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N部曲之㉜百花不能任性齐放
前者是关乎技术可行性,后者是关乎整体审美属性。
今天以一个设计外行的愚钝,来斗胆说一下设计。或许每一个直观感受,都可以被专业人士轻而易举地化骨绵掌,但在时刻鼓吹创意最大的设计领域,却有两个绕不过的疑问,好在中华语言博大精深:第一句是百花能不能齐放?第二句是能不能百花齐放?前者是关乎技术可行性,后者是关乎整体审美属性。
01从网红别墅说起,十多年后才想明白
若不是12月11日公示的【上海第六批集中上市房源名录】提醒,都要忘了那个佘山别墅。自己2008年亲历其中的项目至今还在新开盘,至少从今天的眼光颠覆了曾经的自豪感。那个位于佘山脚下的别墅项目,曾经在销售前因为两个事件导致一时间风头无俩:一是项目被收购后,原已建设过半的项目被有魄力的接盘者一炸了之,重新雕琢;二是项目“斥资两亿设计费,邀请全球81位设计大咖,以一人一栋的定制方案”引发关注。不得不说,站在策划的角度来看,上述两个事件都是项目极好的渲染溯源,包括在该项目营销中的建设过程全程纪录片、推广中采用自我设问和回答的招数,都是同业基本不敢涉及的大手笔和大炒作。坊间也曾对该项目报以强烈期待。但事实上,该项目从入市之后就一直销售不温不火(或者说“从来就没有被点燃过”),一个策划及其成功的项目缘何叫好不叫座?
引发业界同行排队来调研的项目,事后虽然说法各一,但作为“策划占了主导”的少有先例,它的不甚成功也是扫兴。关于这个项目的总结林林总总,但始终没有一个自己可以说服自己的客观理由,往往最后也就以“策划成功但销售不成功”来一语搪塞过去。直到这几年参与到城市更新领域,有机会近距离接触更多设计同行,有机会了解他们对设计“不止是审美”的视角,才开始全面反思“策划主导设计”的边界问题。想来,那句经常被业主挂在嘴上的:“策划不要有任何条条框框的局限,要海阔天空去想”,其实只是客套。如果可以重来,在继续坚持和贯彻百花齐放的道路上,一定需要上下左右地边界,说到底当时缺一个设计总控。这个在“策划上很出彩”的项目,按照今天的时髦语境,徒留下一个网红别墅的清水台型,希望这次新开盘局面能有所改善。
02城市设计的两个辩证统一
虽然有专业领域、专业书籍甚至专业岗位描述来定义设计总控这个专业名词,但站在房地产从业者,更站在这个网红别墅的参与者立场,对今天更多出现在城市更新领域的设计总控,其实少不了两个看起来矛盾的观点思辨。1、百花齐放和风格统一百花齐放当然没错,那句“策划(包括设计)不要有任何条条框框的局限,要海阔天空去想”也不尽然是套路,业主希望看到创意人员有超越自己想象的新思路新方案,这也是“已经祖国专业的业主引入外脑”的必要性。但风格统一也是一个附着在“百花齐放”之上的折衷条件,毕竟一个项目(范畴可大可小,大到一个区域的城市更新,小到一个项目的整体调性),风格上过于松散不仅不利于项目整体形象的呈现,也不利于后续相关产品配套的契合。回想那个网红别墅,81位设计师的确“海阔天空去想”了,但结果就是可能多达几种甚至更多风格,在一个有限场地中——没有过渡、没有衔接、没有融合、没有渐变地强行为邻,导致项目在整体感觉上过于急促地频繁变换乃至变幻,一念中式一念欧风,眼睛和心脏都受不了。
