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洲坝发布首个科技住宅项目 未来高科技还能影响房价?

迈点网 · 2017-09-14 09:27:56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何金钢在发布会上强调:“我们将‘5G科技’战略体系化、标准化、产品化,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推动现代城市文明新的演进。”

  住宅科技化已成为房地产发展趋势

  从山顶洞人时期的穴洞、树洞,到古时候的木屋、草房、土房、瓦房,到后来的砖房、阁楼,再到现在的楼房和别墅,我们的居所发生了不可想象的变化。这体现着人类创造的艰辛和伟大,更证明着人类的智慧在不断超越自己。

  追溯到最近十几年的变化,莫老爷归纳为以下5个层面:

  1.人口数变了。以前是三世同堂,现在基本一家三口。

  2.套型变化。从一开始几户共用卫生间,到独门独户各家独立卫生间,再到现在每户连公共活动空间都有了,套型分区明确,各功能区避免干扰,还有跃层、复式等形式。

  3.建筑风格。以前以中式为主,现在地中海风情、英伦风应有尽有,想住哪个国家就住哪个国家。

  4.建筑结构。不必多说,越盖越高。

  5.室外空间设计。小区内新增了绿化、公共活动空间等,小区外则新增了商业服务文化教育等环境。

  这些变化,都是伴随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而推进的,那么未来,我们的居所会继续如何进化呢?国家早已给出了方向!2015年住建部官网印发《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针对建筑节能发展目标提出了具体要求:“到2020年,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需达到50%。”该政策是基于过去中国经济的增长一直是资源消耗型、环境不太友好型的背景下诞生的,可以说,住宅科技化将成为房地产发展的趋势,已经是业内的一种共识。

  5G科技就是未来标准的绿色住宅?

  这两年,地产商都乐于打着“绿色地产”、“科技住宅”的旗号大做文章,然而,由于中国房产市场此类产品仍然处于起步阶段,定义模糊,无数伪绿、伪科技等噱头大于实用的产品暗藏其中。莫老爷今天不跟大家探讨什么是“伪科技”,只想告诉大家什么是“真科技”!

  9月4日晚,中国葛洲坝地产在上海中心举办品牌发布会宣告,旗下首个科技住宅“5G科技”项目“葛洲坝·虹桥紫郡公馆”正式落地上海。据莫老爷了解,该项目已荣获中国绿色建筑三星标识。这是一个怎样的标识呢?中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主席、葛洲坝地产“5G科技”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王有为在发布会上这样说:“我国的绿色建筑认证体系分为一星、二星、三星,最高是三星,这个标准当年就是我主编的,指导思想很明确,一星放开门为了鼓励大家进来;二星是树上的苹果,你要跳一跳才拿得到;三星是对照整个中国的最高水平,要拿出去给人家看做国际对标的。”

  什么又是“5G科技”呢?该体系是中国葛洲坝地产2016年确立的:包含“绿色健康(GREEN)、德系精工(GERMAN)、工业集成(GATHER)、智慧互联(GRASP)、服务增值(GAIN)”五大子系统,将全面涵盖业内110余项先进技术。

  因为发布会请来了德国可持续发展建筑委员会首席执行官约翰内斯·克莱斯西,德国是绿色建筑的引领者,所以莫老爷这篇稿子重点给大家讲解一下什么是绿色健康(GREEN)系统和德系精工(GERMAN)系统。先说德系精工吧,它由德系标准、德系工艺以及德系部品三个维度组成,通过引进德国严谨的建筑标准、工艺工法及高质量进口部品,全面提升地产开发项目内涵,打造优良建筑品质(DGNB认证)。

  德国因为纬度较高,冬季较长,供暖占全国能源消耗总量约40%,所以德政府很多年前就提倡节能建筑,这意味着,约翰内斯·克莱斯西对绿色建筑有足够的评判眼光。他是这样评价“葛洲坝·虹桥紫郡公馆”的:“作为亚太首个德国绿色建筑标准DGNB预认证的住宅项目,在设计规划上,我看到了它超前的理念,在生态、经济、社会文化功能上,它彰显了高标准!”

