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帆远航:中国酒店业的全球扩张新纪元

迈点网 · 万方 专栏 · 2024-12-16 09:21:57

打开微信“扫一扫”,打开网页后点击屏幕右上角分享按钮。

中国酒店业的出海,不仅是对国内市场饱和的应对,更是对全球市场机遇的把握。

(迈点专栏 万方)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2024年中国酒店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出海机遇。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和增长放缓的背景下,中国酒店集团纷纷将目光投向海外,寻求新的增长点和市场空间。本文将探讨中国酒店业出海的背景、策略、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

图片1.png

一、出海背景

近年来,随着供给的增加,酒店高端化进程受阻,提价带动业绩增长的方式逐渐失效。国内市场存量竞争加剧,根据中国饭店协会数据,2024年全国酒店数量及客房总数分别同比增长10%和6%,市场总供给已恢复至2019年之前的水平。酒店的平均房价和平均REVPAR(每间可供出租客房收入)均有所下降。

根据信达证券于2024年6月12日发布的《社零行业专题系列之五:宏观经济环境助推、行业成长需求驱动,酒店开启第二轮出海》的研报:

“本土酒店投资海外市场的机遇。宏观环境有利:全球化浪潮及国家发展战略需求为本土酒店出海提供了机遇,政府也出台了简化出口手续、减税退税等优惠政策助力企业拓展海外市场。

国内竞争激烈:亚洲旅宿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显示,2021至2022年新增酒店物业占比为10%,而存量酒店市场改造占比将达到58%,一、二线城市优质酒店物业难寻,国内酒店市场竞争激烈,投资海外市场成为本土酒店寻求新增长的途径。

跨境旅游复苏:2023年以来,多国签证利好政策出台,国际航班恢复,跨境旅游市场稳定复苏向好。2023 年出境旅游人数超 8700 万人次,预测 2024 年出境旅游人数为 1.30 亿人次,为本土酒店品牌布局海外热门旅游市场提供了土壤。”

信达证券研报认为,在国内酒店竞争红海背景下,投资海外市场有望为本土酒店创造更大的增量空间。国际市场上,尤其是在东南亚、中东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高品质酒店的需求正在快速增长。这为中国酒店集团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增长机遇。

二、出海策略

1、中国酒店集团在第二次出海过程中,越来越多地采用品牌和管理输出的轻资产模式,合作、加盟等轻资产模式成为首选,避免因大手笔投并购造成现金压力而出售资产。这种模式不仅能够降低资本投入,还能快速扩大品牌影响力。

2、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中国酒店集团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提供符合当地消费者需求的服务。构建本地朋友圈,与产业链合作伙伴、产业协会等关键利益相关方共同构建产业生态,是企业在海外进一步生长、壮大的基石。

3、注重核心竞争力,新时期酒店的产品力和品牌力仍是核心。海外布局对酒店的要求已逐渐渗透到经营层面,包括数字化体系、会员系统、团队打造等方方面面。此外,随着数字化、智能化作为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中国酒店企业正在进行的大变革,在赋能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同时,也在不断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新质生产力对出海的助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效率的提升,通过数字化技术、跨境电商等实现出海效率的极大提升;二是质量的提升,如机器人、AI等创新产品构建的品牌力,也正在增强中国酒店企业出海的硬实力。

4、优选出海目的地,综合市场竞争和发展潜力,出海目的地优选东南亚国家和“一带一路”地区。

东南亚总共有11个国家,包括文莱、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东帝汶和越南。东南亚的总人口数约为6.78亿。其中35岁以下的总人口数约为3.6亿人,Z时代的人总数,约1.5674亿人。具有旺盛的消费潜力。

“一带一路”国家已成为中国企业海外建厂、投资的重要目的地。这其中,有一些国家正扮演着“连接器”的作用。比如越南连接中国与东南亚、中国与美国的市场贸易;墨西哥连接中国与北美、中国与拉美市场的贸易;而匈牙利则是中国企业出海欧洲的桥头堡。麦肯锡的数据显示,2023年,美国企业已将从中国进口的比例削减了30%,转而加大对马来西亚、印尼、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采购力度。

