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小丽|文旅行业:谨防新兴陷阱
谈谈真正的文旅专家所具备的能力。
(迈点专栏 石小丽)在经济衰败的时候,往往衍生出一些新的咨询公司、策划公司,让这个本就艰难的市场雪上加霜。文旅行业也出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往往没有在这个行业深耕的经验,七拼八凑一些行业之外的人,打着“新思维模式”的旗号,妄图推动行业发展,但其思维观念往往却是业内人士早就用过的或者吃过亏的招式。然而,他们所谓的新颖理念,不过是业内人士早就尝试或否定的旧套路。
他们抛出的零零碎碎的概念与创意,乍看之下,简直能让一些新手老板热血沸腾,仿佛找到了让行业起死回生的灵丹妙药。以至于个别老板在冲动之下将上百万资金打给这些咨询公司或策划公司,这真是令人唏嘘不已!
我在思考:究竟是这些人的方案真的令人眼前一亮,还是新手老板们对专家缺乏信任,亦或是根本不懂得如何甄别专家?在此,我想谈谈真正的文旅专家所具备的能力。
我非常认同“一万小时定律”。他指出想在某个领域成为专家,就必须持之以恒的努力,至少要投入1万小时进行练习和学习。在文旅行业,有许多人付出了这样的努力,虽不见得个个都成为专家,但在看待专业问题上远比行业外人员更具有洞察力。而付出更多心血的专家们深知:文旅项目盈利依赖于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其中涵盖政策导向、经济环境、市场供需、身处特色及专业团队等诸多关键要素,绝非一个无逻辑的点子就能成就的。
在当前形势下,投身文旅实体经济,更需要坚守初心,秉持“长期主义”。谨慎且合理的挑选靠谱的文旅“专家”,至关重要。真正的专家,历经至少一万小时的沉淀,深度参与项目环节,从前期规划到中期建设,再到后期运营,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对行业有着精准的判断力与复杂问题的解决能力。
如今,一些行业外的人热衷于讨论:专家智库、专家站台、文旅资产流转、活动策划等等听起来十分高大上的话题,说的是神乎其神,仿佛掌握了项目盈利的法宝。然而,对于深耕文旅行业的人来说,这些资源并稀缺,甚至他们所拥有的资源更加广泛。实际上,这些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必不可少,更不是项目经营的核心要素。
文旅涉及多领域知识,真正的专家在不断的拓宽知识边界,将历史、地理、营销等知识融会贯通,持续学习并融入项目。他们提供的方案格式规范,从项目背景分析、机遇风险、目标设定、到策略规划与实施步骤,逻辑严谨,数据详实可靠,具备创新性与可操作性,明确时间节点与责任主体,便于执行。
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专家凭专注赢得口碑与人脉,为项目整合优质资源,即使如此,也不见得结果能如人愿,因为实施过程中的因素是不断变化的,而眼下,新人入局,本末倒置,想象简单,搅乱市场,难道是要让所有人都重蹈覆辙,吃过所有的亏才罢了吗?
文旅再行,且要谨防陷阱!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