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奇:基于太阳岛国际旅游度假区运营赋能体系的五柱法模型
哈尔滨文旅产业定位的两个关键词:冰雪文化和音乐文化。
6月8日至10日笔者携汉衿文旅团队对哈尔滨太阳岛国际旅游度假区进行为期三天的商务考察,一首脍炙人口的《太阳岛上》,一块充满灵韵的太阳石,一扇中西合璧闪烁着金色光芒的太阳门,勾勒出笔者对该5A景区的初步印象。
哈尔滨太阳岛的城市标签是什麽?
哈尔滨太阳岛诗画之美,离不开她的桃红柳绿,花影交错,荷香满池,离不开她的灵动与优雅,浪漫与温情。而于我而言,太阳岛诗画美给我更多的是一种诗的礼赞、画的抒情。
据百度搜索,哈尔滨是“一国两朝”发祥地(即金、清两代王朝),也是一座从来没有城墙的城市,由于受北方游牧民族影响,早在19世纪90年代,哈尔滨就有野游的风俗。受北方少数民族饮食习惯以及后期欧洲移民生活方式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起,哈尔滨人逐渐形成野餐风俗。哈尔滨的冰灯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展至今冰灯已成为哈尔滨具有城市标签的冰雪文化艺术,每年一届的冰雪节和冰灯博览会成为吸引游客冬季来哈尔滨旅游打卡的主要抓手。
根据哈尔滨2021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哈尔滨文旅体融合发展纲要,着力打造哈尔滨“两城两都(即世界音乐之城、国际冰雪之城、国际体育赛事之都、国际时尚之都),提档升级冰雪大世界和太阳岛等景区,推出夜游松花江、冰雪嘉年华、采冰节、丁香节等活动。(来源:哈尔滨市政府官网)
由此可见,哈尔滨文旅产业定位有两个关键词:冰雪文化和音乐文化。
哈尔滨城市之一:冰雪文化
”冰雪文化“一词最早由哈尔滨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首先提出,究其原因基于哈尔滨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特殊的城市历史及由此形成独特的冰雪文化积淀。
一、自然条件优越
1.气候寒冷,冬季漫长。哈尔滨日平均气温低于0摄氏度的日数约占全年日数的45%以上,1月份平均气温-19.4摄氏度,冬季长达180天左右。
2.冰雪丰富,山岭起伏。哈尔滨的冬季坚冰锁寒江,瑞雪铺大地,为开展冰雪运动、制作冰灯雪雕创造了条件;周边山地连绵起伏,那里过去是冬季狞猎的好去处,如今是建设滑雪场的理想地
3.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哈尔滨地处东北亚中心位置,是欧亚大陆桥和空中走廊的枢纽,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方便,是我国东北北部最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中心,是对俄罗斯经济贸易交流的窗口和前沿,是中国对东北亚地区交流的重要门户。
4.工业基地,实力雄厚。哈尔滨是我国老工业基地,有着雄厚的的工业基础。是全省科技、文化、教育中心,人才和科技竞争力较强。
二、文化积淀丰厚
哈尔滨历史上是一座移民的城市、开放的城市、国际性的城市,对外经贸联系密切,经济区域化程度、人文国际化程度较高,是多种文化的交汇地。生活在这里各族人民彼此包容,和睦相处,互相借鉴,携手并肩,用聪明的才智和勤苦的双手充分利用已有条件,不断创造新的条件,并虚心学习外地甚至外国先进的冰雪文化,去积极改善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劳动环境,由畏冰雪、厌冰雪、避冰雪逐步转变为喜冰雪、恋冰雪、用冰雪,在逐渐适应冰雪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创造出了南北兼收并蓄、中外水乳交融的多元化冰雪文化。
