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海袁崇泉读书日分享: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曾经我急切的希望自身快速成长,结果越来越焦躁,越来越恐慌。当我捧起一本本书籍的时候,我才明白,慢就是快,简单就是极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读书•学习•思考”,是一个人的成长终生必修课,也是企业发展的必修课。每年4月23日,被称为世界读书日(世界图书与版权日/"世界图书日")。国际出版商协会在1995年创立这个日子的初衷,是为了推动更多的人去阅读和写作,希望所有人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过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保护知识产权。每年的这一天,世界100多个国家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庆祝和图书宣传活动 。
成为身体和灵魂都在路上的人,旅游圈人乐享其中。“爱上旅游•发现行业•感受美好生活”系列话题访谈,第8期迎接世界读书日。迈点网记者将和旅游圈大咖,一起聊聊,在“阅读•学习•思考”路途中发生的故事,看看他们的书单,聆听大咖的成长与感悟。
推荐人:
袁崇泉 蓝海酒店集团副总裁兼蓝海职业学校校长
推荐书籍: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作者:史蒂芬·柯维
推荐理由:
史蒂芬·柯维著的《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是我近年读过的好书之一。书中论述的七个习惯不仅对于高效能人士有价值,也是人生自我修炼的信条,是非常精辟和正确的人生道理。它表达了一种新的思想水平,强调以原则为中心,以品德为基础,要求“由内而外”地实现个人效能和人际效能。或者说,改变思维模式不是一种技巧、一个行动,而是一场心灵的风暴和革命。
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
柯维给领导力下了一个很美的定义:领导力就是清晰地指出别人的价值和潜力,使对方受到鼓舞从而有所意识。同样美国作家弗格森也说过一段话: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护着一扇只能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这种由内而外全面造就自己的品德的成功论提醒我,要做一个能产生助力而非阻力的人。我曾经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如今我觉得,最理想的理想是当先驱,除了忠诚和勇敢,还要谨慎于决策、专注于行动、反思于结果。
物质是生存,精神才是生活,而书籍正是传承人类智慧结晶的最佳载体。我一般读一些个人喜爱和能够受用、提升自己的书。读个人爱好的书,是一种享受,工作之余,读一本喜欢的好书既是放松也是充电。还有一些非常有用的书,可以实际有效地在生活或工作中对我有启迪和指引的,读那样的书,是难能可贵的财富。
曾经我急切的希望自身快速成长,结果越来越焦躁,越来越恐慌。当我捧起一本本书籍的时候,我才明白,慢就是快,简单就是极致。一本本好书,不断的思考,反复的尝试,可以循序渐进地获得不断的进步,养成适合自己的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逐渐成长为一位真正高效能的职场精英。
企业篇:
迈点网:世界读书日,企业将会举办哪些特色活动
袁崇泉:蓝海酒店集团一直致力于打造学习型团队,用行动践行集团“学习改变人生”的学习理念。日常蓝海集团有系统、规范的培训学习计划,并且有具体的督导、奖惩措施推进落实学习效果。世界读书日之际,我们也将从集团和酒店两个层面组织形式多样的阅读学习活动,具体如:
(一)集团层面将组织全体管理人员及大学生国学爱好者参加国学学习会,结合实际工作,对国学经典语句进行体悟交流,最后由集团董事长做总结分享;策划组织《蓝海朗读者》活动,根据企业管理需求和文化渗透需求,选取适宜的优秀书籍段落和董事长经典讲话内容,从不同岗位选出擅长朗读的员工进行朗读录音,巡播给全员聆听。
(二)酒店层面将以班组为单位,开展户外阅读会活动,沐浴着大自然的鸟语花香,品读浩瀚书海中的精彩世界。
迈点网:企业开展过哪些关于读书和学习的特色活动
袁崇泉: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儒家文化中的不少理念在现代社会依旧有着正面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从2007年开始,我们一直在管理团队中持续着对儒家文化的学习和应用。我们作了“学十年国学,做百年品牌”的规划,集团每月都要拿出一到两天时间研习国学,听取教授学者讲授国学经典,课后各部门、实体进行讨论,消化理解,分享心得。每个月组织的近千人的国学学习会,已然成为蓝海打造学习型企业的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到今年,国学学习会已经坚持了10个年头,从未间断,集团组织的“国学大讲堂”近百场,旗下各店组织的国学学习活动近3000场次。经过多年的学习,蓝海集团管理层的思想道德素质、为人处世能力都有了比较明显的提升。这种做法也受到了社会上的关注和肯定,在央视播出的文献纪录片《大道鲁商》,对蓝海集团这种做法给予了肯定和弘扬。
