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洱海自然与文化生态迫在眉睫

迈点网 · 2017-04-15 09:25:55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如何让洱海重现生机、恢复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高水平永续发展,在未来的旅游社会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是摆在主政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近日,云南省大理市政府发布通告,要求自当日起10日内,洱海流域水生态保护区核心区所有餐饮、客栈经营户一律自行暂停营业,接受核查。此举引发舆论关注,被称为“开启抢救模式,大理迎来史上最严洱海治理令”。

  大理的苍山洱海属于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从云南旅游发展之初,就一直是重要的旅游目的地之一。特别是近年来,洱海已经成为继丽江古城之后小资白领钟爱的旅游目的地。尽管大理特别是洱海周边的农业、工业都不发达,洱海却遭受了日益严重的污染,进入了富营养化的初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洱海污染问题最近几年已经频频曝光。笔者四年前曾应邀做客广东卫视《社会纵横》栏目,讨论洱海之畔双廊镇的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的问题。前年,笔者应当地政府邀请,考察洱海东线的旅游开发情况,并与时任市委书记就旅游开发的问题与对策做了深度交流。当时的情形已经触目惊心。

  为了避免洱海步昆明滇池的后尘,重蹈覆辙,云南省政府下大决心、下大力气启动这次环湖截污工程,“亡羊补牢”的意味十分明显。也就是说,洱海的污染已经非常严重、自然生态环境亟须修复,这是难以否认的客观事实。

  据保守估计,大理证照不齐的客栈比重或高达70%以上。大理特别是洱海周边的客栈、餐饮企业将蒙受重大损失,但大理市的这一做法是否公平合理,却遭受业者和舆论的广泛质疑。如何回应这些质疑,也是当地政府要做的功课,不然很容易影响大理的旅游目的地形象和投资环境。

  焦点一:首当其冲受到影响的客栈业主质疑把洱海污染归咎于客栈。业主们认为,过度开发、无序规划,加上不断增加的游客,是酿成洱海污染的主要原因。其实,客栈对洱海的污染不超过5%。为证明这一说法,客栈老板还搬出了2015年的央视《新闻联播》报道:洱海污染40%来自禽畜粪便,35%来自生活垃圾,20%来自农业,5%是其他污染。

  事实是,据公开数据显示,2009年,大理市双廊镇接待游客60万人次,仅2016年上半年,双廊镇就接待游客150多万人次。2015年,大理州接待海内外旅游者只有2928.51万人次,到2016年,这一数字就达到3859.18万人次,同比增长31.78%,大理旅游人数可谓实现爆发式增长。包括双廊已经成为著名的度假小镇,其实,洱海周边的大部分游客都不是观光客,而是长时间流连于此的度假客,客栈就是这些度假群体的主要载体,由此产生的生活垃圾、污水、废水必然增多。在双廊等地无序经营的客栈恰恰就是“过度开发、无序规划”的结果,直接排污入海的客栈占绝大多数。更何况,即便客栈对洱海的污染不超过5%,也并不意味着就不对其进行治理。所以,板子打在客栈身上,并不冤枉。

  焦点二:业主们认为客栈普遍证照不全,是因为“办证困难,行政效率低下”。这种说法某种程度上的确反映了地方政府长期不作为、监管不力的现实。但问题的关键是洱海周边特别是双廊镇的绝大部分客栈本身就是违章建筑,既没有合法建设手续,也没有达标的污水处理设施。目前洱海截污是当务之急,下一步的违法建设清理势必也会顺势推进。否则,旧病未除,又添新病。全国各地也有不少类似的地方,期待大理探索出一个规范治理的成功模式。

  焦点三:依照政令,证照齐全的餐饮、客栈经营户等待核查通过后可继续经营,但核查何时结束?对合法经营户造成的损失有无赔偿措施?证照不齐的餐饮、客栈经营户等待环湖截污工程结束后再行办理,如果最终不能顺利办证,投资者的利益如何保护?对此,当然不可能一概而论。对于证照齐全的合法经营户,在洱海截污工程完成之后开展正常经营活动,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但按照目前我国的法律,尚无因为公共设施、公共工程建设给商家带来的不利影响给予经济赔偿的规定和案例;而证照不齐的餐饮、客栈经营户,特别是没有取得合法建设手续的经营户,不管投资来自当地还是外地,可能都难免面临冰火两重天的命运,一部分有合法建设手续的,通过完善相关设施,达到相关法律标准,可以开始合法营业,而相当一部分没有合法建设手续的,恐怕将面临被拆除的命运,这也是违法建设的大概率后果。对于未来的旅游投资者来说,到异地投资,不能不三思而后行。

  甚至,待明面上的自然生态问题解决之后,文化生态破坏严重的问题也会浮出水面。洱海周边是电影《五朵金花》的故事发生地,千百年来白族在这里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文化遗存,具有重要的文化意义、历史意义。目前,无序、野蛮的旅游开发,对白族聚居区的文化风貌、文化生态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浪费了大理的白族文化本底特色资源,没有打造成为独具白族文化和大理地域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堪称典型的“买椟还珠”开发模式。如果说,丽江古城旅游业态的西化、混搭,还保留了纳西族建筑的外壳、风貌的话,由于毫无规划、违章搭建的各种风格客栈的堆砌、组合,双廊作为白族文化特色的历史文化名镇,徒有虚名。

  因此,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洱海治理,仅仅是“万里长征走了第一步”,如何让洱海重现生机、恢复自然生态与文化生态、高水平永续发展,在未来的旅游社会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是摆在大理、云南的主政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1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