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住会低调超车,再拿两个全球第一
华住会的胜利,是中国式服务的崛起
今年,华住好像和全球第一杠上了……
根据全球旅游行业的权威专业媒体和智库Skift发布的《按“每间客房对应会员数”排名的14大忠诚度计划排名》,华住集团“华住会”直接又拿下两个全球第一。
图注:Skift《按“每间客房对应会员数”排名的14大忠诚度计划排名》
一是以“每间客房对应243位会员”的会员密度位居榜首,近乎翻倍领先于万豪(143位/客房),二是以2.88亿会员数,登顶酒店会员俱乐部会员总数全球第一。 按理说这些国际品牌做会员都几十年了,咋就让华住超了车? 我琢磨了一下发现,这事儿真不是光靠会员福利堆出来的。往大了说,是中国本土酒店已经从跟跑变成了领跑;往细了看,是华住把“会员运营”玩成了懂中国人的新花样,这才把国际品牌的优势比了下去。 要聊华住会的会员全球双冠,得先搞明白一个逻辑:会员体系不是空中楼阁,得有足够多的“用武之地”,才能让用户愿意加入、愿意留存。就像你办了张健身卡,结果家附近、公司附近都没有分店,这卡大概率会变成抽屉里的摆设。 而华住会能吸引2.88亿人加入,第一步就是把“门店网络”铺到了中国人需要的每一个角落。华住的布局思路,说白了就是“跟着中国人的脚步走”,因此无论是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核心商圈,还是二、三线城市或是小县城,都有华住的身影。 图注:华住会旗下全季阿里改则酒店 华住2025年Q2财报显示,集团二季度新开业门店数量为597家,截至期末,在营酒店同比增长18%,达到12137家,覆盖城市达到1522个,延伸到了更多县域及偏远区域的空白市场。 现在你去看,不管是出差到长三角的小县城,还是自驾走318国道,总能找到华住的门店——这种随处可见的便利性,是国际品牌很难给到的,毕竟国际品牌的门店多集中在一线或热门旅游城市,你总不能为了用一次会员权益,特意绕路找门店吧? 而且华住的品牌矩阵,精准覆盖了中国人绝大多数的住宿需求。出差党,选汉庭、全季就够了;一家老小想要住得开心,桔子的阳光活力能给到更多“多巴胺”;带娃带宠旅行度假又有花间堂。不同出行场景、品牌的全域覆盖,让不同需求的用户都能找到适配的住宿选择,自然为华住会积攒了庞大的会员基数。 图注:桔子酒店 更关键的是,华住的规模不是盲目扩张,而是“有质量的铺店”。就拿汉庭来说,其作为华住旗下门店数最多的品牌,它不仅拿下了全球酒店品牌门店数第一,还通过持续迭代提升用户体验,当酒店“随处可见”,又能“住得舒服”,会员自然愿意复购,这就为华住会的“会员密度第一”打下了基础。 从行业视角来看,华住的规模布局其实是中国本土酒店的一个缩影,过去几十年,国际品牌拿着标准化手册来中国市场教大家怎么“跟随”,但华住人们发现,中国人的住宿需求和欧美不太一样。于是华住跳出国际品牌的框架,把酒店开到了国人需要的地方,把产品做进国人的心里,这种“本土化布局”不仅让汉庭成了全球门店第一,更让华住会有了“会员能用得上”的基础盘。毕竟再牛的会员体系,没场景用也是白搭。
