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关爱的误区

迈点网 · 黄毅专栏 · 2019-09-05 17:15:38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如果我们在员工活动、员工福利设计上,根据年龄、岗位性质等多一些考虑和多元化的设计,效果可能会更好。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年青人,每天经过街口都会给一个乞丐10元钱,久而久之,好像都成了一种习惯。突然有一天,他只给了乞丐5元钱,乞丐追上来问他:“不都是10元吗?为什么今天只有5元”。他解释说他找到了女朋友,装修和结婚可能需要很多钱,要节约日常的开支……结果,他话还没说完,乞丐一巴掌打了过来,恶狠狠地说到:“你竟然拿我的钱养女朋友”……

  这是一个讽刺故事,或许不应该关联到员工关爱这个话题,毕竟员工的本质是一个劳动者,是靠工作获得报酬;但纵观行业的日常,又似乎总能看到这个故事的影子;思考许久,问题可能出在,一些酒店在员工关爱时,进入到了关爱的误区。

  人力成本持续提升,政策法规步步精细、客户消费逐渐理性的当下,酒店的经营压力与日剧增。特别是迎合时代突起的新生行业带来的冲击,让酒店业的人才竞争更加举步维艰,为了缓解员工工资水平偏低而造成的人员流失,酒店管理者们费尽心思,采用各种员工关爱的方法,希望能文化留人、感情留人;但如果你没避开关爱的误区,可能你的努力还会适得其反。

  误区一:你没有让员工明白这是“另外”的福利

  员工关爱周、夜班补助、“两头班”补贴、孝心基金、生日礼物等等,每个酒店可能都有不同的关爱方式,但你的员工知道这是“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他们”吗?。曾经面试过一个员工,询问其为何从原单位离开,她回答说大家都觉得公司对她们没有以前好了,细问原由,他告诉我,以前每年“六一”儿童节,单位会给每个员工的小孩发放物资,有牛奶,有玩具或者文具等,但现在没有发放了;还有,之前发高温补贴的同时,每人还会发一箱凉茶或者1-2个西瓜,现在也没发了……她口若悬河般连续数落了至少2分钟,我打断她的话语,开玩笑地说,你们老板真大气,他有跟你们说过他为什么要给你们发这些福利了吗?;他被我突然发问给问懵了,缓了一下说到,好像是没说过,应该是本来就有的福利吧……

  对于这个面试的员工,我肯定是不会录用。但与她的对话,也让我反思,我们的关爱,员工怎么看待?是本来就应该有的福利吗?那我们的关爱的作用和价值到底体现在哪里?。

  如何让员工明白,我们的关爱是“另外的”、“增加的”,其实并不难,关键在于宣贯和引导。一方面培训部在迎新培训课程设计的时候,就可以进行宣贯,明确告知新加入的员工,在劳动合同法和劳动保护条例的规定下,哪些是企业必须给你的福利和保障;在企业的关爱文化内,酒店又增加了哪些福利项目给员工,而且所增加的福利是要根据企业的收益来决定的,大家一起努力,让效益最大化,我们的福利可能会越来越多;但如果企业遇到了苦难,某些福利进行调整或者取消,也希望大家能理解……。另一方面,是酒店的管理者和各部门的管理人员,要利用班前会以及平日的接触过程中,随时、随地、随人、随事的引导。员工都清楚了这份特别的关爱,才能理解这份关爱的目的。

  误区二:你对不懂得感恩的人浪费了心思

  近期在抖音看到一个比较火的小视频,描述的是某一个人在公司出现危机地时候,周边大部分人都不愿意伸出援助之手借钱给他,唯一只有一个朋友对他进行了帮助,他拿到钱的时候感恩戴德地说到,2个月之内一定会还。两个月后,借钱给他的朋友经济也出现困难,电话问其是否可以还钱,结果他总是推三阻四,迟迟没还,迫于无奈,他的朋友找到了他的公司去了,在他办公室里,他拿着一张银行卡嚣张跋扈地甩给他朋友,口中骂骂咧咧地说道:拿去拿去,好像生怕我不还你钱一样,拿了赶紧给我滚。他朋友忍着脾气,说了句“我借钱给你,是给你翻身的,不是给你翻脸的……”

  这是现实版的农夫与蛇的故事;教育差异、环境差异,造就了每个人的价值观各不相同,有些人,在需要帮助和关爱的时候,你倾尽全力,但他可能只是短暂的感动,而不是根植心底的感恩。虽然我们倡导,付出不一定要求要回报,但每个企业,虽然都有服务社会的初心和责任,但也要根据实际能力来践行慈善的尺度;对于不懂得感恩的个体,或价值观扭曲的个体,你可以尝试着努力转变他,但不能太花心思,他在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选择时,很难站在集体利益的角度思量。于企业而言,这类员工不能纳入“核心员工”和“忠诚度高”的员工范畴。我们关爱员工的目的,是需要提升忠诚度和培育核心员工,所以,你对不懂得感恩的人,不要付诸太多的“关爱”。

  误区三:你的关爱没有针对性

  不久前有一个酒店的HR与我沟通她的困惑,说她们酒店为了提升员工的满意指数,增进员工的归属感,发挥浑身解数在想办法,员工活动、员工激励等等,都应该比其他酒店更丰富,但为什么基层的员工流失率没有一点减少?;我向她详细了解了她们的关爱项目和实施情况,并用思维导图的方式跟她进行了分析;她豁然明朗,她们关爱的针对性存在问题。

  基层员工,大都是90后的年轻人或者年龄在40以上的中年群体,他们在工作之余,最喜欢的业余活动和方式是什么?最贴近他们生活的需求是什么?酒店的员工活动和关爱福利有结合他们的喜好去设计和组织吗?

  某个酒店给过生日的员工每人发放两张2D的电影票,90后群体抱怨,现在谁看2D的电影啊?;年龄偏大的保洁、洗碗工大姐也抱怨,谁去看电影,还不如给我发一提纸巾……结果,购买电影票的成本因为部分员工没去看,浪费且不说,员工还没“领情”。

  如果我们在员工活动、员工福利设计上,根据年龄、岗位性质等多一些考虑和多元化的设计,效果可能会更好。

  误区四:你的关爱没有计划性,没有循序渐进去推行

  就如同每年要提前制定下一年度预算一样,员工关爱计划也应该要提前规划。酒店要建立员工关爱体系和机制,且每年要根据员工现状、管理需求、酒店年度目标,提前制定下一阶段的关爱计划;并在年度过程中与时调控,统筹开展。同时,酒店的关爱要循序渐进地推进,有一些关爱福利切忌一步到位,导致员工在享有此福利的基础上,后期没有盼头,没有期望。

  员工关爱和激励,是酒店管理的核心工作之一。对每个酒店而言,关爱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能够稳定员工、提升工作积极性;酒店每个管理人员都应该重视员工关爱,避免进入关爱的误区,不断完善制度与体系,丰富关爱的方式;真正通过关爱提升酒店的经营效益。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