伴随着制造型企业出海,将会诞生越来越多跨国性工厂。由此,也给中国酒店出海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汇总国内头部酒店集团、旅游集团、餐饮品牌出海情况如下

1、锦江国际集团

东南亚市场:2024年12月12日,锦江酒店(中国区)宣布与马来西亚酒管集团RIYAZ合作,计划未来5年内,在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菲律宾6个国家拓展超百个酒店项目,将锦江都城、暻阁、非繁云居、麗枫、锦江之星五大品牌落地东南亚市场。

锦江丽笙重点布局东南亚地区,已在越南及柬埔寨与5个项目达成了意向合作,其中包括芽庄锦江国际酒店、会安锦江国际酒店、白马红树林海滩锦江国际度假酒店、吴哥高尔夫锦江国际度假酒店以及暹粒锦江国际酒店。

其他亚洲地区:锦江酒店集团旗下部分品牌此前已在亚洲其他地区有所布局。如早在2011年,锦江酒店集团与菲律宾上好佳国际正式签约,通过授权特许经营的方式,代理锦江之星独立发展直营店或加盟店。2018 年,锦江全资子公司铂涛香港与韩国本地合作伙伴“Plateno Korea”签署了区域特许经营协议,布局韩国市场。

欧洲:锦江酒店集团于2014年通过品牌收购的方式,豪掷88.50亿元拿下欧洲第二大酒店集团卢浮宫酒店集团。但近年来,卢浮集团业绩不佳,2023 年录得净亏损3468万欧元,截至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仍达到 949 万欧元,且资产负债率高企,锦江酒店频繁为其借款提供担保。

美洲:2009年,锦江联合美国德尔集团收购美国州际酒店集团,当时州际集团管理着232家酒店物业,客房总数超过46000 间。

2、华住集团

2019年开启海外布局:10月1日,旗下第一家海外酒店全季新加坡乌节路酒店正式开业,这是华住首家“出海”的直营酒店。11月,其在新加坡的全资子公司完成了对德意志酒店集团100%股权收购协议的签署,德意志酒店旗下五大品牌同步上线华住官方中文预订网站。

2020年架构调整:华住设立了华住集团和华住中国两个管理架构,任命金辉为集团总裁兼华住中国CEO,被业内视为加码国际化步伐的前兆。

2024年2月,德意志酒店集团正式更名为华住国际,业务遍布欧洲、中东、印非以及亚太地区,以此推动华住集团在中国以外市场的增长。

拓展中东市场:计划在中东地区拓展业务,首站选址于沙特和阿联酋,旗下中端品牌全季酒店将作为先锋,在沙特开设酒店,并计划在未来三年内达成至少10 家的目标,同时在阿联酋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多家酒店项目。

其他项目合作:与泰国Tanyakitt有限公司签署协议,将在曼谷开设首家施柏阁酒店;与埃及合作伙伴签署了卡伦湖畔新建巴杨姆湖滨施柏阁度假酒店的协议。

业绩情况:2023年财报显示,华住集团的国际业务Legacy-DH分部净亏损约为3亿元,尚未完全走上正轨,一定程度上拖累了业绩,但华住集团对其仍寄予厚望,将其视为新增长引擎,2024年继续推进海外的轻资产转型,探索亚太及中东地区的增量机会。

面临挑战:与万豪、希尔顿、洲际等国际酒店集团旗下品牌相比,华住收购的品牌在国际影响力和品牌国际知名度方面仍有差距,在国际市场推广自有品牌仍道阻且长。同时,还面临文化差异、市场竞争、人力成本等问题,需要寻找海外当地的合作伙伴共同协作进入海外市场。

3、亚朵集团

拓展新兴市场:未来将重点拓展东亚、东南亚、中东非等“一带一路” 国家新兴市场,发挥自身优势,寻求更多发展机会。亚朵酒店在非洲西南部国家安哥拉的首家亚朵S酒店即将开业,标志着其正式进入非洲市场。

4、德胧集团

投资印尼市场:合作与投资:2023年7月,德胧集团与印尼酒店管理投资控股平台 Indies Hospitality Investments(IHI)达成战略合作,注资成为其最大合伙人之一,并组建雅加达团队,筹建自主酒店品牌 Model J ,定位中高端商务酒店。