2、释放创意和边界设定我们在小学写作文的时候,都会抱怨命题作文太过局限,一旦遁入自己所不熟悉不擅长的领域就有点搜肠刮肚编不出来的尴尬;但是成年以后,在有足够自由可以写点什么的当下,又往往因为“不知道从何入手”而反过来怀念命题作文,因为终于认识到“无题才是最难的题”。引用这个典故,是为了旁证关于设计的另一对辩证诉求——“创意和边界”。创意也最好够大胆、够新意、够前卫,总之要够出乎想象,但因为“不审题”导致的“不切题”之下,创意也好设计也罢,都会想念命题作文也会想念边界。(创意+边界)/2=?答案应该是:在事先明确边界基础之上的创意发挥,或者说给了地板、天花板、起点、终点之后,创意在“半命题”基础之上的发挥,看得到突破但不会无边无际不着调,看得到针对但不会就事论事地呆板。综上,在百花齐放和风格统一&释放创意和边界设定的两对折衷诉求的对立统一中,城市更新在策划和设计领域,针对性兼容创造性的诉求本质开始体现,或者说两两都是建立在后者(风格和边界)基础之上的前者(百花和创意)。这种看起来有点哲学甚至有点中庸的两全,其实只要建立在一个衡量标尺之上就可以实现创意的“地心引力”实现归拢不偏离不跑题,而这背后应该是一个(且只有一个)可以值得托付的裁判,他就是设计总控。
03呼唤设计总控,但也慎选设计总控
大概归纳一下设计总控作为城市更新“裁判员”的功能定义:1、总控设计团队:推行总设计师制度,即统筹建筑师、规划师等其他总设计师总控城市重点项目的开展,从而成为空间规划设计中的先导总师,切实推进绿色发展引领的高质量发展。2、解读控规:包含控规指标的控制和附加法定图则控制,从整体性角度解读上位规划与控规指标,并参与相关评审。3、总体概念设计方案(设计导则):基于控规解读,结合项目特点与未来可持续发展目标,统筹各方问题,形成总体概念设计方案并完成统一汇报。4、编制总体设计导则:基于整合概念设计方案,向政府主管部门征询,编制总体设计导则,并与各单项项目沟通。通过设计总控的功能阐述,大致可以了解一个大型项目(包括城市更新乃至片区更新)中,其作为裁判员作为规则审定和把控的拍板人——首先是必需属性,其次是单人属性。继续回到那个网红别墅项目为例,如果当时有一个设计总控对来自全球各国的81位设计大师,给出整体定位、区域优劣、目标客群、设计诉求、定价范畴等等边框,然后组织统一的现场勘踏和讲解,让81位设计师可以有的放矢地创作而非无边无际地“飞机稿”,那么也不会出现最终有的别墅像莲花,有的别墅像米其林轮胎,特别是截然不同的建筑还近距离地冲撞给你看,这种风格和元素上的“油门和刹车一起踩”,自然抵消了各自的主诉求。
但也不得不承认,虽然设计总控非常必需非常重要,但在为一个项目一个片区甚至一个城市寻找和筛选设计总控这个城市高度上,对和错的代价都非常明显,一着不慎满盘皆输也不是没有可能,这就需要业主方的把控和定夺。说到底,裁判是裁判委员会授权的,选错裁判该打谁?!在房地产行业,策划一直被形象地比喻为“戴着镣铐跳舞”,这听起来凄凄惨惨戚戚的岗位限制,事实上也贴切地再现了“针对性大于创造性”的孰轻孰重:徒有创意而不能针对性解决市场症结的策划和设计,再好也起不到初心想要到达的目的地,自然策划和设计的价值就要减半。但人生没有如果,只有结果和后果,所有的事后都只能被动接受。
今天在城市更新领域,之所以常常看到各领风骚三五年的不可持续,其内里症结也归咎于当时的策划和设计,要么惟审美论(甚至惟设计师个人审美凌驾于群体之上),要么各扫门前雪各“段”为战,虽然可能各有针对和特色,但彼此拼接在一起导致的不和谐不统一,站在更长更高的视角来看,就看得出其中的定位、策划和设计失误,而见识和审美日益提高的市民和消费者,想必也非单方面照单全收,而是懂得有自己的视角来辨析美丑与合理与否。
就像那句“没有绝对的民主”,一切都要归于相对稳定的游戏规则范畴。选人是必须的,选对人则眼光必须。最后要祝各位业主好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