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周耀:民宿品牌不能性冷淡

迈点网 · 2016-11-10 09:52:58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把产品与品牌等同起来,“做了产品就是做了品牌”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产品的性冷淡可以迎合部分客群,品牌的性冷淡会影响持续经营。

  民宿性冷淡的产品风格是一种取巧的做法,在辨识度不高的人群中,清汤寡水的风格还有另外一种认知的可能性,就是素、雅或者寂、空、文艺范,如果认知上不能界定性冷淡与素雅寂空的区别,那么这种做法显然也有可取之处,所以说是一种取巧的做法,是因为如果这样做了,基本就可以满足部分人群的审美。

  产品风格可以性冷淡,毕竟我不能劝大家不要去做速成的东西,好处显而易见,吹糠见米,产品的打磨也可以从属于商业的需要,但是,把产品与品牌等同起来,“做了产品就是做了品牌”是一个很大的误区,产品的性冷淡可以迎合部分客群,品牌的性冷淡会影响持续经营。

  品牌的性冷淡有几个表现,比如:除了做产品以外,最多只知道需要宣传一下;怎么宣传,心里也还是没有谱儿的;缺乏基础的品牌识别与标准;对品牌的定位出现偏差;品牌的战略规划缺失等等。

  重要的事情,别人说三遍,我就说一遍:品牌不能等同于产品;品牌不能等同于体验;品牌不能等同于宣传;品牌不能等同于VI;品牌不能等同于拿奖;品牌不能等同于平面设计。

  关于品牌的概念与定义,历来在营销科学领域没有几百种说法——也有几十种,各家之言,各有立场,各有侧重,但是本质的,核心的东西不能忽悠:你说这是个品牌,它是否为人所知?是否可以具象?是否能产生溢价?是否能够赢得竞争?客人是否愿意与之发生关系,包括:记住它、选择它、传播它、不嫌贵?

  如果你的民宿品牌,被人有意无意地等同于地域产业群品牌,那么我想多一句嘴,这或者并不是什么好事。比如有人找你的品牌,询问的关键字是莫干山民宿、丽江民宿或者其它什么地域民宿,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在认知与传播范畴,你将毫无积累,由此带来的短期收益付出的代价就是,背负了地域产业其它品牌发展不均衡的风险,且终将陷入竞争的泥潭。

  强势民宿品牌的空间,现在不但还有,而且很大,关键在于你有没有考虑过这个事情,并找到真正专业的人去操盘,如果满足于小而美,满足于短期收益,其实也是可以不做的。但是如果是要在长远市场中获得制高点的,劝你还是考虑一下品牌这个问题的好,毕竟产品甚至服务的模仿与复制,在任何行业都是必将出现的,在已经出现或者还将出现的竞争中,能让你一骑绝尘的,最终还是品牌。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