A、本地化运营:德胧集团采用“规模化+本土化”的布局策略,已全面跑通了印尼酒店从租赁、筹建到运营的各个环节,积累了丰富的本土化运营能力,降低了未来加盟合作伙伴的投资风险。

B、市场拓展活动:2024年11月3日,德胧集团在杭州主办了全国首个印尼酒店投资者峰会,以“出海印尼,携手扬帆”为主题,解读印尼市场投资潜力和机遇,并发布“2024印尼考察之旅”活动,邀请酒店投资人实地考察印尼酒店投资环境。

C、投资日本市场:2024年4月1日,德胧集团与鸥翎Ocean Link共同宣布完成对日本精品连锁酒店品牌hotel MONday的投资,hotel MONday旗下24家中端酒店和公寓式酒店分布于东京、大阪和京都三地。德胧集团此次投资能够提前卡位日本旅游市场,为其在亚太地区的业务布局提供新的增长点,并保证亚太区域的持续增长。

5、尚美数智酒店集团

2024年11月26日成立尚美国际(SGI)事业部,正式推出海外尚客优SHANKEE、海外品睿PENRO及海外兰欧LANOU三大核心品牌。

A、重点区域:重点在东南亚、中东、中亚等核心区域开展业务,已在印尼、日本和香港设立专属办公室和开发团队,并进驻非洲、中东、中亚、东南亚以及日韩五大地区。

B、项目签约:尚客优 SHANKEE、兰欧 LANOU 和假日美地等品牌在日本、阿联酋、印尼、泰国、尼日利亚、埃塞俄比亚、菲律宾、哈萨克斯坦等八个国家签约及落地超二十个项目

6、万达酒店及度假村

A、土耳其伊斯坦布尔万达文华酒店:2022年10月,万达酒店及度假村旗下首个海外轻资产输出管理项目——位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新国际机场附近的万达文华酒店开门迎客,标志着其布局海外战略正式拉开序幕。2024年五一期间,该酒店入住率和去年同期相比超过80%增长率超60%。

B、老挝万象拉萨翁万达文华酒店:2024年6月 19日,万达文华在老挝万象荣耀启幕。该酒店是万象市内迄今为止最高的单体建筑,位于政务中心圈内的拉萨翁广场,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拥有 272 间客房及套房,五间餐厅及酒廊,还坐拥总面积达 2800 平方米的灵活会议与宴会空间。

C、泰国曼谷万达锦华公寓:预计2025年初开业,这是万达锦华品牌在公寓领域的首次亮相,也是万达酒店及度假村在泰国的首个项目。该公寓位于曼谷拉茶达核心区域,拥有163间公寓式客房,并配备1个全日餐厅、屋顶花园、健身房以及一个屋顶室外泳池.

7、浙旅投集团

积极推进出海战略,旗下“雷迪森”品牌已率先进入日本、帕劳等海外地区

帕劳悦舍海景雷迪森庄园:2016年,雷迪森酒店集团通过“帕劳悦舍海景雷迪森庄园”项目,首次走出国门。

日本穗高城雷迪森庄园:2023年12月,与日本森源株式会社合作的穗高城雷迪森庄园正式举行授牌仪式,这是雷迪森酒店集团首家已开业的海外店,也是其品牌首次进入日本。

2024年雷迪森酒店集团计划推进在塞尔维亚、泰国、柬埔寨等国的项目落地。出海模式,雷迪森酒店集团目前着手布局的海外酒店项目,多为浙江的侨胞先期投资后,交由雷迪森酒店代为管理。

8、开元旅业集团

2013年,开元旅业集团成功收购德国法兰克福市的原金郁金香饭店,而后酒店更名为法兰克福开元大酒店,这是开元酒店品牌走出国门、走向国际的第一家酒店。

2016年7月,开元产业信托宣布以总价 2.15 亿元的价格收购位于荷兰埃因霍温市的假日酒店。此次收购与收购原金郁金香饭店相比,更侧重于财务投资,通过租赁经营获取租金回报,并与承租方进行收益分成,关注现金流和投资回报率。

