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文化旅游开发要防止“捡到篮里就是菜”
全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注重年俗旅游的开发,但年俗旅游还远远没有成为中国冬季旅游的主力军,还有极大的成长空间。
正月十五元宵节,在华夏大地,无论是合家欢庆、还是情侣相邀,都少不了加入精彩的闹元宵活动当中。在大家经常感慨传统淡薄、年俗文化消失之际,在现代化程度较高的广州及周边地区,元宵节的传统节日氛围却一年浓过一年,广府庙会、越秀公园灯会、文化公园灯会等传统元宵活动纷纷登场,而充满摩登气息的花城广场灯光音乐会也在元宵当晚上演了最后一幕。春节假期虽然已经结束,但在“请到广东过大年”旅游品牌影响和推动下,这其实是今年广东春节旅游火热市场的“收官之作”。
据广东媒体报道,春节黄金周期间,广州市共接待游客1324.64万人次,游客整体满意度达99.3%。而该市商务委对重点监测商贸流通样本企业统计显示,广州企业销售总额约27.1亿元,增幅达两位数。广州市交出的亮丽“春节成绩单”助力广东省以春节366.4亿元旅游总收入排名全国第一。
“到处都是游客”,这是春节假期很多广东景区的真实写照。今年广东春节旅游市场持续兴旺,在晴好天气、旺盛的旅游需求等原因带动下,“到广东过大年”旅游品牌效应初显,外地游客数量明显增多。广东省旅游局发布的《2017年广东旅游春节大数据报告》显示,今年春节假期广东共接待游客4826万人次,同比增加13.5%;旅游总收入366.4亿元,同比增长16.17%,实现了人财两旺的旅游市场景象。在“到广东过大年”旅游品牌的总揽下,广东旅游市场呈现各大节庆文化主题活动精彩纷呈,滨海旅游持续火爆,自驾旅游成出游主角,乡村游和亲子游受到市民和游客的欢迎的特点,其中年俗旅游活动越来越受青睐。
众所周知,年俗节庆旅游品牌的打造对于民俗文化的传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千百年来,民俗文化特别是年俗文化在农耕文明中自发形成,30多年来,中国工业化、城市化飞速发展,加上国际化、现代化的冲击,如今乡村空心化越来越严重,民俗文化失去载体,很多已经变得支离破碎。笔者认为,在这个大背景下,旅游对民俗文化的传承与弘扬越来越具有主渠道的意义。旅游虽然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现象,但作为一个大众参与的社会现象和重要的产业,却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历史。旅游可以让古老的民俗文化产生现代性,产生商业价值,让人们增加新的动力来保护和留存传统文化。
广东地方传统年俗文化极为深厚,相关民俗活动非常丰富,简直就是华夏年俗文化的宝库,这在全国都十分罕见。如佛教南禅的发祥地云浮,是六祖惠能出生、弘法和圆寂之地,禅宗历史文化悠久,新年拜六祖惠能,很多游客和当地人一起前往国恩寺祈福,其中的年俗旅游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如舞狮、舞龙、烧大炮、走大王、舞火勞、六祖巡游、八音、跳禾楼等等。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花城”广州年俗又是另一番景象,最不能错过的盛大活动莫过于“赏迎春花市,逛广府庙会”。各种主题花展覆盖面积极广,让人目不暇接,寓意新的一年锦上添花。庙会主要以城隍庙忠佑广场为主会场,包含祈福、民俗、美食等丰富的文化内容。“凤城”潮州年俗最有趣的莫过于“换桔”。拜年的人必备潮州柑即“大桔”,取其谐音“大吉”,还讲究“好桔成双”,多少不重要,一定要是偶数,而主人家也以大桔“回赠”,俗称转增或换吉。拜年之余,亲戚相聚最喜一起去看国家非物质遗产“铁枝木偶戏。”“世界客都”梅州是历史上客家民系的最终形成地、聚居地和繁衍地,同时也是“广东汉剧之乡”。“花萼楼祈福”,元宵节迎“龙珠灯”这些活动最是精华,客家年味十足。“南国瓷都”佛山,是粤剧的发祥地;是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发源地;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是中国功夫杰出代表黄飞鸿的故乡和李小龙的宗祖地,其岭南文化独具魅力,年俗活动亦然。登祖庙,拜北帝、掷灵龟、听粤剧、上头炷香;赏粤剧曲艺,观武术功夫,看醒狮展演。最具吸引力的是有着三百多年历史“乐安花灯会”和“生菜会”。花灯会顾名思义,乐安之地热闹非凡,睇灯、买灯的游人络绎不绝。生菜会怎是官窑独特的民间民俗庙会,正月二十六是观音开库,信众赶往凤山观音庙借库,善男信女进香膜拜白衣观音后,来到庙前吃生菜包,取其“包生”之意,寓意观音送子、添丁发财。“港城”湛江特别之处在于粤西岭南的湛江“年例”。粤西的年例活动以其隆重、规模大、范围广、群众参与性强、流派众多等特点而独树一帜。所以,年例以“村”为单位,大办流水席,宴席期间穿插表演“东方最惊悚的艺术”,如人龙舞、傩舞、飘色、上刀山、过火塘、穿令箭、白鸡宴等。
更为重要的是,在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国际化的冲击下,我国许多地方,包括年俗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都被冲得七零八落,甚至荡然无存,而虽然广东历史上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近现代以来一直是对外开放和改革前沿的阵地,但包括年俗在内的传统文化却保存相对完整,形成一大奇观。这些包括年俗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和后现代社会成为非常宝贵的旅游资源。此外广东的冬季气候舒适,地理位置优越,但一直没有找到好的落点,特点不够突出,不像东北的冰雪旅游、海南避寒游,而通过年俗旅游作为广东冬季旅游的突破口,是很好的选择。
当下,全国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注重年俗旅游的开发,比如北京的庙会就已经有一定的市场影响力,但年俗旅游还远远没有成为中国冬季旅游的主力军,还有极大的成长空间。
当然,年俗旅游也要注意挑选年俗资源,不能“拣到篮里就是菜”,只有独特、内容完整且丰富,具有仪式感、可操作、参与性强的年俗活动才具有旅游开发价值,通过市场主体的开发,充分挖掘年俗文化内涵,将其变成一个成熟的年俗旅游产品,经过大力推广和多年市场培育,才有可能形成年俗旅游品牌。
另外,在开发年俗旅游产品、打造年俗旅游品牌时,还应该注意与现有的乡村旅游、旅游特色小镇相结合,选择一些原本基础设施较好、有一定接待能力的地方进行推广。
目前来看,广东的年俗旅游活动虽然影响力大增,也具有打造成全国乃至世界级旅游节庆活动的潜力,但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坚定往前走,广东好兆头。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