从商周时代到隋唐时代,生活在哈尔滨地区及黑龙江的满族先世肃慎人、挹娄人、靺鞨人,为了在风雪严寒的环境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取食方法由单纯的渔猎发展到渔猎农耕,创造了古老的冰雪文化。
10世纪中叶,在哈尔滨地区阿什河流域定居的女真人开始在地上建房屋,屋中砌火炕,冰雪建筑文化有了发展。
12世纪初叶,女真人在会宁府建立金国后从中原地区向黑龙江移民使哈尔滨地区的女真冰雪文化与中原地区的汉族冰雪文化有了第一次碰撞。出生于阿什河流域的金国第四代皇帝完颜亮之所以能写出“……六出奇花飞滚滚,平填了山中丘壑。皓虎颠狂,素麟猖獗,掣断真珠索……”这样雄奇豪放、神采飞扬的词《念奴娇·雪》,正是由于他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汉文化教育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以后的140年间,清廷组织移旗就垦黑龙江,哈尔滨及周边县建起许多旗民屯落;1860年清廷解除对东北的封禁政策,关内大批汉族流民来黑龙江谋生,山东、河北的许多难民“跑关东”来到哈尔滨。清代的这两次移民潮将北京满族的冰雪文化、关内汉族的冰雪文化带到哈尔滨,汉满和其他少数民族的冰雪文化进一步在此融合。
1898年中东铁路建设后,哈尔滨出现了外国移民潮,先后有33个国家的侨民移居哈尔滨,19个国家在哈设立领事馆,连续十几年外国人口的比重超过城市总人口的一半,其中尤以俄国人最多。国外的移民潮又将以俄罗斯为主的欧洲的滑冰、滑雪、冰橇、冰帆等冰雪运动传到哈尔滨,欧洲的冰雪建筑文化、冰雪服饰文化等也融入哈尔滨的冰雪文化之中。
哈尔滨城市之二:音乐文化
世界“音乐之都”公认是奥地利的维也纳。
“没有音乐就没有维也纳”,这话毫不夸张。这座”音乐之都”的风光景物、行云流水,孕育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斯特劳斯父子、伯拉姆斯等音乐巨人,给世人留下无数不朽的乐章。歌剧院、音乐厅几乎遍及全城,以音乐家命名的街道、会议厅、剧院、公园比比皆是;在公园、广场或大街小巷,到处可见音乐大师们的雕塑、故居或墓地。维也纳每天都沉浸在悠扬的乐曲之中。
在多瑙河畔有个音乐之都维也纳;
在松花江畔,有个音乐之城哈尔滨。
百余年来, 哈尔滨拥有这么一条音乐的河流,她像松花江一样,不断地浸润着这座城市,荡涤着人们的心灵……
2010年6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哈尔滨为世界六大“音乐之都”的荣誉称号(其它五座城市分别为奥地利维也纳、意大利博洛尼亚、西班牙塞维利亚、英国格拉斯哥、比利时根特)。
1911年中东铁路交响乐团在现址铁路博物馆第一次将交响乐和芭蕾舞引进了中国。
1920年秋天,瞿秋白在哈尔滨完整译配《国际歌》词曲。
1921年5月,在秦家岗(今南岗区)大直街的哈尔滨商务学堂(今哈尔滨工业大学附中)内,俄侨成立了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钢琴大师格尔施戈琳娜曾担任校长。
1925年7月1日,小提琴家戈尔德施京及钢琴家迪龙夫妇在埠头区炮队街(今道里区通江街86号),创立了格拉祖诺夫高等音乐学校。
哈尔滨太阳岛靠什麽在文旅产业独占鳌头?