9、携程集团

通过海外收购与投资拓展业务,如收购英国航空整合平台Travelfusion、印度 OTA公司MakeMyTrip等。2024年,其出境游的机酒预订量已恢复到2019年同期的120%,纯海外业务的预订量也保持着60%的高速增长。还与沙特旅游局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开展沙特旅游资源宣传,并通过定制化全球营销方案,为中国游客提供高品质旅行服务。

10、海昌海洋公园集团

沙特阿拉伯项目:2023年4月,海昌海洋公园与沙特阿拉伯王国投资部签署合作备忘录,计划开发沙特首个大型海洋公园。2023 年 6 月,拟在沙特设立的全资附属公司取得了沙特投资部颁发的投资许可证。2023年12月,又与沙特阿拉伯旅游发展基金签署合作备忘录,进一步推动项目进展。该项目预计2030年面世,将选址利雅得,为2030年沙特世博会锦上添花。

印度尼西亚项目:2024年5月22日,海昌海洋公园宣布将与PT MULTI ARTHA PRATAMA签署无法律约束力的合作备忘录,加快业务全球化扩张。双方将共同开发及营运位于雅加达 PIK2 地区的主题娱乐产品,包括水族馆、酒店、商业及零售等》。

11、华强方特集团

伊朗伊斯法罕方特欢乐世界:2014年8月,伊朗伊斯法罕方特欢乐世界开业,这被业内专家誉为“拉开了中国大型文化产业项目走出国门的序幕”。华强方特采用轻资产模式,如伊朗项目由当地公司自行投资,华强方特负责运营指导、技术支持服务以及游乐设备的销售,并获得一定比例的门票收入和经营收益。

动漫作品出海:华强方特原创的30多部动画作品已发行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迪士尼、探索儿童频道、奈飞、Sky 等国际主流媒体频道。多语言译制:其作品 “熊出没” 系列动漫已被译制成100多种语言,在70多个国家的院线持续上映,如在德国、英国等,打破了中国电影最大的发行记录。成功的海外IP打造:“熊出没” 品牌在印度、土耳其等国成为现象级IP。

12、宋城演艺集团

海外拓展项目“澳洲传奇世界”是其“出海”的关键布局。投资规模:一期总投资 20 亿元,投资费用中占比最高的是工程规划、设计及建设等费用,占比超过 70%;土地成本3.35亿元,占比约为16%;编创费用为6000万元,占3% 。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入口广场、演艺剧场、澳洲传奇大型演出、澳洲土著文化村主题公园、狂野澳洲、神秘东方景区等板块。

13、复星旅游文化集团

早在2010年首次出海,其旗下度假村已遍布全球六大洲 26 个国家,海外运营收入占比已近八成。Club Med多点开花:在南美,Club Med成功把握巴西国内市场强劲复苏及当地人前往阿尔卑斯山滑雪度假的增长机遇,2023年巴西市场营业额较 2022年及2019年分别增长39.1%、106.8%,并成为 Club Med 全球按营业额划分的第二大市场。在北美,新开业的魁北克夏洛瓦度假村带动整个北美地区营业额较2022年增长15.6%。在亚太,Club Med 于北海道布局的雪村已达到四座,每年雪季吸引大量东南亚与中国游客。

14、祥源控股集团

祥源控股集团创始人、董事长俞发祥在2023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上表示,集团未来将围绕国际化战略愿景,计划到2030年实现 “国内50 + 国际50”的布局,即在国内50个目的地基础上,再投资拓展 50 个国际旅游目的地,年接待游客1亿人以上,成为领先的文旅资产运营商。

15、蜜雪冰城:迅速扩张的“奶茶帝国”蜜雪冰城作为中国知名的饮品品牌,其出海步伐尤为迅速。截至2024年,蜜雪冰城已在海外开设5000千家门店,覆盖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等多个东南亚国家。蜜雪冰城之所以能够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首先得益于其高度标准化的产品生产流程,使得其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能保证一致的口感和品质。此外,蜜雪冰城的产品价格亲民,深受年轻消费者喜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其快速占领市场。

