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林:感谢《公寓行业大败局》的盛世危言

迈点网 · 2016-12-09 09:03:11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失败给我们更多的启示,指引和鼓舞我们前行,专访iHome公寓考察报告。

  吴晓波的大败局,10个失败案例,却让无数企业家躲开风险、走向成功。

  十五年前,吴晓波先生两篇《大败局》和《大败局II》记录19了多个国内著名企业的失败经历,如同盛世危言,告诫企业家莫被眼前的红火冲昏头脑、不要忽视企业经营最基本的原则,成为无数中国企业家成功的宝典;十五年后,一篇《公寓行业大败局》引发热议,各位媒体、大咖纷纷驳斥,但我看来,可能大家并未看清作者的用心良苦,如同吴晓波先生长期看好中国经济,用文章告诫企业家们避免狂热、潜心做事,方能成就正途,才是三篇大败局共同的中心思想和精神实质。如果中国5年后公寓产业兴盛发达,也许应当感谢作者的当头棒喝。

  ·难道您不觉得这个行业太热?装内行的太多?

  ·难道您不觉得这个行业谈风口、谈金融、谈资本的太多,说客户、说效率、说利润的太少么?

  ·难道您不觉得如果长此以往,会引发公寓行业大败局么?

  无论在任何时候,关注客户、关注市场、提升效率、回归商业本质才是行业长期健康发展的根本,鉴于此,公寓委员会11月份组织了关于公寓运营情况的调查,发布了《你的管家都在忙什么?——长租公寓运营情况调查报告1》,其中一条结论是:长租公寓运营效率提升显著,狭义人房比从1:100提升到了1:160左右。在调查中偶然发现了运营效率很高的长租公寓——上海iHome公寓,人房比已经达到1:500,12月4日专程考察了Home公寓,希望为公寓同行探寻效率提升的方法,却不想找到了一位在行业火热时代,静心思考、潜心经营的老板——钱晓强,在大量公寓“要市场不要利润”、“空置率大幅提高”的2016年,他居然在练内功,而他今年的业绩是:

  ·利润率提升一倍,利润增加一倍

  ·顾客满意度有提升,增加了集中洗衣机、电动车充电等服务内容

  ·员工人数从70个左右减少到30个左右,广义人房比(员工总人数:公寓间数)1:100,管家减少到7个,狭义人房比(管家人数:公寓间数)1:420,最集中的片区已经达到1:500

  ·淡季空置率降低一半

  听完他的数字,我担保,他可能挺盼望大败局早日到来——大败局如果来了,他的公寓一定没问题,大败局来了,竞争对手倒下后,他的发展会更快。难道你没有发现,冬天里落下的每一片树叶,都是春天最肥美的养料?

  iHome公寓基本情况:位置位于上海地铁二号线某站1.4公里处,规模约3000间分散式合租公寓,分布于4个小区300余栋联排别墅内,2013年拆迁返还房,iHome控制该小区70%左右房源(注意是总房源,不是出租房源),处于绝对控制状态。三年前该区域还很偏僻,但近来区位优势逐渐显现,该公寓距离地铁站1.4公里、上海虹桥万科中心2公里,距离2018年通车的地铁17号线某站300米。

  创始人钱晓强计算机专业毕业,物业公司出身,早年在黄浦区经营约1000间合租房,但他很早发现分散式公寓管理成本与管理半径成反比,“规模不经济”极为明显,2013重新选址建立iHome公寓。

  2016年经营情况:由于近年公寓产业站到了资本的“风口”,非理性拿房造成价格快速上涨,“这账怎么算也算不过来”钱晓强透露,“反而会退出一些条件不好的房源,总的来看,iHome的房源数量反而有所减少”。

  在控制规模的同时,钱晓强将主要精力放在做好内功、提升效率上,一年下来,效果明显:

  主要通过五个领域的控制来增加收入、降低成本

  增加收入:

  1. 增加房屋周转率,增加收入

  租客经常会出现“未到期,人已走的情况”,意味着存在“一房两卖,双份收入”的可能

  房态控制1——退租后,管家知道但老板不知道:管家往往通过“私下出房”“违规转租”的手法,截留房租收入,这种情况目前被堵住了——租客一定会在手机端选择退租,系统会将信息传递给老板,这一块目前无法估算。(酒店业管这个叫“飞房”)

  房态控制2——退租后,管家不知道、老板也不知道:租客并未告知管家,自己已经走掉而导致房屋空置。这种情况的本质是沉没成本——“钱掉坑里了,谁也没捡到”。这可以通过监控用电量来简单的实现——连续三天用电量为0且门锁没进出记录的,系统自动监测后通知管家,管家电话确认或者管家巡房,可以快速确定实际情况。按照每个租客留10天估计,4000次转租就是40000个间夜,每间50块大约可以折算200万左右的额外收入。(酒店业管这叫矛盾房,分为SLEEP沉睡房和SKIP逃账房)

  2. 空置率降低一半:往年10月-12月,空置率约为5-8%,今年3.6%左右,超过一个月的空置约为2.1%。系统降低空置率的主要原因有三:

  ·提升租客体验:iHome通过技术升级、APP缴费等方法,大幅度提升了租客体验,提供增值服务(公寓与地铁站的穿梭巴士、看房车、洗衣机、电动车充电等)、减少排队时间等。

