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语言障碍 改革拼音规则利于入境游发展
笔者认为,学以致用,实事求是,为适应全面对外开放、国内外深度交流的大局,《语言文字法》是不是到了适时修订的时候?
语言障碍是困扰大部分中国游客境外旅行的一大痛点。事实上,语言障碍也存在于海外游客的入境游中,而要解决这一痛点,从拼音下手可能是有效手段之一。
近年来我国旅游行业有一个现象:出境游持续火爆,入境游增长不尽如人意。为破局,业内人士曾经提出了很多解决方案,其中多半是从旅游本身入手,比如旅游线路的创新、景区基础设施的改善、加大旅游促销的力度等,而最近梁建章等学者则提出改革拼音发音规则,为促进入境游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
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近年来,我国入境旅游出现了增长的态势,2015年和2016年接待入境游客同比分别增长4.14%和3.8%。海外游客真的不热衷到中国来了吗?答案是否定的。包括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在内的多家统计机构调查显示,中国是外国游客最想到访的亚洲国家。
有调查显示,在出境游火热的同时,语言障碍是困扰大部分中国游客境外旅行的一大痛点。事实上,语言障碍也存在于海外游客的入境游中,而要解决这一痛点,从拼音下手可能是有效手段之一。
现在中国绝大部分大中城市路牌上的英文路名都用拼音来写,中国人护照上的英文名字也用拼音来写,这给外国人拼读中国人名和地名提供了方便。但是拼音的这个功能是有缺陷的,因为学过英文的人就知道,虽然同样用的是26个英语字母,但是有几个拼音与英文发音完全不同,或者根本发不出来。
《人民日报》海外版曾报道了印尼华裔麦克的故事。“吃葡萄不吐葡萄皮,不吃葡萄倒吐葡萄皮。”麦克会一口流利的中文,说起绕口令来也一点不费劲。早在初中一年级,麦克就开始汉语的学习,而拼音正是帮助他掌握汉语的关键。
“平时我会用拼音查字典自学汉语,拼音的规范让我的发音更标准。”但是,麦克说自己初学中文时总是记不住j、q、x的发音,念的时候也常常舌头打结,这或多或少打击了他学习汉语的热情。“拼音中的e和英语中的e发音不同,我一度把‘快乐’念成‘快累’。”
此前,也有数位语言学家提出了类似的见解。早在1997年,《现代中国语研究》执行主编孟子敏表示,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角度来看,《汉语拼音方案》中的某些设计和规定在教学操作中并不是那么好使。这是因为设计《汉语拼音方案》时考虑的主要对象是以汉语作为母语的人,而不是留学生。北京师范大学汉语文化学院教师周奕在2005年通过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学生出现的语音偏误指出,大量外国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和发音的偏误统计和分析表明,汉语拼音方案中对某些音节主要元音的省略和某些省写规则也是发音偏误的重要诱发因素。
笔者认为,适时改革拼音方案有利于入境游发展。梁建章就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进方案:q改为chy,例如,原来的qin(秦)改为chyin(q不能简单替换成ch,因为qun和chun是不同的音);x改为shy,例如,原来的xia(虾)改为shyia(x不能简单替换成sh,因为xuan和shuan是不同的音);c改为ts,例如,原来的cang(仓)改为tsang(原来的ch不变);v改为yu,例如lv(旅)改为lyu。
同时,“这种一一对应的改法,并不会带来很大的转换和重新学习的成本,因为电脑输入法可以完全兼容老的(q,x,c,v)的输入方法。新老两种拼法可以毫不干扰地并存一段时间,但是在护照人名、地名、路牌等要用改良后新的拼法。这样改革以后,小孩同时学拼音和英文容易了,外国人读汉字容易了,中国和世界的交流也就更容易了,同时也能带动入境游的发展。”
例如,从2012年7月起,公安部对护照中“吕”字的拼音拼写做出统一规定,申请人首次申领护照时,拼音姓名中的字母ü应用YU替代,即吕的拼音应写成lyu,而此前一直为lv。
说到汉语拼音,其实还绕不开一个名叫威妥玛的英国人。他曾于1871年任英国驻华公使,1883年回国。1888年起在剑桥大学任教授,讲授汉语,直至1895年逝世。他以罗马字母为汉字注音,创立威氏拼音法。后来经过修订,合称WG威氏拼音法(Wade-GilesSystem)。威玛氏音标,在1958年大陆推广汉语拼音方案前广泛被用于人名、地名注音,影响较大。1958年后,逐渐废止。
威妥玛自称他用了8年时间制定正字法,几经反复,几易其稿,最后才完成。《语言自迩集》是一部容量巨大,内容包括西人学习汉语的教本、100多年前北京话口语实录描写及汉语语法研究之集大成的著作。它的重要价值除了在北京话和普通话历史乃至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开拓意义外,还在于这是一部注重现代汉语口语教学并用拉丁字母注音的“对外汉语教材”的开先河之作。
既然我们国内目前普遍推行了中英文双语路牌,那么地名、人名等恢复采用威妥玛式拼写,也是一种选择。因为汉语拼音对于认识汉字的国人来说,是一种多余,对于外国游客又没多少实际帮助,甚至产生读音误导。
可以预见,如果适时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对拼音方案进行一些适当的改革,无论是采用梁建章的方案,还是恢复使用威妥玛式拼音标注地名、人名、专有名词,也包括不再拘泥于使用汉语拼音首字母标注全国道路系统,就可以解决“国道G”和“国家高速G”、“省道S”和“省级高速S”无法区分的尴尬,这无疑对于大部分入境游外国游客,尤其是有跨语言交流需求的自由行人群来说,都能提供更为便利的出行体验。客观上,也无疑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入境游的发展。
笔者认为,学以致用,实事求是,为适应全面对外开放、国内外深度交流的大局,《语言文字法》是不是到了适时修订的时候?这应该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开展全方位的深度讨论。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