16、喜茶:高端茶饮的国际化之路喜茶作为中国新茶饮的代表品牌之一,自2018年在新加坡开设首家海外门店以来,目前已在海外拥有多家门店。喜茶的出海策略主要体现在其高端定位和品牌形象的塑造上。通过精心设计的门店和优质的产品,喜茶成功吸引了大量追求生活品质的年轻消费者。此外,喜茶还注重与当地文化的融合,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限定产品,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力。

17、霸王茶姬作为新中式茶饮品牌,成立不到1年就冲向了海外市场,目前海外门店已超过70家。此外,CoCo、书亦烧仙草、茶百道、甜啦啦等茶饮品牌也已在国外开出门店。

18、瑞幸咖啡:快速布局新加坡市场瑞幸咖啡作为中国本土咖啡品牌的佼佼者,在2024年3月正式进入新加坡市场,并计划在短时间内开设多家门店。瑞幸咖啡的成功出海得益于其高效的市场拓展策略和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在国内市场取得显著成绩后,瑞幸咖啡将目光投向海外,通过精准的市场调研和定位,迅速在新加坡市场站稳脚跟。此外,瑞幸咖啡还注重利用数字化手段提升运营效率和消费者体验,这也是其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19、太二酸菜鱼:特色中餐的国际化探索太二酸菜鱼作为中国特色中餐品牌,自2021年在新加坡开设首家海外门店以来,目前已在海外拥有多家门店。太二酸菜鱼之所以能够在海外市场取得成功,首先得益于其独特的产品和鲜明的品牌形象。酸菜鱼作为一道具有中国特色的菜品,深受海外华人和当地消费者的喜爱。此外,太二酸菜鱼还注重提升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通过现代化的厨房设备和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能提供一致的产品品质。

20、张亮麻辣烫:全球布局的“快餐先锋”张亮麻辣烫作为中国知名的快餐品牌,自2017年进入海外市场以来,已在加拿大、美国、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开设多家门店。张亮麻辣烫的成功出海得益于其亲民的价格和多样化的产品选择,满足了不同国家和地区消费者的需求。此外,张亮麻辣烫还注重提升品牌的国际形象,通过现代化的门店设计和优质的服务,吸引了大量海外消费者。

21、火锅品牌:火锅是中国餐饮中较为成功的出海品类之一。海底捞作为中国知名的火锅品牌,已经在海外13个国家开设了110余家门店。小龙坎海外门店也接近50家。此外,大龙燚、朱光玉、蜀九香、蜀大侠、朝天门、谭鸭血等火锅品牌也在布局海外市场。

22、地方菜系:例如,台州菜品牌“新荣记”于2024年2月走向海外,首店开在东京赤坂;湖南菜品牌“农耕记”在新加坡开出两家门店;东北菜馆已经出现在新加坡的各个角落。北京“大鸭梨”2012年在加拿大多伦多开设了首家海外分店。北京“眉州东坡”2013年在美国加州比佛利开设了第一家分店。

三、挑战与机遇并存

尽管出海为中国酒店集团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但同时也面临着文化差异、市场适应性、品牌认知度等挑战。如何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时,融入当地文化,提供差异化服务,成为中国酒店集团出海成功的关键。

(一)、挑战

1、国际品牌竞争:中国酒店品牌在海外市场需要与国际知名酒店集团竞争,争夺市场份额。

2、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差异给中国酒店品牌的本土化运营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例如,巴黎迪士尼乐园因对文化差异、法国人消费习惯及运营管理的重视不够或判断失误,导致连续亏损,累计亏损高达22亿美元。

3、政策法规变化:不同地区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变化,如税收、土地、金融、劳动法规等,给中国酒店集团的海外运营带来不确定性。

4、市场准入壁垒:某些国家和地区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现象,限制外国品牌或企业的进入。

5、供应链管理:酒店采购的复杂性,包括物流、关税等,供应链是否稳定,是否实现本土化等,都是中国酒店集团需要面对的挑战。

6、技术适应性:海外市场可能对技术应用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中国酒店企业需要适应这些技术环境。

