长期聚焦旅游一个领域,不可能直接介入市场运作,也不可能替代地方在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主导地位。在践行旅游交流合作的国家战略过程中,地方和城市需要通过具体项目去促进旅游市场的持续增长,定期监测和反思旅游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各自国家的政治和行政体系内,恰如其分地提出旅游发展和国际合作进程中的地方诉求,游说中央政府分阶段设计双边和多边的旅游交流目标,推动旅游、外交、移民和边境管理、民航、海关、财政税务等部门持续提高游客在区域内往来的便利化水平。如何发挥地方政府主导的友好省(道、县)和姐妹城市等地方旅游交流合作的主渠道作用,如何以旅游的名义推动民间外交和旅游外交,已经成为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的现实问题。

  地方和城市已经成为相对独立的休闲度假目的地,旅游宣传应当让各地民众直接沟通、交流和亲近。作为目的地,很多国家很大,比如中国的国土面积就和欧洲差不多,东西南北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方式也有不小的差异。所以我们会听到越来越多的国际旅行者说自己去了北京、上海、新疆、西藏,或者西安,而不是笼统地说访问了中国。由是出发,地方作为独立的旅游目的地,其现实可能性大大增强了。中国游客也是如此。随着旅游经验的丰富,年轻一代的游客群体可能不再说自己假期去了日本、韩国、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国家,而代之以“这个国庆节,我去了熊本,那个卡通熊真的好可爱哟”、“在济州呆了几天,走了走偶来小道,尝了尝海鲜”、“这个周末,在还剑湖边散步,仿佛看见胡志明伯伯从某个转角走出来”。如何利用权威媒体、网络社交媒体和教育文化交流等渠道,促进东亚各地旅游主题专项宣传,增进人民之间的相互认知与了解;如何通过公共和私营部门的统筹推进,适应游客从“一程多站”的观光游到到“一程一站”的休闲度假游的转变,培育一批以城市和地方为依托的新型旅游目的地,应该成为我们的理念共识和努力方向。需要指出的是,对于某些地方城市来说,邮轮旅游、自驾旅游、文化旅游可能会成为今后一个时期东亚旅游合作的重点。

  除了地方政府,特别是旅游资源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监管和宣传推广等部门的专业对接,迫切需要发挥资本、技术、教育、研究、传播等社会各界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本届会议开始,旅游合作纳入东亚地方政府会议的常态化工作议题。接下来的工作是把国家和地方的旅游发展战略,经过商业领域的努力落到实处。为此,我们要致力于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市场主体与民间组织的积极性,为东亚旅游合作奠定更加坚实的产业支撑。定期共享旅游市场、旅游投资和旅游项目的数据和信息,为多边和双边旅游交流合作的人员往来、投资、技术和信息流动、以及市场主体的跨国业务创造更为有利的条件。推动地方政府、旅游企业、专业教育和人才培养、公共和商业研究机构之间跨国、跨地区、跨界别、常态化的人员互访与专业交流,以及增进人民的相互了解。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和地方应当进一步加强资源投入和组织保障,重点培养面来未来的青年领导者,稳步推进条件成熟的客源地和目的地之间构建稳定而持续的专项合作机制。

  女士们,先生们,

  西安,一座举世文明的旅游城市,因为秦帝国的阿房宫和兵马俑、唐王朝的大明宫、大雁塔和曲江,以及丝绸之路的起点而承载了最强大的中国历史文化基因;因为航空航天城、长安汽车、西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成为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支撑城市和中国梦的西部增长极;更因为羊肉泡馍、秦腔、骡马市这些都市生活资源和商业环境得以让国内外游客乘兴而来,满意而归。西安也是我多次到访,并愿意在工作之余多停留些时光的城市。一会儿陕西省旅游局局长杨忠武先生还将在演讲中对西安做更多的介绍,他是当地人,肯定会比我讲的生动。希望各位在西安多走多看多体验,你将会无时无刻地感受古老和厚重的中国,也会发现时尚和幸福的中国。

  谢谢!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