  早在2002年,德国《能源节约条例》就要求,建筑物中的能源使用情况要进行量化(包括供暖、空调、热水供应等方面),并建立建筑物的能源认证证书系统(建筑物的能源证书,与家用电器上的能效标签一样,可反映建筑物的能耗属性)。随后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德国人对这种做法很青睐。于是从2009年起,德国政府要求所有新建、出售或出租的居住建筑都必须出具能源证书。

  中国这几年也开始意识到绿色建筑和可持续发展建筑的重要性。在中国,建筑对能源的消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三分之一,这是导致众多城市一到冬天就遭受雾霾侵袭的原因之一。数据显示,截止2016年,中国95%以上的建筑都是高耗能建筑,大约是发达国家的3倍,即便达到住建部的要求,在2020年前实现节能50%的建筑,我们每平方米的采暖耗能也需要12.5公斤,北方采暖地区每年需要多耗标准煤1800万吨,这是欧洲国家的1.5倍。

  所以,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可以明显看到,这两年在中国,建筑工业化项目在增加。约翰内斯·克莱斯西也给大家讲解了德国建筑认证在中国的发展状况,图表显示越来越受市场推崇。

  莫老爷有实地考察“紫郡公馆”,其采用的“5G科技”八大科技系统包括屋顶外墙热阻隔系统、地源热泵系统、毛细管网系统、隔音隔热系统、饮用水处理系统、全置换新风系统、同层排水系统以及厨房垃圾处理系统,项目相关负责人透露,每个系统从设计到硬件配置到做出来运行,都是一个很费劲费时的过程。所以王有为说:“像紫郡公馆这种同时具备八大系统的科技项目在国内并不多见。”

   未来,高科技或许能改变房价

  或许,科技不但能改造房子,未来还能影响房价。十年前,用飞机自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现在因为有了大疆无人机,我们居然实现了。今天凌晨苹果还发布了能够利用“人脸识别”技术解锁屏幕的IPHONE X,而十年前,我们的手机才刚刚进入无按键时代。所以,科技创造的颠覆,不是呈线性增长的,而是跳跃性的,新的技术带来的影响很难用现在的数据预测。莫老爷很遗憾,那么多经济学家在分析未来房价的时候,为什么几乎没有谁把高科技创新的因素考虑进去呢?本人最近听到了一些有趣的相关观点,分享给大家。

  比如,无人驾驶技术为什么不能影响房价?无人驾驶,使得交通越来越方便,住的远就住的远呗,早一点起床,在车上补觉,这势必将使得一些人愿意住在环境好且房价低的郊区。不要以为无人驾驶私家车还很遥远,今年6月,我国首条“无人驾驶”地铁线路——北京燕房线首段已经开始跑图试验,结果不仅运行平稳,还能最大限度保证舒适的乘坐体验,该线路计划今年年底开通。

  再比如,AR+在线协作实现高效在家办公。AR技术的发展,以后完全可以居家办公,在自家的书房中安装深度摄像头,这些摄像头可以拍摄你的3D影像(通过算法剔除你家中那杂乱无章的背景,剔除你穿的睡衣,并自动贴图上工作装)并上传到公司托管在云端的实时工作系统中。你的同事和上司可以通过AR眼镜看到你在工作,你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看到他们,交流和开会通过网络就可实现,如同你们就在同一个房间那样自然。尽管,面对面的交流更有效率,但并不需要一周五天都发生,可以两天居家,三天去公司,这样,不仅节约了公司的办公成本,也节约员工上下班浪费在路上的时间成本。而再往深度想,这项技术与无人驾驶一样,它也能够重新定义距离和空间,甚至城市的意义也将被淡化,那么房价是否会被影响?

  好了,说得太富有想象力了,不管高科技能否成为影响未来的房价我们至少应该先做到,令当下的住宅科技化、环保化。因为,舍弃良好的生存环境去空谈经济发展,毫无意义。中国葛洲坝地产董事长何金钢在发布会上强调:“我们将一直致力于绿色、健康、智慧、环保产品发展理念,将‘5G科技’战略体系化、标准化、产品化,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我们将秉承央企的责任和担当,发力供给端,当好引领者,推动中国房地产行业新的变革,推动现代城市文明新的演进。”

  最后,欢迎各位读者在底部评论处,留下你对“科技住宅”的看法,以及,你认为,有哪些高科技的创新,未来能够颠覆房价?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