7、经济波动:全球经济的波动可能影响中国酒店集团的海外投资和运营。

8、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关系的变化可能对中国酒店集团的海外业务产生影响。

9、用工制度差异:海外市场的用工制度与中国存在差异,这给中国酒店集团的人力资源管理带来挑战。

(二)、机遇

1、全球旅游业复苏:随着全球旅游业的复苏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国酒店业正迎来出海的热潮。据联合国旅游组织数据,2024年前7个月约有7.9亿旅行者出国旅行,比2023年增加约11%,比2019年仅减少4%,这意味着2024年国际出入境旅游开始全面复苏。

一带一路”沿线的中东、东南亚等市场的酒店市场正快速扩容。比如东南亚的印尼旅游业发展迅猛。据Mordor Intelligence预测,印尼酒店房地产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18.4亿美元,2024年至2029年的复合年增长率预计高达12.07%。

2、中国出境游市场迎来爆发:中国酒店品牌影响力也在随之增强。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2024)》,2023年出境旅游人数超过8700万人次,2024年出境旅游人数达到1.3亿人次。

3、行业和企业实力提升:以锦江、华住等为代表的本土酒店集团在全球的品牌影响力扩大,跻身全球前列。2023年度“全球酒店集团221强”Top50,中国本土酒店集团占据19个席位。

4、政策支持:中国政府鼓励旅游企业“走出去”,推动旅游产业国际化布局,为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5、投资环境改善:美联储降息、税收优惠、市场准入便利化等提振企业出海信心。

四、未来展望

1、全球竞争力的提升

中国酒店业正通过国际化布局,提升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中国酒店品牌有机会成为全球行业领导者。这不仅能够增强品牌认知度,还能提高投资回报率,并分散风险。

2、品牌故事与文化传播

中国酒店品牌在出海过程中,需要讲述自己的品牌故事,传播中国文化和价值观。通过品牌故事的讲述,可以增强品牌的吸引力和认同感,这对于品牌在全球市场的成功至关重要。

3、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技术驱动的创新与升级是中国酒店业未来发展的关键。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的广泛应用,酒店行业将更加依赖技术来提供更优质、更个性化的服务,这有助于提升全球竞争力。

4、绿色与可持续发展

环保和可持续性已成为全球共识。中国酒店业在国际化过程中,需要注重绿色建筑、节能减排、废物回收和可持续供应链管理,这不仅是对环境负责,也是满足现代消费者需求的重要方面。

5、多元化的消费需求

现代消费者追求全方位、多层次的体验,这要求中国酒店业在国际化过程中提供健康、休闲、娱乐、文化等多种元素融合的服务,以满足全球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

6、全球品牌塑造战略

全球品牌塑造是在不同国家和文化中建立和维护一致品牌形象的战略方法。有效的全球品牌设计需要保持品牌形象、价值观和信息的一致性,同时适应当地的细微差别。

7、国际化与本土化的平衡

中国酒店业在国际化扩张中,需要找到与本土化之间的平衡点。通过在海外设立分公司、招聘当地员工,利用本土优势进行市场拓展,可以更好地适应当地市场,提升品牌影响力。

8、品牌保护与知识产权

在品牌国际化过程中,中国酒店业需要重视商标注册和知识产权保护,确保品牌在全球范围内的独家使用权,防止他人侵权或仿冒。

9、全球市场的影响力

中国酒店品牌通过国际化,可以在全球市场持续创新,提升品牌影响力。未来,世界将看到更多的中国品牌在全球市场的身影,创造属于中国的世界一流品牌。

综上所述,中国酒店业在全球品牌布局与品牌提升方面,正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机遇与挑战。通过有效的国际化战略和品牌管理,中国酒店业有望在全球市场上赢得更多的认可和成功。

总之,中国酒店业的出海,不仅是对国内市场饱和的应对,更是对全球市场机遇的把握。在全球化的大潮中,中国酒店集团正以更加开放和积极的姿态,迎接挑战,拥抱未来。随着中国酒店集团在全球市场的不断扩张,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酒店业的全球扩张新纪元已经到来。

0

评论(0)

邮件订阅 吐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