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周耀:酒店匠心、产品同质与体验差异
把同质的部分,往极致上去做,从而形成同质环境下的差异化,也是竞争力。
关于工匠精神,这个曾经热成爆款的词,至今也是余温犹在,各个行业的各色文章团花簇锦,所在多有,酒店行业作为典型的传统服务业,自然也是常常有人拿这个说道说道。我就曾经写过一篇,但是久久回过头来仔细琢磨,还是流于了表面,不够犀利,大路货的观点。
大抵都是说,要认真仔细,要小处着手,要沉下心来,你看某某某百年品牌如何如何。
今天企图,从另外一个新的感悟,新的角度来说说酒店匠心这回事,看看能不能说得明白点儿。
我们说酒店要有匠心,大家都说:对。可是有一个问题,我们为什么要有这个东西呢?为什么呢?
长一点的时间维度来看,你可以说,为了做百年品牌。但是我觉得,这个说法有点像是一种执念,一个理想化的、最终一定能获得很好结果的愿望,何况网上有段子说,理想这东西就像内裤,你可以有,但是也的确没必要见人就翻出来证明一下:你看你看,我有理想,今年本命年还是红色的云云。
可见匠心此物,宜做,不宜说,说多了可能就不是匠心了,是别的什么念头,不单纯。
那么如果不看那么长远,在比较短一点的时间维度里面,酒店行业要有匠心,能不能找到依据?
可以的。
我本人是极其热衷创新的,但也明白一点:虽说小处改良优化,也可归于创新一途,毕竟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让客人眼前一亮,一见钟情,还能不离不弃,长相厮守的创新点很少。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绝大多数的酒店,从外观和装修的设计,到功能上的配套、服务的类别与创意,都是一样一样的,大同小异。也就是说酒店功能上的同质,是一个常态,是基本面,可以有心杀贼,成果上还是无力回天的居多。
从这一点上说,比如经济型酒店一类,所谓中档酒店一类,高星一类,在同一类里边,客人的体验也差不太多,特别好的有,特别差的有,但是都应该是正态分布,中不溜让你感官疲劳的类型,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
那靠什么来区隔这种消费者已经形成的认知呢?
或许匠心就可以。品牌建设行不行?做得好的品牌当然也可以,发力角度不同,同样须有支撑点,不是本文重点。
酒店外观档次差不多,功能配套差不多,服务也差不多,有匠心和没匠心,客人的体验是可以相差很多的,也就是标题写的,功能同质不要紧,体验可以出差异。匠心这个时候就是一个必要条件,意味着把同质的部分,往极致上去做,从而形成同质环境下的差异化,也是竞争力,譬如一个吃货,能吃、好吃、吃了还想吃,明显是不同程度的三种体验。当然,重复和坚持,同样也是积累品牌资产最重要的行动指南,匠心有了,就会为品牌背书,品牌自然会出来,品牌本来就是一个结果而已。
再举手机行业的两个例子,手机的外观设计、产品、功能的同质化也是非常严重的,基本上高端机有的,山寨机同样可以有,抛开品牌这回事,你知不知道IPhone的摄像头研发团队有800人呢?你知不知道VIVO从2011年才开始搞机,4年就拿下国产出货第二,靠的就是死磕音乐和拍照呢?当然还有别的因素,不是文章主题自动略过。
可见匠心这回事,是有短期意义的,道理也很简单,坚持和重复,就是一种难得的差异化。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