此外,学习的方式有很多种,我们酒店行业的员工年龄整体都比较小,理解领悟力和自控力等方面都不占优势,所以除去读书这种相对容易枯燥的方式,我们更多的是采取借助视频、现场观摩、交叉检查和座谈交流的方式,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位的感官刺激,吸引员工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思考。比如:与时俱进地组织观看《海棠依旧》、《人民的名义》、《士兵突击》、《林师傅在首尔》等经典影片,并分层级、分岗位组织交流分享会,因地制宜的进行教育引导:各酒店之间“几几结成对子”展开交叉检查,在检查过程中相互切磋业务、交流经验;选择业内知名的企业单位,组织相关人员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针对集团的专项业务提升需求,外请知名专家来集团进行培训,如《服务礼仪》、《咖啡制作》、《插花艺术》、《阿米巴经营管理》等,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式加强学习。
迈点网:分享独具特色的员工成长计划及项目
袁崇泉:经过多年的摸索,蓝海集团构建起了“文化教育”与“业务培训”相结合的员工成长体系,一方面重视员工的“文化教育”,另一方面,构建起了完善的培训体系。
文化教育方面,以国学学习为抓手,通过十年的学习,已打造出以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主体的“集团国学分享会”和以大学生为主体的“蓝海国学大讲堂”两大国学学习平台,每月一期,常态化组织,不断通过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文以化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员工修养。
培训方面,我们集团建立了完善、系统的培训体系,所有岗位员工均有机会按照培训体系要求接受各种形式的培训:
1.新员工培训:加入集团的新员工将接受为期不超过三个月的新员工培训,包括入职培训、岗前培训和岗位培训三个阶段;
2.晋级/晋升培训:集团还为广大员工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所有岗位员工业务晋级或者选拔晋升均有机会接受晋级/晋升培训。
3.在岗培训:各子公司实体店根据年度培训计划,针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普遍/严重性问题及出现的新问题、新技术、新流程,利用班前会及业余时间等组织各种形式的在岗培训。
4.专项培训:集团根据外部培训信息、行业动态及工作中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各类专题培训。
5.外出观摩和培训学习:为更好的适应竞争,开阔视野,促进员工的不断发展,集团每年按计划组织员工和管理人员外出观摩或参加培训。
6.管理班座谈:对于中高层管理人员,为了搭建平台便于相互之间更加快捷的切磋管理经验,提升管理水平,定期组织管理班座谈,集团领导现场面对面进行解疑答惑。
员工读书笔记分享:
以终为始,知止有定——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有感
影片《非诚勿扰2》里有这么一个片段:孙红雷因患黑色素瘤将不久于人世,临死之前为自己提前举办了一个葬礼,在葬礼上他说到:小时候的事儿好像还在昨天,今儿就死到临头了,反正我是不能再抱怨生活了,此生修行,到这就划一句号了。人生就是这样,一旦到了生命尽头,我们会悔恨好好活着的时候为什么不努力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为什么不好好对待自己的亲朋好友,为什么没有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如果我们知道终点在哪里,会不会更努力一点,会不会更加珍惜生命里的每一寸时光?
在我们内部选拔面试的时候,人事的领导们喜欢问这么一句话:你为面试这个职位做了哪些努力?很多员工会因此回答不上来。其实,当我们一定要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首先要明确我们想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然后向着这个目标做出切实可行的、持续不断的努力。任何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任何事情的成功都是人们不断努力的结果。如果我们报名内部选拔,在等待面试期间什么也不做,很难让人相信我们去面试这个职位的诚意。
2011年8月份我面试人事管理员的时候,面试官问我:你想在人事方面达到什么成就?当时我说,我希望在2015年6月底能够做到人事经理的职位。很遗憾,我在2015年7月10日晋升,比预期目标晚了十天,而这一步,我整整努力了四年半的时间。毫不夸张的说,这四年半的时间,每一天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我到现在都清晰的记得,自己独立做绩效和工资的前三个月,完全是在看图填空,直到第四个月,才慢慢摸清一点门道;超缺编报表怎么数都数不对,干脆打出人员动态一个一个的对;餐厅人员不够用,自己顶上去,然后默默天天加班到十二点,门都上了锁,回不去宿舍;工作多到做不完,一个月只能休一两天班,基本还都是休的四分之一;对口业务上不去,对着问题一条一条整改,直到开始排名第一……
说这些并没有诉苦和自夸的意思,因为每一个人事工作人员所走过的路都差不多,但是我想说的是,我们每一个大学生、每一位管理人员,当我们踏上工作岗位的时候,我们面对的就是工作任务、工作目标,我们必须排除一切困难,想方设法达到目的,过程很重要,结果更重要,没有好的结果,过程再艰辛,也不会有人记得。