很多人对会员体系的印象,还停留在“积分兑换”“等级送早餐”的阶段,很多权益里都藏着一堆“视房态而定”的模糊条款。但华住会偏不这么玩,它走了一条更懂中国人的路:不搞复杂的规则、玩法,而是精准解决中国人出行时的“糟心事”。 先说说确定性这个事儿。中国人出门办事就怕“不确定”——订了酒店怕到店没房,发现预订后降价了更觉得亏,连想升房都得靠玄学,华住会偏偏把这些“不确定”变成了“确定”。 这两年,华住会先后升级了铂金会员“在线升房”权益和“贵即赔”预订价格保障,前者通过免费升房权益的线上券化使用,让会员直接享受“升舱”的快乐;后者则直接承诺“降价可退,订贵可赔”,这一下子就解决了用户“怕买贵”的痛点。这种把权益握在自己手里的感觉,比模糊的承诺安心多了。 再说说个性化。国际品牌的会员权益大多是“一刀切”,不管你是大学生、商务人士还是家庭游客,拿到的福利清单都差不多,但华住会却把“人群细分”玩明白了。 比如2024年9月,它专门为大学生升级“周末连住、特种兵旅行连住8折”福利,精准匹配年轻人想跨省玩又怕住宿贵的“特种兵旅行”的需求;2025年8月,又给铂金、金会员升级高端酒店“超级升房、送洗服务、延迟退房至16点”,商务人士出差要赶报告,延迟退房能多留出时间,送洗服务不用熬夜等洗衣机,这些细节服务刚好戳中他们的刚需。 更绝的是华住会对“场景延伸”的追击。国人出门,“住”从来不是孤立的,而是和“行”紧密绑定的——去机场要打车,坐飞机要选座位,这些都是出行链条上的痛点。华住会在2024年底到2025年初,陆续和吉祥航空、滴滴出行推出联名会员。 这种“住 + 行”的一站式权益,把自家会员从“酒店会员”变成了“全出行场景会员”,粘性自然比只做“住”高得多。
3、华住会的胜利,是中国式服务的崛起
说实话,华住会能拿下这两个全球第一,表面上会员、门店发展双优,往根上挖,其实是“中国式服务”把以前那套标准化服务给比下去了。 早年间国际品牌刚进中国的时候,那套标准服务确实唬人,毛巾摆放、员工问候都有固定话术。但时间长了就能发现不对劲——这些规矩看着专业,却不怎么懂中国人。 国人心里有些小别扭是要靠“实用、方便、有人情味”去填满的。拿入住这事举例,2012年那会儿,多数酒店还得在前台排队选房,华住就搞了官网自助选房;2014年直接挪到了APP上,提前选好房到店拿卡就走;2025年 “华掌柜”最快10秒就能办理入住,不用跟前台磨嘴皮子。这哪是技术升级啊,分明是摸透了咱们“怕排队,怕麻烦”的心思。 更关键的是,这种“中国式服务”不只是让客人舒服,还实实在在帮门店做生意。咱们说华住会的会员能力,核心不是晒2.88亿这个数字,而是要让大家看到:这2.88亿会员是能帮门店“吃饱吃好”的活客源。 图注:全季酒店 华住Q2财报里写得挺清楚:中央预订系统贡献间夜量占比提升至65.1%,同比提高5.2个百分点;会员预订间夜量同比提升28.8%。这意味着不管门店开在长三角的小县城,还是三、四线城市的工业区,光会员就能撑起大半生意。 对投资人来说,这才是最实在的安全感。开酒店最怕啥?怕“今天满房、明天空房”的客源不稳定,但华住会的会员流量就像个“稳定器”:2.88亿人里,有出差的商务党,有“特种兵旅行”的大学生,还有带娃出行的家庭,不管淡旺季,总有会员来订房。 正是有了这个“全球第一的会员流量池”,门店才能持续有生意,投资者才能看到长期盈利的希望,这才托起了稳健的酒店投资生态——这是靠会员体系带来的底气。 4、写在最后 其实华住会的这两个全球第一,并非会员竞赛的胜利,更像是咱中国人自己的出行需求终于被真正接住的证明。 它证明咱们本土酒店只要把中国人的需求琢磨透,就能做出更受欢迎的服务,更能搭建起让投资人放心的生意模式。2.88亿会员不是冰冷的数字,是小县城不用抢平台流量也能满房的踏实,是投资者不用担心市场波动的安心,是中国本土酒店不用跟着别人的规则跑,也能站在全球前面的底气。 说到底,华住会赢的从来不是“会员数量”,而是把“国人的出行需求”变成了能暖人心、能稳生意的真实力。这其实不是华住一家的荣光,是本土服务终于把“懂自己人”活成了最硬核的竞争力。
3