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住宿来了 文化主题酒店能在博弈中获胜么?
文化主题酒店的主题优势体现在文化的“深度”,共享住宿的文化主题优势体现在文化的“广度”。
(迈点专栏作者 欧阳国庆)5月15日国家信息中心分享经济研究中心在京发布的《中国共享住宿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7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约145亿元,比上年增长70.6%;参与者人数约为7800万人,其中房客约7600万人;主要共享住宿平台的国内房源数量约300万套;融资额约为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约180%。随着共享经济的不断成熟、文旅消费的升级以及资本市场的热捧,共享住宿行业已经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进入者,形成了Airbnb爱彼迎、小猪、途家等一批引领行业发展的头部企业。预计到2020年,我国共享住宿市场交易规模有望达到500亿元,共享房源将超过600万套,房客数将超过1亿人。
在美国,Airbnb的革新方式对传统酒店业有着很强的冲击力,其中又以廉价旅馆和非商务型酒店受冲击最大,波士顿大学研究显示,Airbnb上供应的房屋数量每增加10%,州内酒店的收入就会下滑0.35%。而在Airbnb供应量最大的德克萨斯州奥斯汀,酒店收入下滑了13%。对于大的酒店集团而言,Airbnb不再是一种“有意识的尝试”,而更可能变成一种颇具进攻性的威胁力量。不少城市酒店业协会要求对Airbnb立法管制,比如中国香港和阿根廷等。
另一方面,Airbnb也有向OTA转型的迹象,其希望招募一些能够提供具有当地旅游活动及餐饮特色的酒店,以配合自身Homes(住宿)、Experiences(体验活动)、Restaurants(餐饮)的三条主打产品线,合作酒店需支付3%-5%的平台佣金,这一比例将远远低于传统OTA。
截至目前,万豪、凯悦和雅高均有涉足私人住宿市场,精选国际和温德姆也有度假租赁业务,唯有希尔顿目前还未有进军家庭共享领域的计划。
共享住宿将原本标准化的酒店服务改造为极富个性化、创意感的房屋共享,将标准化的酒店变为了非标的人情味住宿,个性化服务和本地化体验是选择共享住宿的旅客所看重的,而形态各异的文化主题酒店,倡导的也是结合当地文化特色,给旅客带来不同的体验,文化主题酒店未来可否与Airbnb等共享住宿一决高下?
文化主题酒店是指在酒店的建筑、景观、室内装修和艺术陈设,酒店的经营活动和服务中体现某一特定的文化主题以及特定的文化氛围,让顾客获得富有个性的文化感受;同时以个性化的服务取代一般化的服务,让顾客获得与众不同的消费体验,该等酒店可称为文化主题酒店。
文化主题酒店一般分为以下几类:
文化主题酒店是一种有特色的酒店。标准化酒店或共享住宿,均可以某一文化主题作为酒店或共享住宿的主题。文化主题酒店和拥有某一文化主题的共享住宿均具有独特性、文化性、体验性等特征。
文化主题酒店可以全面、系统地将某一文化主题或灵魂贯穿在酒店的硬件设施和经营之中。例如,文化主题酒店可以在建筑、景观、室内装修及陈设等硬件设施方面体现文化主题;在经营方面,可以通过餐饮、会议及宴会、休闲康体等方面体现文化主题。共享住宿由于规模、空间和功能的限制,只能在一个“点”或者几个“点”上体现文化主题。
而浩瀚的共享住宿房源给到消费者的主题性和体验性的选择范围非常多,假设共享住宿的10万个房源,就可以有10万个不同的文化主题。
文化主题酒店的主题优势体现在文化的“深度”,共享住宿的文化主题优势体现在文化的“广度”。
共享住宿的核心价值是整合了全社会的闲置住宿资源,并提供多姿多彩的旅行体验,独特性、文化性、体验性为共享住宿增加了附加价值。文化主题酒店可以凭借独特性、文化性、体验性在传统酒店市场和共享住宿等住宿市场形成差异化,吸引目标客户群,其与共享住宿竞争的本质依然是标准酒店与共享住宿的竞争,难说文化主题酒店作为一种商业模式可以与共享住宿抗衡,因为共享住宿的“共享”模式很难被跨越,并且共享住宿也可以赋予一个主题。
未来文化主题酒店如何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可持续盈利的发展之路,还需要我们不断加以验证。
本文系迈点专栏作者原创首发文章,不代表迈点观点,转载请注明作者及来源。
0
搜索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