  ·温和的租金催收方式:以往使用到期门卡失效的方式,看似很合理,但不少顾客半夜回来,无法充值而被迫住酒店,满意度极低。目前采用断电提醒方式,非常温和但提醒效果很好(现代人已经到了没电没法活的状态了),90%以上的顾客会在24小时内缴租。

  ·提高顾客违约成本:上海与全国大多数地区一样,租房采取“年签月付”形式,iHome租客违约超过30%,其实很多租客属于“可走可不走”的摇摆状态。租客的真实违约成本=月租金-拖欠的房租-拖欠的水电费等其他费用,技术升级后,租客不仅无法拖欠电费,而且还要预付费,同时必须在房租到期日及时缴纳房租,使得迁移成本=月租金+预存电费,从而大幅度提高了违约成本,从而退租率降低一半以上(往年约为300间,今年截至12月3日不到150间)。

  降低成本和费用

  3. 员工人数减少一半:从去年的70个减少到目前的35个,减少的主要人员是管家、客服、电费充值员等,管家从20多个减少到7个,客服从5个减少到2个。维修人员数量变化不大(iHome自养工程人员,约10名)。

  4. 减少公共区域电费损耗和支出

  ·减少额外损耗:前一个租客退租后到下一个租客入住前,经常有大量电费支出,比如热水器没关、管家私用、正常损耗等,尽管原来要求管家退租拉闸,但基本无法执行到位。通过技术改造后,实现退租自动断电,大概每个月1-2万块。

  ·减少公共区域损耗:比如大厅里有插座,租客跑来手机充电等还好说,后来经常插电动车充电,电费很高。现在通过APP绑定租客,付费充值,每个月也是2-3万块钱,

  ·租客剩余电费沉淀:以往用插卡电表,每次退租会剩余一些,平均每个顾客会剩余33.6块钱,一般都不会要,一年4000人/次(按照3000间,平均租期9个月)下来就是15万左右。以前这个钱要么留给了下个租客,要么“留”给了管家。

  5. 避免漏水损耗

  目前水费采取每屋20元均摊的方法,如果没有跑冒滴漏,基本盈亏平衡或略有盈余,但最怕的是有房间马桶漏水或龙头损坏,肯定亏损,基本上每年有5-6个月会有。

  计划每栋楼上一个智能水表,在凌晨4点检查水表流量即可查出本楼是否有漏水点,简单易行。

  这可以称为“花园洋房”的小区,70%的房源被iHome控制

  一下午的参观考察下来,钱晓强谈的最多的一个观点就是:看不懂很多企业的打法,不知道那些企业怎么赚钱,就安心的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给客户提供一些服务。看看这位回归本质的企业家,想想他3000套房子一不用VC、二不用金融,看来长租公寓产业大有前途,但需要做好以下五件事:

  1.利润。企业回归本质,无论资本还是金融,必然绕不开利润,如果你目前没有利润,远期利润也可以,但必须想好盈亏平衡点、利润率、融资成本、净资产回报率,单纯的一句“规模大了,利润自然来”,到头来必然成为镜花水月。

  2.增加收入。除了房租收入,多开拓收入来源,务必注意,应收账款融资等金融工具不是收入,而是提前透支未来收入,但企业要支付资金成本,成本在10%-18%不等,如果企业运营利润还不到10%,过分使用金融杠杆有“饮鸩止渴”之嫌。

  3.控制成本。控制人力成本、能源成本人人都会说,但核心是如何落地,而且要比竞争对手跑得更快。根据大量调查的结果,2016年广义人房比没有大的提升,但狭义人房比已经提升到1:150,比去年的1:100有不少提高。

  4.顾客满意度。很多公寓企业打着服务业的旗号,却做着单纯的租房子的生意,喊着收入多元化的口号,又拿着吃差价的商业模式不放。iHome尽管行事低调,甚至百度地图上都找不到,却提供了许多二房东、甚至品牌公寓都没有做到的工作。为租客免费提供地铁站穿梭巴士(每天四小时)、管家上门电费充值(后来更新为APP充值)、公共洗衣房、公共区域电动车充电等,投资几十万元搞技术改造,花费数十万元购买租房平台接口、提升销售,这些方面,iHome还是很“大手笔”的。

  5.技术革新。分散式长租公寓,是中国的一个创新产业,在国外并不存在,究其原因,分散而导致的管理成本太高是其核心原因,在中国要管好必须将技术支撑做到极致,否则企业必然因为规模的扩张而把自己撑死。iHome公寓除了在选址上尽可能集中(一共只覆盖了三、四个小区),技术更新也是核心原因,钱晓强先生拥有技术背景,不断尝试各种技术,包括独立电表、插卡取电电表、物联网电表、物联网门锁、物联网水表等,甚至自己开发了公寓管理系统(后来改了叫联寓的系统),将大量精力用在企业内部运营上,也是企业苦练内功的主要领域。

  总而言之,《公寓产业大败局》尽管题目有哗众取宠之嫌,但其折射出火爆行业中的隐忧,却发人深省。产品档次可以有高低,但专注市场、关注客户,围绕客源进行开发和设计是不变的规律,各位公寓企业家,做好运营、练好内功,不惧寒冬的人,一定会在夏天欣赏鲜花、品味秋天收获的快乐。

  感谢iHome创始人钱晓强先生的工匠精神和钻研精神。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