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小安:第四次旅游革命 以IP为先导
从模式变化角度来讲,现代社会的第四次旅游革命需要IP的先导,而IP的发展意味着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方式的变化。
(迈点网讯)“我们正面临着第四次旅游革命,这个革命包括交通出行方式的革命,以及游玩方式和组织方式的革命,而这个基础就是IP产生的基础。” 在“IP为王” 2017第二届中国旅游IP高峰论坛上,中国旅游协会休闲度假分会秘书长魏小安表示,其中“这个基础”包括三方面的基础知识:一是交通革命;二是技术革命;三是消费革命。
目前,旅游有全面感受分为眼界观光、家常型的民俗休闲、享受型的各类度假,度假是一个大概念,但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度假。撒欢型的主要表现方式是乐园,撒野型主要体现在户外运动,自虐型就是特种旅行。另外,IP通俗性的理解就是品牌,有品牌就叫有IP。其中,现在旅游IP指:科技含量有多高;文化含量有多少;故事含量有多少;娱乐性含量是多少。
魏小安认为,旅游IP中的IP指的是知识资产,是可以资产化的知识,而且其中一部分的资产是以知识为依托的资产。如果把IP说成知识产权也不对,知识产权是法律IP。既然是知识资产就要有过程,每一个IP都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第一是等,第二是积累,第三是培育,第四是成长,第五是品牌,第六是扩张,这样才形成了IP的完整模式。但魏小安表示,中国当前在知识的积累上、在IP的引导上谈不上先导。
其中,IP的特点包括:一是系统知识;二是品牌形成;三是产权保护;四是市场推进。同时,魏小安认为,当下国内的旅游IP步子迈得有点急,直接忽略了前三步,跨到了第四步。
王建林曾说过:“我要让迪斯尼20年盈不了利。”其实,迪士尼的外在不值钱,值钱的是内在的一系列的文物和故事,其内在的积累和故事的创新才是根本的竞争力。中国有一个特有思维:建筑形象进度。什么是中国形象呢?一个成功的项目,突出了一个人物,形成了一种模式,开创了一片发展,由此形成了IP。其中一类是商业模式,比如山悦旅游之黎志、古镇旅游陈向宏;一类是集团模式,如首旅集团之段强、华桥城之任克雷。从理论上来讲其共同点,一是创造模式,二是坚守多年,三是个人痕迹突出。
何以成IP?物联网条件之下新模式形成新IP,比如OTA之携程、新秀即景域集团之洪清华,洪清华创造不是偶然的,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经过自己一步一步的摸索来创造的过程。
从模式变化角度来讲,现代社会的第四次旅游革命需要IP的先导,而IP的发展意味着价值创造和价值获取方式的变化。魏小安认为,旅游的本质是流动,但是在流动的过程当中不是追求生命、追求生活,所以围绕着要素流动、效率提升和体验深化才是根本点。其中,现代社会人工智能、大数据会形成随见随感,所见所得。如通过大数据,在坐飞机时,能安排乘客坐到其最喜欢的位子上。
若要旅游行业利用大数据更好地服务游客,就要进一步创造沉浸式体验,其中有两种方式:一是人工沉浸,而是自然沉浸。美国人都在追求深度体验、全身心的体验,最终达到眼耳鼻舌身心都体验。
而创造沉浸式体验有几个要点:第一是新需求的变化,不仅是时代特点的变化,而是实际环境的变化,真正的市场主题;第二是技术进步,需要加速度不断变化;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第四是行业特点,自由竞争。第五是困难,IP社会不认、模式难推。
“空手套白狼”是旅游IP的通常做法,同时,魏小安也认为这是正确的描述,“我虽然空,但创意不空、流程不空、机制不空、人才不空,最后形成模式、创造IP,此时,你能说我空吗?”所以要求针对复合型市场培育复合型产品,形成组合性,强调组合度,最终达到场景多元化产品、多元化沉浸式的体验。
怎么做出好IP?有两个要素:第一,逆向思维。第二,契合人心。
最后,魏小安表示,中国旅游IP的套路是真正科技形成IP,但目前科技力量和现实结合的太差了。“说到底,如果讲IP为王就是讲研发为王,研发需要相应的投入,如果说得IP者得天下就是得人心者得天下。”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