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评:酒店行业2016年和2017年关键词
2017年酒店投资主体从政府、国企、房地产企业转向机构投资者。酒店产品从标准化转向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细分化。
2017年需要酒店业者静下心来,思索求变。这个行业从组织架构到管理体系再到人力资源的优化将成为重中之重。
盘点2016 展望2017
2016
一、北京、上海酒店经营回升
2016年,北京酒店经营结构转型完成,连续14个月同比上升;上海酒店除了经营结构转型完成外,供求关系得到改善,连续35个月同比上升。
二、锦江、首旅实施并购
2月26日,锦江股份公布了《重大资产购买实施情况报告书》及相关公告,锦江战略投资铂涛集团项目完成交割。4月4日,首旅酒店集团公告称,对如家酒店的私有化购买交易已经完成交割。4月28日,锦江股份公布《关于签署维也纳酒店、百岁村餐饮股权转让协议的公告》。
三、5月1日起营业税改增值税
5月1日起,营改增试点工作在酒店行业全面推开。针对“五一”前夕部分酒店以“营改增”为借口提高价格的行为,国家发改委于4月30日发布了《规范酒店业价格行为提醒书》,正告相关企业依法合规,诚信经营,不得以“营改增”为借口哄抬价格。
四、公务会议费用标准出台
7月13日,财政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和中共中央直属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央和国家机关会议费管理办法》公布,中央和国家机关召开一类会议的会议费综合定额标准为760元/人天,二类会议为650元/人天,三、四类会议为550元/人天。会议费开支实行综合定额控制,各项费用(住宿费、伙食费、其他费用)之间可以调剂使用。
新办法对相关规定的调整,表明我国在公务活动开支管理方面正在与全球发达国家公务活动开支管理接轨。新办法在严格加强对会议开支费用的审批和使用管理的同时,灵活地让各单位在“会议费用开支不超标”的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会议接待场所。
五、G20给杭州酒店带来的后效应
9月4日至5日,杭州成功举办G20峰会,G20给杭州酒店带来的后效应随即显现。
如今,G20领导人下榻的酒店受到追捧。据了解,西子宾馆、西溪悦榕庄等酒店预订量同比都有大幅增长,G20杭州峰会国宴上的“东坡牛扒”也成为酒店餐饮的招牌菜。
9月4日,当G20杭州峰会官方采访团30余名境内外媒体记者来到莫干山考察时,这里大部分洋家乐已经挂出“国庆黄金周满房”的告示。
9月6日以后,携程国际网站及国际版APP内关于“杭州”的相关搜索量环比上月增长超过25%,搜索杭州特定酒店的频次环比上月上升了14.5%,G20各国代表团下榻的酒店最受关注。
六、退出机制确保星级酒店质量
2016年五星级酒店批准8家,其中1月25日4家,8月19日2家,10月24日2家。
2016年23家酒店被取消五星级酒店资格,其中1月25日6家,3月21日3家,5月24日3家,7月25日4家,9月1日7家。
七、酒店业海外管理与收购
(一)轻资产模式管理海外酒店物业:格兰云天管理埃塞俄比亚航空公司酒店;明宇商旅签约泰国曼谷素万那普安玛塔岚德度假酒店,以特许经营模式合作。
(二)收购海外不动产用于发展中国本土品牌:布鲁塞尔唐拉雅秀酒店2016年3月23日开业,客房187间;莫桑比克首都马普托的安徽外经凯莱大饭店2016年10月4日开业;澳大利亚黄金海岸维景国际大酒店2016年10月14日签约,业主为西安汇鑫置业集团有限公司;法兰克福开元名都大酒店已于2016年开业,是开元酒店集团第一家海外酒店;马来西亚碧桂园森林城市凤凰酒店2016年12月6日开业。
(三)收购海外上市公司股权:锦江酒店成为雅高集团第一大股东;海航集团旗下海航旅游集团收购卡尔森酒店集团;海航收购希尔顿约25%股权。
2017
一、中端酒店继续发展
今年中端酒店市场依然被看好。做好中端酒店取胜的三个关键点分别为:优选地段、所在地供求关系,健身房、书吧、茶社、影视社交区等酒店第二空间,产品、人文体验、服务质量等要素。
二、酒店跨界经营成为趋势
酒店跨界经营包括整合资源创新消费,跨界合作契约化,体验项目更加注重内容、程序、细节的设计。
2017年酒店将充分发挥作为消费终端平台的作用,整合资源创新物质消费和体验消费。尤其是酒店跨界合作推出的一价全包产品将更加注重合作双方的契约化,发挥协同效益。
三、酒店转型改造将继续
酒店改造将继续以提升顾客体验为目标提升酒店竞争力。酒店改造将更注重酒店大堂社交化、客房配备个性化、餐厅装饰主题化、机电设备低碳化、酒店用品绿色化、设计思路艺术化、操作系统智能化等。
四、本土高端酒店品牌建设将取得进展
中国的酒店品牌目前尚缺乏创新精神和本土特色,在品牌建设方面难以在市场上独树一帜。作为本土品牌应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品牌和本土文化是相辅相成的,是发展具有中国特色品牌的关键,这样才能提高中国酒店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2017年的四大发展趋势
1.酒店投资主体从政府、国企、房地产企业转向机构投资者。
2.酒店产品从标准化转向多元化、多样化、特色化、个性化、细分化。
3.酒店品质评定逐渐转向市场化、公众化。
4.行业组织从官方化、半官方化转向由行业主自己组织的同业公会。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