通过对哈尔滨太阳岛国际旅游度假区资源的反复踏勘考察与资料研究,对周边和国内外类似文旅资源的对比分析,提出了发展太阳岛景区运营落地系统的“三客原则”和“五柱目标法”。“三客原则”是指景点打造和经营必须以“引客、悦客、留客”为原则。要立足本地自然与人文景观特色,打造举世无双的独特景观,吸引游客。提供优越的“吃住行游购娱”消费环境愉悦游客。保持统一美好的旅游管理服务使游客流连忘返。
哈尔滨太阳岛景区运营赋能五柱目标管理法smart:
一、一串珍珠:一场大戏
汉衿文旅认为,哈尔滨太阳岛应站在城市运营高度充分整合哈尔滨冰雪和音乐两大旅游资源IP,以旅游+的运营思维将太阳岛景区打造成为“一串珍珠”。通过打造具有冰雪和音乐元素的特色美食、特色民宿以及特色演艺节庆产品作为太阳岛旅游目的地的IP抓手提升太阳岛的旅游辐射能力和目的地旅游的聚客能力。
二、一个魂:
如何让太阳岛在全国众多景区中脱颖而出,建立起自己独特、鲜明、贴切的气质和形象区隔。通过关联和赋能浪漫冰城具有传统颠扑不破的婚庆文化和小场景大故事超级IP的借用,太阳岛人格化、场景化的形象跃然纸上,让太阳岛在未来整个文化和文化产业、旅游和旅游产业发展上有了提纲挈领的定位。但同时我们也看到在找魂之后,如何从内到外、从官方到民间、从行业到企业系统、一贯地、关联地去融合、去发展、去形成文化生态和传播体系,仍然是“浪漫冰城、音乐之都”定位之后重中之重长期系统的工作。
三、一扇门
文化是价值观的仪式化,而一扇充满仪式感的大门对于一个文旅城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其与城市气质、周边建筑景观、自然景观等形成完善的仪式体系,成为所有人进入一个地方的标志,这种进入感,带给所有人回家、穿越、到达的认同和感知。这扇门成为太阳岛坐标,迎来送往四海宾朋。太阳岛应在未来哈尔滨交通枢纽规划中重点设置城市旅游服务中心,以此为太阳岛景区树立一扇迎客送友的“精神堡垒”。
四、一间城市客厅
在太阳岛景区打造浪漫冰雪艺术城市会客厅,可谓找到了龙头和抓手,给太阳岛景区建立了绝对的文化中心、交往中心和展示中心,成为哈尔滨人会见外地朋友的会客厅,颇有杭州西湖对于浙江人、上海外滩对于上海人的名片价值。成为外地人认知哈尔滨,形成了较为完整、首肯的形象认同和美好印象。这是整个哈尔滨文旅发展管中窥豹的牛鼻子。
五、一种信仰
汉衿文旅建议在浪漫、生态、水天一色相容的哈尔滨太阳岛景区应建立完整、科学、系统的冰雪艺术文化体系,通过太阳岛景区的城市IP让民众在当前这个浮躁的时代之下,能够找到精神的沃土,能够感受到信仰的力量,也同时具备了接纳四海宾朋感知音乐流派、找到内心安宁的基础设施。正如中宣部所言: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文化价值系统对于一个民族和一个地区的塑造将是长远而深远的。
如此通过太阳岛景区区分功能定位和各域实际情况,在“浪漫冰城、音乐之都”的定位之下,形成“各板块围绕区域适配业态、各业态围绕适配产品、各产品围绕适配IP”的全域旅游生态体系。但雄关漫道真如铁,面对哈尔滨文旅到文旅产业的演进,依然路漫漫其修远。而在旅游体验时代,一城一地的旅游竞争危机已经进入新的纬度,如何走在时代之前?作为中国首批5A景区的太阳岛项目依然需要长足高瞻的战略审视和顶层设计!
未来的太阳岛景区将会呈现给我们这样一个场景:在这里,所有俄罗斯风情的建筑和景观都是“会呼吸的生命”,就像从自然中生长出来的一般。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石一叶,一门一窗,一桌一灯,一杯一盏,乃至鸟叫蛙鸣,彩云薄雾,烛光暗香,晨钟暮鼓,渔火晚唱,无处不是诗意,无处不是生活。而在返璞归真的当下,太阳岛景区俨然成了极奢的象征,让人倏然发觉生活的本真。情怀要有多丰满的人才能建出如此诗情画意的浪漫艺术小镇。
哈尔滨太阳岛对城市文旅转型意味着什麽?
对于哈尔滨太阳岛景区而言,首当其冲的是要打破原本的“公园思维”的认知边界,转向“文旅目的地思维”。减少对原本景区中单一资源的依赖,改变生存逻辑,强调整体生态的协同前行,只有思维转变之后,景区才能更从容地走进文旅的良夜。
思维转变之后的落地就是产品规划,首先需要拒绝对自然禀赋带来的旅游资源迷信崇拜,由此带给项目大多时候只能是短暂的知名度,并不能演变成文化然后造就旅游之魂。摆脱了一些稍纵即逝的所谓爆品项目干扰之后,通往理想产品规划的道路上,景区需要与在地文化并肩。对于哈尔滨太阳岛景区而言,可以通过自然禀赋所具有的自然景观为核心,围绕冰雪文化和音乐文化两大IP赋能,配建体验性产品和休闲型产品,使其成为一个相融相生的共同体,成为一个网红旅游目的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