第二期大学生及新晋升经理“国学大课堂”上讲到:“以终为始”,意味着在做任何事之前,都要先认清方向;“以终为始”,意味着要带着清晰的方向和价值观来把握好自己的人生。方向明确、目标清晰,知道该往何处去才能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沉静,沉静才能够心神安定,心神安定才能够思虑周全,思虑周全才能够有所得。
作为一名管理人员,我们首先要清楚:我们做的所有事情都是为了经营,为了让客人和员工满意。只有向着这个目标,我们做的所有事情才有意义。同时,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必须打起精神,认真值好每一次台、打扫好每一个房间、做好每一个报表,一步一步的努力,才能一步一步离我们的目标更近一点。
有一年有个大学生问我:如果我入职,能给我领班的职位吗?我说:可以,只要你有那个能力。沉默良久,她说:我觉得我现在能力可能还不够。
孔子说:“不发愁没有职位,只发愁没有任职的本领;不怕没有人知道自己,去追求足以使别人知道自己的本领好了。”我们的厨房经理李从文,连续三年在集团技能大赛中夺冠,终于在2015年晋升为厨房经理,在此之前,他已经默默磨练了十年。所以,哪有什么所谓的怀才不遇,顶多只有怀才晚遇。一个人只有先练好内功,才有可能能建立外功。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这个“业”一是做得好的技能,一是想做好的态度。有这份“业”在,不愁找不到舞台。但这份“业”不是白来的——在你月薪三千的时候,就要像月薪八千那样做事,那没到手的五千,就是修炼这份“业”的学费。等我们修炼到了一定段位,有了相应的能力,自然就会有与之相匹配的岗位。随着集团的不断发展,只要我们有能力,有态度,就一定能有所发展。集团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管理岗位出现的极大空缺使得一些并不符合岗位条件的同事晋升到了管理岗位,这对于大家的发展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既然集团把我们放到了这个位置,我们就必须努力学习,使得自己具有相应的岗位能力,不能因为有了位子,就忽视能力的发展。曾经有一位市场部总监,晋升三个月后还是什么也不会,工作丝毫不配合,理由就是:我不会,没有人教我。当然这样摆明不想学习的管理人员毕竟是少数,但是各位,我们有没有出现过这样的情况:员工不服从管理,我们说员工难管;其他部门协调问题,我们说人家找茬;出现问题,我们说不是我的问题,我都讲过了……如此种种,我们到底有没有问过自己,是不是有与我的岗位相匹配的能力?我有没有尽力做好每一件事?是不是因为知道其他人做不好,我也随便应付了事?当我们开始浮躁的时候,不妨静下心来想一想:当初,我是为什么进蓝海,是为了好好打拼事业还是为了随着别人混日子?如果是前者,我们到底为此做过哪些努力?
以终为始,知止有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附件:蓝海酒店集团员工书单(近期)
一、业务管理类:
《管好难管的人》,白智慧
《从优秀到卓越》,吉姆.柯林斯
《品牌背后的伟大两极》路长全
《经理人的五项修炼》,余世维
《做最好的酒店总经理》,易钟
《互联网+酒店》,李勇
《职业精神》,陈浩、王宏凯
《卓有成效的目标管理》,苏俊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赵伟
《团队精神》,赵凡禹、裴向敏
《有效沟通》,牧之、张晓平
《管人真经》,朱丹白
《向毛泽东学管理》,李凯成
《卓有成效的组织管理》,彼得德鲁克
《稻盛和夫自传》,稻盛和夫
《三阶梯管理》,赵伯平
《管理越简单越好》,李昊
《团队应该这样带》,凡禹/丁兴良/鲁克德
《西点军校的领导力》,道格·克兰德尔
《高效能人的七个习惯》 ,柯维
《德胜管理》,温德诚
《财务管理学》,荆新 王化成等
《组织行为学》,张德
《保安工作实务指南》,孟建华
《世界500强企业培训》,丛书编委会
《培训师21项技能修炼》,段烨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青岛安监局
《现代厨房规范化管理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
《培训师成长手册-课程开发技巧与工具》,苏平
《经营与会计》,稻盛和夫
《注册会计师》,中国财经出版社
《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就业政策汇编》,青岛劳保局
《销售主管高效工作手册》,人民邮电出版社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吴士光 吴味隆 蒋君衍
《酒店营销一本通》,杨正、刘慧明
《星级饭店质量管理》,孙晨阳、王潇
《华为工作法》,黄继伟
《老HR手把手教你搞定HR管理》,应秋月
二、修养文化类
《第五修炼》,彼得.圣吉
《 赢在责任心、胜在执行力》,杨朝晖
《每天读点季羡林》全集,安怡
《贤行润身》,季羡林
《志虑心物》,季羡林
《轻松学会独立思考》,张志、黄鑫、胡晓
《服务从心开始》,林田正光
《水知道答案》,江本胜
《舍得》,星云大师
《说话办事的世界》,邢延国
《不抱怨的世界》,杜君、刘水发
《立足本职》,蔡冬梅
《活在当下》,芭芭拉.安吉丽思
《企业文化建设》,张德
《系统思考》,丹尼斯.舍伍德
《别让心态毁了你》,端木自在
《将来的你一定感谢现在拼命的自己》,黎芜
《自己对了,世界就对了》,米苏
《不问忧伤不负时光》,南瑶
《不生气一切都好》,获飞
《心态好一切都会好》,微夏
《多少不凡因为不甘》,海鸥
《改变》,凡禹
《直到世界尽头》,林丹
《平凡的世界》,路遥
《匠人精神》,秋山利辉
《责任胜于能力》,袁姿姜
《扛得住,世界就是你们的》,小川叔
《扫除力》,舛田光洋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