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安迪:管理要关注“个人主义”

迈点网 · 2016-12-23 11:13:27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管理恐怕压根儿都不是将人们统统“再造”的活计,它无非是将一群平凡的人“组织起来”,而后去做些不平凡的事罢了。

  俄罗斯大使被杀,柏林又发生卡车袭击,特朗普还在社交媒体上大嘴巴……这世界每天都充斥着不按常理出牌的草民或名流,每天都散布着七扭八歪的新闻和评论,兴趣空前的繁杂,情绪空前的躁动,焦点瞬间聚散,舆论上下跌沓。

  生活在这样的世界里,我们甚至都不能指望自己随时保持一个管理者所应有的冷静,那又何必抱怨我们麾下的员工不能恪守曾经一本正经的传统心态呢?

  一切的看不惯都来自于对过去的习惯,然而美好的旧时光纵使再美也终不能再回来。要知道,管理恐怕压根儿都不是将人们统统“再造”的活计,它无非是将一群平凡的人“组织起来”,而后去做些不平凡的事罢了。

  曾被屏蔽的“个人主义”

  而今,我们要组织什么样的人,或是我们自己也正在悄悄的变成什么样的人?在笔者看来,是更加趋向“个人主义”的人。

  在我们的幼年教育中,“个人主义”曾经是洪水猛兽,就好像在我们的哲学认知中,“唯心主义”曾经是洪水猛兽一样。但无论是“个人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实都是这个世界“另一半”的坐标,没有优劣,没有真假,没有正邪。就好比南极和北极你怎么去强辨它们的优劣,正邪,和真假?

  中国的社会曾经是偏“集体主义”的,在“集体主义”社会中,人们用自己在“集体”中体现的价值来定义自我存在的意义。但我们其实也只是偏“集体主义”,因为我们从骨子里其实并不对任何“集体”一味的“愚忠”,因为我们知道“枪打出头鸟”,所以臣服于“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但也懂得“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甚至还留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的那一手。

  纯度很高的集体主义是日本,因为他们学儒家只学了个皮毛,看《易经》只看了个目录。看看他们天皇的生命力,再看看我们换过多少朝代,你就知道日本的集体主义有多纯了。

  “个人主义”的时代推手

  说回到“个人主义”,它之所以成为世界的大势,并不是哪国文化的影响过大,也不是西方腐朽的资本主义在罪恶渗透。“个人主义”的无形推手是全球化、互联网化和泛信息化,因为人们在无国界、多关系、泛信息的环境里变得越来越无助,感到越来越不确定,所以“个人主义”得到某种空前的激发。

  这就好比一个人被扔到一个未知的森林里,要么你必须唯自己独尊而生存,要么你只能因求救无望而死去。在眼下的所谓的“狂暴世界turbulent world”,我们都在因为“心乱”而变得更自我。

  越年轻的员工,在这样的世界里浸染的就越多(较之于他们的人生阅历),“个人主义”就越强。因为这个世界也就是在上世纪的最后5年,才开始进入了这个新纪元,90后是幼年移民,零零后基本上是原住民。

  识时务才能生存

  你不理解别人怎么走路,只是因为你没有穿过别人的鞋子。如果你在幼年时期就开始接受海量的扑面而来的信息,如果你在孩提时代就耳濡目染的被灌输以各式颠覆的思想,如果你在尚未启蒙时就看到了今天的社会开放程度……你或许会比如今的90后更90后,会比如今的零零后更加不可思议。

  但是如果你现在手握管理的权杖,把握着组织的命运,那就必须把人家的鞋拿来试一试,并且跟上他们的节奏,还要学会演奏新的背景音乐,想办法让他们翩翩起舞,而这种音乐的编撰思想,恐怕必须要从“个人主义”出发。

  奏响“个人主义”的乐章

  “个人主义”的特征就是以“个人”来定义此生的意义。潜台词就是:“别想让我为某个集体的利益无私奉献,除非这利益和我的个人利益有切实关联”。这种思想在我们上小学时的教导处主任眼中简直就是“大逆不道”,但如果有谁至今还保有这样的思维,那就只能和教导主任们一起退休了。

  要想把趋向“个人主义”的员工有效的组织起来,在组织利益与个人利益之间找到有效的“接口”无疑是一个关键,这个接口接通了,“偏个人主义”的员工其实很可能要比“偏集体主义”的员工更高效,因为他们是站在组织的阵营里为自己而战。但如果连接失败,“偏个人主义”的员工基本上就会任你说个天花烂坠,也根本“不会吃你那一套”。

  详解“接口”,“个人主义”的员工与组织接驳的方式应该是“并联”而非“串联”。在“并联”的组织中,每一个个体都应该被赋予一定的“独立决策意志”,这意味着他们有权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独立选择,而不会被所谓的“共同利益”束缚绑架。

  但如果接驳的方式是“串联”,那么你开灯关灯或许就直接影响着一整串灯光的开启和关闭,这在结构上就会呈现出一种“共同利益”的束缚和“道德绑架”的状态。

  说道这儿,听上去或许像是一种异想天开的颠覆。但是,如果我们注意一下很多领袖企业的动向,就会发现这种改“串联”为“并联”的“进化”其实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在海尔,张瑞敏已经筹划着让大批区域高层领导下课,并以投资的形式让他们成立海尔控股的独立创业公司。在阿里巴巴,内部的“天使基金”也在大笔大笔的投入,让一个个有点子的员工成为公司控股的创业公司老板。

  愈发趋向“个人主义”的员工确实“难管”甚至“根本管不住”,而“管不住”也许恰恰正是管理的资源和组织的财富。渔民从来不应该去培训“鱼鹰”如何“捕鱼”,也不用指挥它飞向哪去,而只是建立一个有效习惯和它去分鱼就好了。未来的组织应该去思考如何鼓励员工“单独行动”,因为一个点的“单独行动”,或许正是“一个面”的突破方向。

  而未来的管理有效性,或许会更多的被“接口”的合理性以及“并联”的规模化而决定。“接口”的合理性取决于公司利益和个人利益的一致程度,“并联”的规模化取决于组织中“串联改并联”的深化程度(深化却不能造成混乱)。以“个人主义”和“个人利益”为基础的员工或许更像古希腊城邦的“公民兵”,他们首先是组织中具有独立决策意志且占有切实个人利益的“公民”,然后才是帮组织上场拼杀的一个个不畏生死的“勇士”。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