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店的Costco商业模式会不会出现?
够便宜,有信用,有品质,这几点足以让几千万人成为Costco的铁粉,并且为这个粉丝资格付费,而这也是Costco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马云谈的新零售,核心是线上下的融合,纯线上或者纯线下都不可持续,其实跟互联网+和+互联网有类似的意思,区别在于新零售可以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和想象空间,互联网+和+互联网听起来更具体,更像一个方法论;雷军讲costco,比起前面的概念来说,更具体一些。
大佬们看的东西是类似的,因为高度相当,视野相当,观点也会有异曲同工的地方,一般不会出现大佬A是千里眼,大佬B是高度近视的情况,方向上不会偏差太大。马雷二人的提法,其实都涉及一个内核。
这个内核是商业模式。
一般乱弹商业模式,很容易被视为骗子,眼神好的人通常知道方向与趋势的重要性,但还没想好怎么玩这个,因为信息对称的年代,可以抄的现成东西越来越少;眼神不好、比较传统的人则会以种种名义,坚守、固守自己的认知体系、经验,而忽视环境变化趋势带来的影响。所以弹这个调子,信则有不信则无,爱信不信,阅完即焚,不深究必要性。
雷军讲的costco,到底是个什么梗呢?
Costco还有个名字,叫好市多,是全美第二大零售商,全球排名第七,也是美国第一大连锁会员制仓储式量贩,全球门店数超过500家,会员6200万,业务遍及9个国家,去年的营收好像是779亿,美金,纯刀勒。
可以说,这是一家神奇的超市。受众群体只定位在中产人群;SKU低至每类产品只有2、3个牌子;规定商品平均毛利率不超过7%,所有的货,CEO都自己选或者自己用过。
够便宜,有信用,有品质,这几点足以让几千万人成为Costco的铁粉,并且为这个粉丝资格付费,而这也是Costco最重要的利润来源。
我们看到了什么?模式!对不对?
低SKU保证了低库存、高品质和周转效率;低价格保证了人气;有群体定位保证了群体忠诚;不从商品盈利保证了会员费收益,其它的比如服务,虽然也能吓死同行,但是不是本文重点所以略过。
作为酒店,我们学他什么?
酒店的竞争,不管是哪个类型档次,都非常充分,海不是一般红,以后有空我会再写写酒店营销的本质是什么,这个毒誓发了好久了。酒店从品牌、产品、设计、服务等等领域来突围,做得好的,目前还可以活得比较滋润,但是极少,绝大多数不愠不火,还有一些苦苦挣扎,但是就是现在做得好的,如果跟上消费趋势发展的节奏稍微慢上几拍,就有可能落后,当然这种落后的结果呈现,也不是马上到来,而是会在将来某一个时间点,积累爆发出来。进入的资本与玩家从来都不缺,比如中档酒店这个区间,去年还不算多,现在已经不少了,明年可能会更多,这是个正常的态势,那么同质化不会仅仅只是品牌的事儿,同质化会变成一个综合性的问题,关乎生死。所以大的变化来的时候,一定带有跨界的影子,一定带有创新的东西,一定会打破一些定式,重构一些东西。
如果有一家酒店像Costco这么玩,啧啧,会很有想象空间。动到模式了,黑马群中评第一,必然冻蒜。当然基于行业特性,连锁酒店的业态,可能更为契合。这个模式也不是表象上的收会员费,Costco的商业逻辑,本质还是在于用户体验环节与服务环节增值,只是用了比较稀缺的模式呈现出来而已。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有一些电商跑得快,学了人家,结果吧唧学死了,这个跟学到多少有关系,跟具体实践的环境和条件有关系。
顺便提一句,别说我忽悠人民,Costco现在,就在卖酒店产品,武汉有实体,天猫有线上,某种意义上封它个特价OTA的江湖匪号,它也当得起。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